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过2008北京奥运环境建设,首都环境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建国六十年大庆,又使首都环境水平得到延续和提升,但仍遗存大量环境问题尚未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复杂性,而且呈蔓延和扩大的态势。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渴望,树立美丽首都形象,需要看清形势,正视问题,研究思路,攻坚克难,使首都环境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问题

(一)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格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些基本要求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都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都环境建设工作,2013年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印发《进一步加强首都环境建设工作的意见》,对“美丽北京、环境先行”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到2015年全市环境建设卫生脏乱死角基本消除、环境违法行为得到遏制、城市环境秩序明显好转、城乡结合部地区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的工作目标。

(二)首都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对城市环境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虽然这些年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城市环境水平与首都城市定位仍不匹配,与市民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类环境问题普遍存在。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和经济发展不相关的很多棚户区、小片平房区、企业后勤社会化剥离出的居住区的环境无人顾及,这些地方私搭乱建严重,市政设施落后,逐步演变成城市环境脏乱、安全隐患突出的环境薄弱区域;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失控无序的发展和建设,大量人口的聚集使得环境问题积重难返,已成为首都环境的突出问题;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开发甩项、工程留尾、架空线私搭、违章建设和违法广告仍在不断新生,给首都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第二,城市建设规划实施不均衡。城市建设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实现为目标,但目前城市规划实施很不均衡,依靠市场的城市开发规划进展较快,而靠政府实施的环境建设规划进展缓慢。据统计北京城区二环以内,规划详规为公共绿地,目前仍为破旧房屋的地区有68片,在城六区建成区内,这样的区域有510片,这些区域多成为环境脏乱的根源。这些受各种条件限制无法靠市场开发建设解决的区域,无疑需要政府制定解决方案,以前的“城中村”、“边角地”项目有效地解决了部分这类问题,2009年由于国家清理地方政府融资贷款平台,北京市“城中村”、“边角地”的拆迁补助资金失去来源,项目基本停滞。2020年国家制定了实现小康的目标,届时北京二环内公共绿地规划尚未实现无疑是政府的责任。

第三,优先发展环境意识不足。城市发展建设追求短时经济效益,以开发商的兴趣导向发展,将城市中易开发的、有较高利润收入的地区优先开发,搁置周边难度大的边角地区,最终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遗留地区,后期政府不得不花大量资金对其进行整治,而先期开发地区也因周边环境不好或基础设施不配套而达不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2003年的南中轴项目是个成功的案例,北京市政府花了9亿元建成了两坛间的大块绿地,周边地价也随之逐年攀升,如果现在整治,肯定要超过100亿元,而周边地价也达不到现在的水平。

第四,城市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城市环境建设水平相应提高,但城市环境建设的投入明显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增速这必然导致环境建设速度放缓或环境建设标准难以提升,使得城市发展与环境之间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北京环境建设市级重点项目的资金安排每年10亿元,而需求量约30亿元左右,即使这样仍然无力触及项目中涉及的拆迁问题,造成环境建设不彻底,容易造成环境问题反复。

第五,环境问题底数不清,规划欠缺,环境建设不系统。对于影响北京市的各类环境问题,尚未形成分类分级台账,各类环境建设规划欠缺,对项目的统筹安排和管理造成影响,难以估算资金需求。市级重点项目采取区县申报制,造成项目分布散乱,缺乏清晰明确的环境建设重点和主线,主导性不强,环境建设难以形成有规模,成系统的景观效果。

第六,部门分割,环境建设缺乏统筹。目前首都环境建设办组织开展的环境建设,多是各区县市政市容委能够承担的工作,大多集中在绿化、铺装、粉饰、规范牌匾、清运垃圾渣土等工作,对于破旧房屋、违建临建等严重影响环境的问题,受制于整治资金、工作手段、办法等条件制约,难以触及。从全市角度看,市政府各部门也在按照各自职责分头实施环境建设,这种缺乏统筹、无法形成合力的环境建设格局,造成项目间的相互牵制,交叉影响,且易导致环境的再破坏,与统筹开展全市环境建设的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第七,环境建设与后期管理结合不足。环境建设仍然存在就建设而建设的问题,而对如何建设便于后期管理,建设中如何引入社会参与以达到共治的管理模式思考不足。如区域环境建设工作,部分区县对区域环境综合提升工作理解不到位,当成一个纯整治项目,导致项目实施时忽视环境管理和社会建设两个层面。

二、针对问题,理清思路,实现“五有”,使首都环境建设再上新水平

目前的首都环境建设需要攻坚克难,我认为做好环境建设工作要从“五有”入手,即有机制,有规划,有目标,有方法,有保障。

(一)通过完善机构,建立制度,做实职能,实现有机制

首都环境建设工作需要统筹,就要设立高位统筹机构,改变目前各部门各自为政,多头整治,多次扰民,既浪费资源,又效率不高,不能一次性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环境水平,使环境建设工作成为一种“差一米”、“差一点”的遗憾工程。北京市委、市政府成立首都环境建设办,就是要借鉴奥运环境建设的成功经验,高位协调,全面统筹,科学系统的做好首都环境建设工作。因此在完善市级机构的同时,区、街乡镇都要设立机构,配备人员,使环境建设工作各层级都有人管,并逐步建立起常态的工作制度,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集合力量,专家参与,使北京的环境建设工作形成综合统筹的格局。

(二)通过排查问题,分类汇总,实现有规划

环境建设要从摸清环境问题入手,各区县要按照条专块统的管理原则,不受部门职能分割影响,从首都整体环境入手,克服本位主义,高站位全面排查环境问题,分类统计形成全市环境问题台账。目前已开始排查包括铁路沿线、轨道交通沿线、国道、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沿线、水系沿线以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城市脏乱死角等环境问题。在摸清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分类分级做好环境建设规划,提出“十二五”后期及“十三五”时期环境建设工作思路,建立并完善环境建设项目库,统一项目管理,各项目在项目库中运转,成熟一批,根据规划和重点实施一批。在未来环境建设中做到“齐、实、清、明”,即各专项规划齐,各建设项目实,总规划投资额清楚,年度投资计划明确。

(三)通过规划实施,任务分解,实现有目标

要实现高位统筹,就要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以总体规划确定分年度工作目标,安排重点项目,通过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明确环境建设内容,根据工作内容和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好规划统筹实施方案,通过首都环境建设办的平台将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建立总体目标明确,部门目标清晰的工作体系,形成真正意义的科学统筹,解决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部门重点不统一、行动不一致和多头交叉难以协调的问题。

(四)通过加强服务,研究问题,攻坚克难,实现有方法

第一,加强服务意识。在工作方法上,首都环境建设办要从强化服务做起,包括对区县、对委办局和对中央单位的服务,在规划统领下深入了解各部门的工作重点,以首都环境建设办为平台,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放大各部门的工作效能,使各部门的工作取得仅靠本部门而无法达到的效果。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取得各部门的认知,形成各部门愿意依靠首都环境建设办开展环境建设工作,增加环境建设凝聚力,促进统筹。

第二,加强对复杂环境问题的研究,制定方案,个个击破。涉及多部门的复杂环境问题,例如城乡结合部地区,没有部门牵头研究解决,属地政府也持观望态度等政策,谁也不愿意往前多走一步,大家已习惯于只谈问题,不研究破解思路,只提难度,不谋划解决方法,一切等待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对于这类涉及土地、规划、人口、业态等多因素的环境问题,要研究如何发挥属地政府的作用,真正实现条入块,块统条。比如城乡结合部的整治,探索由区县政府统筹提出几个城乡结合部的打捆整治,这样才能给职能部门留出在产业、居住和公共设施建设重新规划布局的余地,这肯定比单一区域的整治既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又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对于复杂环境问题需要区县政府根据自身条件积极主动落实并包装项目,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内容,项目方案应具备实施或可报市政府决策的深度。按照集中智力、财力办大事出效果的原则,今后每年都应提出2-3项能出整体效果的重点环境建设工程,报北京市政府批准,集各部门力量出环境成果,通过重大重点项目实现首都环境的改观。

(五)通过加大投入,奖励激励,市场运作,社会宣传,实现有保障

第一,建立环境建设资金保障机制。环境建设是社会各类建设的基础,市民对环境的满意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升,必须建立合理的环境建设投入和增长机制,确保北京市环境建设水平持续稳步提高。根据当前首都环境现状和形势,每年市级财政环境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应不低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的水平,并建立相应的增长机制。同时,各区县的环境建设投入也应与市级投入按照一定比例配套和增长。

第二,制定环境建设“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奖励激励政策。通过环境建设项目的追踪问效,在市级环境建设资金的使用上,应体现奖励的原则,不搞区县间的项目资金平衡,鼓励区县政府先行先得,多投多得,精品多得,制定环境建设“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对于市级环境重点项目,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支持,对于环境脏乱死角的治理,采用“以奖促治”的方式给予支持。“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中央财政在农村环境保护项目中已经推行,山西等省市也已实行,对调动实施主体积极性,提高环境建设质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起到显著成效。

第三,注重市场运作研究,探索环境建设的市场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会还指出: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这些重要精神我们要弄懂、吃透,逐步在首都环境建设中探索市场机制的运用。

第四,重视社会宣传作用,为长效管理提供保障。成事先攻心,宣传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环境建设需要社会单位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保持环境建设成果更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只有形成社会单位和居民的自治,才能有效的形成长效管理,这也是党的十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要求。要重视宣传工作,做到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