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啃”的就是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啃”的就是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周,张姨专程到北京给儿子送了5000块钱。儿子电话里说,为工作方便,想买笔记本电脑,缺钱!张姨一听,跟接了圣旨一样,电话一撂就从老家飞来了。

“儿子干的是正经事情,当然要支持。” 张姨自己和自己说。

张姨的儿子26岁,是典型的80后生人,头发先染后烫后挑,一会儿扎个马尾巴,一会儿散开着,一会儿又剃光了,花哨得很。从学校毕业后就开始待业,赋闲在家两年,虽然父母也托人给他找过几份工作,但都不了了之,准确点儿说,他压根儿看不上,可巧的是人家也没看上他,所以基本属于半工半休。

两年后,别人都以为他养精蓄锐从此要意气风发了。结果只说老家不能实现他的抱负,非要去北京,于是,就漂到北京了。一晃又两年,今天在这家干明天再换一家,眼睛也换花了,也没见换出个子丑寅卯来。张姨牵肠挂肚地在老家惦着也没用,只好隔三差五地跑来看看,看儿子胖了瘦了黑了黄了,或者伤着没。

和张姨儿子情况类似的其实在他周围并不是少数,他们专属于一类人群叫“啃老族”,也叫“傍老族”,简单点说,就是本该到了独立自主的年龄(23-30岁之间)了但仍靠父母养着。从表象看,“啃老族”主要有以下几类人:

一类是高校毕业生,他们过于挑剔就业,认为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最后挑来挑去直到没工作;

二类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他们觉得在家里舒服;

三类是“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虽然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缺乏真才实学而又不愿“寄人篱下”去打工;

四类是频频跳槽,跳来跳去最后“漂”到无事可做,靠父母活着;

五类是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

六类是文化低、技能差,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

还有一部分人,是主动放弃了就业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张姨的儿子显然属于第一类人群。

其实,“啃老族”――“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or Training)也算半个舶来词,“NEET”最早产生于英国,专指那些义务教育结束以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在美国和日本,也存在20多岁、大学毕业的成年子女仍靠父母养活的现象,这些成年子女也被称为“NEET族”。

可见“啃老”是全球性的,不分国界和性别。个别现象演绎成社会现象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存在,个中原由值得深究。在探究原由之前需要申明的是,关于“啃老”并不能一概而论,当然就不能全盘否定。

做个细分。

就动机而言,有主观的“啃老”和客观的“啃老”。

主观的“啃老”很容易理解,就是做好一切“啃老”的准备,压根没打算自己独立。

关于独立,国内外有区别。国外严格地以十八岁为界别,十八岁成人之后,子女就和父母分开过,这之后和父母要钱就是“借”,需要签协议。但我们一般工作或结婚以后才算独立,婚后个别子女还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更划得来。十八岁之前的不独立是我们一直的逻辑基础,所以不管年龄几何,没有工作靠父母养着好像都还算正常一样。

客观的“啃老”则是周围环境和压力所迫,没法子的事情。

比如,要买房。

以北京为例。按正常的收入来说,首付,不工作三五年就拿不出,要付全款,不吃不喝几十年才有可能还清。父母心疼子女这样辛苦地如“房奴”般生活,况且那些钱原本就是要给子女的,不过是迟早的事情,如今不给,更待何时?不买吗?房子越来越贵,与其把钱给了房东不如养着自己的房还要踏实些。

再比如,生了小孩,没人带,请保姆,不仅贵而且不放心,怎么办?只好让老爸老妈来……

凡此种种都是造成客观“啃老”最常见的情况。

就形式而言,有“明啃”有“暗啃”。

“明啃”自然是真金白银的要,“暗啃”则是榨取父母隐形的剩余价值。

父母带小孩,成了廉价甚至免费的劳动力,保姆不用请了,而且父母还顺带给家里买东买西,客观上分担了家庭开支,因为是父母自己主动“上缴”的,所以是“暗啃”。

就“啃老”的当事人而言,有老可啃,虽老仍可被啃,对双方而言都是一件备感荣幸和自豪的事情。

人老了,最怕别人说没用,如今有孙子外孙带,退而不休,说明自己是有价值的,发挥余热;就家庭而言,多半是指发挥老人这个特长和本领。而且所谓的老有所乐,很大一部分乐子来自于天伦之乐,是儿孙满堂人丁兴旺的喜悦。

老爸老妈也是打从退休开始就惦记着抱孙子抱外孙,有时还要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子女支花招,出点子。一旦小孩出生了,吃喝拉撒连带看管小孩就全包了,乐此不疲地干着,虽然偶尔地和媳妇女婿有些磕磕绊绊,但再怎么闹都是自己家里的事情,是内部矛盾,好化解。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啃老”其实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综上所述,“啃老”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果然“啃”的就是“你”,而且,“啃老”并没那么可怕,重要的是子女懂得感恩,懂得“啃老”并不是生来如此和天经地义,不过是父母殷殷爱子之心的流露,懂得自己也会有年老的岁月,一旦有一天,父母连剩余价值都被榨干了,不要狠心地一“抛”了之。

如今,“啃老”的趋势是:城市比农村严重,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甚。

城市生活压力明显比农村大,所以,客观上造就了“啃老”生存的环境。而独生子女的情况则另当别论。

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经常是一个人有若干人疼着爱着护着,哪愿意让他吃一点苦遭一点罪。长此下去,就自然地忽略了对他们独立性、自我奋斗、家庭责任观的培养,使得他们从精神上无法“断奶”、经济上难以独立。随着年龄增长,不仅不会变成熟,而且会钝化自身的生存嗅觉,相比“啃老”这才是最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