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庄宇新谈庄宇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庄宇新谈庄宇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你看过《爱情的牙齿》,你不会忘记那个很“硬”的女人和她的几段爱情,不会忘记她为体味爱之痛而拔掉了牙齿,如果你感觉到了痛,说明你还有希望。然而对于大多数喜欢看电影的人来说,《爱》的导演庄宇新都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这并不奇怪,人们之所以记住那只母鸡或者想见它,那是因为它下过许多好吃的蛋,而不止一个――当然,如果你能下三黄蛋,就像那个蓝白红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那样,人们也会记住你的名字。

这篇文字的题目就和基耶斯洛夫斯基有关,和那本《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书有关。在这本书中,三黄蛋导演说,全世界的电影制作都是一样的:被安排在小舞台的一个角落里,那里有一只沙发、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接下来,全世界的导演都在虚张声势地喊:安静!准备!开始!

事实正是这样:无数导演的确虚张声势地喊了一生,但是能在那把椅子上创造不朽的却不多。一部不长的世界电影史告诉我们,对于大多数导演来说,最后能留下来的,不是你的电影,而是那只沙发,那张桌子,当然,还有那把椅子。

所以,对于庄宇新来说,对于中国的年轻导演来说,你得想办法像别人那样会下蛋,更重要的是,多下几个好吃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你其实有这个本事。

下一个“好吃”的蛋,《隋朝来客》。

这是我的下一部作品,是个喜剧片。名字叫《隋朝来客》,两个隋朝人到现代北京旅行。你也许会说,它是受了一些穿越小说的影响,因为这样的小说有很多,最重要的,拍完不会惹麻烦。我这个片子不是特别强调穿越的逻辑和穿越本身――据我了解,穿越小说最多还是玩那种东西;有些可能也很严肃,是社会政治批判的,有些是讲感情的……我这个主要还是做喜感的,当然也会有其它一些元素在里面,但是基本上还是喜剧的样式。它的商业诉求比较强,对市场的期望比较大,但它同时也负载了一些表意的东西――我想表达的东西。 只是它表达的方法更吸引人,跟当初《爱情的牙齿》有很大不同。

说到《爱情的牙齿》――

这部电影在电影频道刚刚放过。电影频道经常放一些不受欢迎的国产电影,因为在电影院没人看;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不受欢迎的电影都不是好电影。

在《爱情的牙齿》中有一句台词,是女人说的。女人经常在电影里喋喋不休,《爱情的牙齿》是个例外,因为你很少听这女人说话,但是看完电影,你又觉得她其实告诉你很多。这就是电影和电影的差别。女人在《爱情的牙齿》中说,其实在我心里,这个家里没有你。

你会觉得电影里只有一个人出现,就像女人说的那样。

电影拍摄之初,我就在力图构建一部女人的内心史。这有别于以往的中国电影。因为中国导演关注更多的是外部世界,这也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我们喜欢在看热闹的时候忘记自己,却很少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在说些什么。

倾听内心的声音,以电影的方式,这就是我的追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人追求电影之外的,有人追求电影本身。

这是片子很鲜明的一个追求……也是我对中国电影的看法吧,因为我在电影学院教电影,这也是很长时间我对中国电影很不满的一个地方,而且这种不满还不是一种观点的差异,而是对电影的力量或者说潜能上的一个误区,一种欠缺,当然我这样说中国电影有点大;但是确实存在这样一个趋向:完全着眼于外部世界,外部的社会历史,对人世的看法习惯于以集体性来归纳。我觉得这是大多数中国电影导演的一种常态或者说是一种惯性,而这有悖于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潮流。我觉得个人性是第一位的,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个人性的理解和发现,对个人性的探讨才能延伸到对社会历史的探讨――不光是电影,最优秀的艺术都应该是这样。所以我做电影的话就会在这方面很努力。在《爱情的牙齿》中,我们努力淡化社会背景,去掉了一些标志历史影像的东西,包括镜头语言的运用,包括角色和叙事的很多处理――而是非常聚焦一个人。

因为只有个人,才是我们格外应该去关注的;而女人,也许有着更为迷人的内心世界。

女人的迷人世界,电影的迷人世界――

女演员出现在男性导演的电影里,大多数情况下,她是处于被观看的地位。这部电影虽然也是以女性为中心,但是我们看了这部电影会觉得她首先是个人,其次才是个女人。因为要呈现一个人的内心历史,包括她的成长生活,她的婚姻和焦虑,你就必须尽可能走近她。

我觉得在逼近人物的内心方面,电影有着和文学同样的优势,甚至更有优势。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一百多年的电影发展史中,特别是在那些优秀的电影作品中,经过电影本身的积淀,在探讨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入洞察方面,完全能用电影的语汇,用电影的形式技巧来表现。你知道完全有这种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是不能和文学类比的。很多人的理解,文学可以直接描写心情,同时电影也有很多可能性是文学不能实现的,所以并不是电影在这方面有劣势――电影有很多自己的优势,并不局限于表现外部世界。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时,电影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只有电影才具有某些表现手法。这个已完全不成其疑问,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共识。

老实说中国电影在这方面还很欠缺。所以你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电影能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吗?太多的世界优秀电影在这方面都做得很棒,只能说中国电影人还得努力。

电影是一生的事

这部电影筹备了很多年。但是很多时候,你的努力不是为了一部电影,而是电影的全部。我是肯定要做电影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很早就定下来的一个事;我是电影学院毕业,然后留校任教。起码我的职业发展规划就是做电影。

当然我的计划也不是这一部电影,而且这些计划中有一些关系。我有一种作品的连续性考虑在里面。这只是我的第一部电影――你认为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了,做这部比较合适,于是就做了。这就是《爱情的牙齿》。当然做这个电影也遇到很多困难,包括这十年的准备什么的。意志的力量不是源自于这部片子我很想做,做完就算了。

电影是一生的事,几乎是全部,也不是一部分。

电视剧是谋生的事

怎么说呢,我做电视剧,谋生算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做电视剧能锻炼你很多制作的经验,社会的经验,管理的经验――这些都是你做电影必须的。也可以说我做电视剧的经历是做电影的准备。

我是想好了才这么干的。别的做电视剧的是什么样的心态我不知道,我是这么想的。

有些电视剧的事我现在还在做。我本人虽然一定要做电影,但我并不歧视电视剧,有些好的电视剧我也爱看。做电视剧可以帮你打下做电影的基础。

演员表演的真实性只是一个基础

说到演员的表演,真实性只是一个基础。我的意思是,演什么像什么,这不是表演的高境界。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中国表演评价的一个误区:演什么像什么,或者说能演跟自己反差比较大的角色,认为是表演的高境界――举个例子,城里的一个漂亮姑娘,把脸一抹黑,穿一身老棉袄,演个村妇,感觉挺漂亮的姑娘还能演村妇,这是所谓表演的高境界。

我觉得这是表演的起步。

没有这个能力就别当演员了。你不能以这个来评价表演的水准,这种观念在中国的表演圈还很流行,这就比较可怕了。这又是违反世界电影潮流和常识的一个事儿。所以我希望通过我的工作给大家另外一种可能性,真正的高境界还是雕刻人物灵魂。

电影离中国观众越来越远?看看美国吧!

电影与观众的距离,这不是做电影的人单方面能解决的。电影工业的强大不是靠电影人单方面的力量,它有多方的机制参与在里面,然后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逐渐把电影产业做起来。做电影有发电影的人,有放电影的人,这是从业人员,还有观众。凡是强大电影工业国的观众,都是被组织进去的,是经过训练的。

中国电影观众和美国电影观众是不一样的。美国的电影观众是被充分开发,是训练有素的,是培养了消费习惯的,是跟电影从业人签了契约的,就是签了长期合同的,是定期结账的。从电影的年成来看,虽然年成有好有坏,很多观众还是得一年看十部――年成不好的时候他也消费十部,变成定期结账了。看电影是他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已经形成固化,包括看电影的习惯,对于电影的理解。所以虽然美国的电影市场就那么大,但是所有的外语电影都想打进美国电影市场;同时你又发现进入北美电影市场特别地难。为什么?首先是语言的障碍,美国的电影观众被训练得不爱看字幕,说的极端点,美国观众认为不讲英语的电影不叫电影――这是美国电影市场的一种无形壁垒。中国观众为什么配音电影看得那么开心呢?为什么对好莱坞电影一点抵抗力没有呢?因为我们没有这个无形的壁垒,只能设一些有形的壁垒,每年限制二十部,然后发行上给个政策打压打压,又让发又不好好发,只能干些这个。

美国的电影市场是开放的,你所有的中国电影都可以去发。可中国的电影很难进入美国,一个当然是发行成本你扛不起――你在美国大规模发行,2000万美金的发行费你拿得出来吗?你这么铺的话,会赔得底儿朝天。为什么,美国人没有看外语片的习惯,这就是无形的壁垒。当然这种无形的壁垒不仅仅是电影和观众的良性互动,还有他们国家的强势。

放眼世界,其实中国这种电影状况是很正常的,不要认为不正常――认为我们这么多人口,这么大的市场潜力,为什么我们干不过美国电影?你凭什么干过美国电影?印度电影是自守的态势,进攻一下周边国家;而美国的电影进攻全世界。你中国凭什么比德国强,凭什么比日本强,凭什么比俄罗斯强?这里比的是电影文化,电影传统,还有电影史上的地位。咱们都比不了。我们虽然人口多,而这么多人口中真正能消费电影的也没多少;何况,这些国家的电影现在也都惨得很。

全世界能向外国扩张的只有美国这一家。这里面有内在的规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软实力,美国电影有软实力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