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落实好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核心问题;把握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已任,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多种角度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018-01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应,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教学目标作为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别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历史新课程改革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达成,首先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有效,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实施和达成度,是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新课程目标是指本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决定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三维目标是感知历史、学习历史、理解评价历史的有机结合,是由浅入深,不可分割的整体。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的过程,就是学生初步感知历史的过程,是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阶段;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必经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学生对历史理性认识的升华,也是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因此只有整合落实“三维目标,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整合与落实目标呢?

一、目标制订要科学、合理,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七专题第二课《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相比而言,《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课程目标上一方面严格遵循《历史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又对《历史课程标准》目标进行了细化、扩充和升华,使新课程目标更加符合我省普通高中的教学实际。由于新课程特别关注和强调要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通过教与学要求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且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所以,在考量、设计此课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三管齐下”,适当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斜。因此,在《美国1787年宪法》“三维目标”教学设计时,笔者就相对比较侧重后二者,设计了通过采取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方式,探讨“美国联邦政府在启蒙思想指导下并结合国情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权力分立和制约平衡)?”这一探究题,以此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又设计了“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一比较题,以此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民主政治也是多样性和独特性的,而且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也是可以借鉴的,从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总之,教师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这三维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却是互相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然,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课教育性比较强,有的课知识性强些,但不管什么课,教师对“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主线

由于新教材教学内容是采取模块、专题形式,而每个模块、专题又是各成体系的。教学中我们要提高教学效率的高效性,那就必须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对各模块、专题内容进行完整准确地把握,并且加以优化,使其主题化、集约化(抓重点,大胆取舍)、结构化、层次化,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比如,高中历史必修Ⅰ是以中国和世界历史中政治与制度发展的典型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制度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在必修I 教学设计时,笔者就对必修I的知识体系重新加以梳理,重构三条主线来进行教学:主线一:政治制度史(中国、西方),下辖四个主题,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专题1)、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专题6)、近代西方代议制度(专题7)、科学社会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专题8);主线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史和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下辖三个主题,即近代中国维护国家的斗争(专题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3)、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专题4);主线三:现代中国外交史与世界多极化趋势,下辖二个主题,即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5)、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专题9)。通过对必修Ⅰ政治模块知识结构优化设计和教学,其主题就更明确,重点更突出,结构更清晰,层次更分明,实践也证明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过于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提出的“黑猫白猫论”也告诉我们,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教学方法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情分析,从学生实际出发,必须选择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因此,在教学方式设计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等综合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地取舍各种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地求“标新立异”,走入“什么都搞‘探究’,否定接受式和观察、模仿学习;不顾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也没有具体目标,彻底放开,让学生凭空想象,无据辩论”的形式主义的怪圈。

总之,“落实好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核心问题;把握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已任,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多种角度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