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原创性与民族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原创性与民族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除了基本的传(转)播信息的传媒功用外,还有社会引导功用,而这引导既包括价值观,审美观,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取向等方面。中国电视节目如何创新及呈现民族特色文化,是每一个电视人都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原创性;民族性;中国电视节目;民族元素

首先我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的电视的出现及其发展比国外要早,或者在国外电视节目发展繁荣时中国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电视发展情况,从未见过他们的电视节目,那么,在今天是不是不会出现所谓的模仿西方,电视文化入侵,电视节目同质化呢?更或者是欧美国家在模仿中国的电视节目,亦或出现中国式电视节目入侵等现象的呢?那么导致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就目前现况看,究竟是因为国外电视出现比中国早,发展比中国好,科学技术比中国成熟,还是外国人人比中国人要更具创造性?文化更具先进性?民族更具优越性?如果是,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不是,那么我们为什么时时刻刻都在跟西方相比,跟日本、韩国比?或许,目前的电视现象在证明着的确是国外电视节目比中国的电视节目更有创造性,更让人喜欢。那么再让我们试想下,如果一开始直至今天,中国的观众一直在收看中国人自己的电视节目,且中国电视节目制作人一直坚持中国电视节目及电视文化的创作和发展,并跟国外电视节目入侵长期地斗争下去,还在斗争中坚持用自己的节目引导观众观影观念和审美价值观念,那么今天的中国观众是不是会以收看中国电视节目而感到自豪?

我们在探讨一档节目的作用之前更多的人会先探讨下电视的功用,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除了基本的传(转)播信息的传媒功用外,还有社会引导功用,而这引导既包括价值观,审美观,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取向等方面,在今天看来是观众控制了电视(电视节目),而不是电视制作者控制了观众。在今天这个信息的环境里,观众的好评,收视率主导这一个电视台的电视节目的制作走向,在各大电视台争夺“粉丝”,抢占收视率的大背景下没有哪个电视台的制作方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跟随主流,不去讨好观众,因此观众就是上帝,观众就是一切。可悲的是中国的观众缺少了中国本土文化内涵和对传统中国美的欣赏能力,这里所说的传统不仅仅是指古代文化,而是指一种普适为每一个人所接受的特定的象征性元素。当观众缺少这样的元素后去欣赏有这样元素的电视节目的时候,他便会感到不适应,排斥,但他的内心是需要某一种东西为他所拥有的,而此时国外的电视节目正趁虚而入满足了他们。日复一日,中国观众的观影价值取向便是以西方为中心了,审美标准也想国外看齐。如果上述所说的观众决定着电视台做什么样的节目的推理没错的话,那么满脑子西式标准,西式审美情结的中国观众决定着中国电视节目制作人得向西方看齐,得借用他们的元素来满足中国的观众。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的原创性从哪里来?我们一直在抱怨中国电视台模仿国外的电视节目,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在为能看到,能享受具有“西式元素”的节目而欢笑,满足,再在另一方面又抨击新出的中国式电视节目。电视制作方迫于观众的压力也只好向观众投降,同时也迫于广电总局和部分有爱国热情的观众的压力则又把中国的一些低俗元素参合在里面,而这就产生了所谓的“电视节目本土化”。“电视节目本土化“对电视节目制作者而言可谓是一箭三雕,麦克卢汉在《娱乐至死》中提到过“如果你不想让电视节目走向灭亡,就给观众喜欢的东西”。而“电视节目本土化”本身就在向观众传达着这些节目不是我们的原创节目,但观众(这里的观众不分西式观众,中式观众,行政观众,是所有的观众)他们内心是否明白,这节目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因此观众们带着好奇心,齐刷刷地看了,电视台得到了收视率,观众的好奇心满足,这种效果甚是令人满意,因而这样的模式并被多家电视台学习和使用,接着就是在中国的电视频道出现“一花百放”的现象。被专家、学者、观众定义为“电视节目同质化”。

我们的电视节目原创性之所以弱,我觉得跟我们的观众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且我们的观众是不负责任的观众。这种原创性的节目的出现,且要在中国观众的心里站稳脚跟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就是中国观众本土文素养,内涵的积淀的增加。当然我们也可以打破这样一种局面,接下来我们试想下这样的现象会是怎样的结果。如果中国电视合展播各自电视台自己做的一些原创性的节目,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不播放任何国外节目,或是本土化节目),在这种强迫式收看的引导下,观众会不会爱上看中国的电视节目?更准确地说是习惯。

我们一直为自己能够拥有渊源流传的中华文化而炫耀自己,但骨子里却卑躬屈膝地做了向西式文化的奴隶。我们在看到一档中国的戏曲节目的时候,也许我们会为里边演员高难度的动作和独特的唱腔而为他们觉得很棒,但与此同时也会觉得跟这节目有着巨大的距离,或是没有能力去欣赏它,问你想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观众是这样的。然而当我们看一档娱乐节目的时候,如《非诚勿扰》,《天天向上》,《超级女声》我们会在不断地笑声中同节目一起笑,距离不断地缩小直至亲近,乃至身临其境。两类不同节目文化内涵的呈现出的效果意味着什么?我们是该把中国文化时尚化?还是娱乐化?还是让它继续高雅?当然在此,我想如果把那古板,带脸谱的戏曲节目娱乐化后,中国的观众肯定又会在“民间”大发抨击,指责,广电总局跟着又要下“限娱令”的“圣旨”了。我想《国宝档案》是比较成功的,虽然其中只有主持人的各种解说,但其内容所包括的文物是我们所能接受和有足够的欲望去探求的对象。再加上节目制作,包装的大气,典雅,足已显现该节目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追求。

我们也许有人会问民族性的呈现是借把国外的节目模式为骨架,选取带有中国因素作为内容来运作?还是骨架模式也应该有中国特色,内容取材也应该保证是中国的特征?然而,在这样一种国外压倒式的节目强势面前,我们该用什么骨架来撑起我们的节目和电视文化?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我们欣赏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赞扬他们的民族的纯洁和自然美。但纵观我们的电视节目,却少有专门为我国少数民族而设的节目,这是因为害怕我国汉族人数多而导致少数民族节目参与人少,观众少的吗?还是我们的少数民族存在对媒体时代的天然的畏惧感,羞涩?还是我们节目的制片方,广电总局已经忽略了我们的其他五十五个民族的文化?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他们搬上舞台,展现在电视银幕上?我想我们是可以为我们的少数民族制作节目的,他们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具备着和我们一样的人的特征,有着人本天然的追求。我也觉得我们的电视节目应该要有自己的民族性,我们电视节目的制作要对观众负责,但不能对不对电视文化负责的观众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