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幼儿混龄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儿混龄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混龄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诸多益处,它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当前某些教师指导存在一定问题。混龄游戏中幼儿互动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应正确把握指导的“多维性”,采用相应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混龄游戏 教师指导 指导策略

混龄游戏是一种幼儿园内普遍采用的混龄形式,对于提升幼儿的社会性有极大的益处,并且可以弥补现有年龄编班的不足。它作一种比较常见、易于操作的混龄活动形式,既是混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能够较方便地“嵌入”已有的班级组织形式中,因而得到越来越多幼儿园的采纳。许多幼儿园在按年龄分班的基础上,每周取若干个时间点开放各个班级的活动区角,让幼儿自由穿梭于其中寻找同伴开展游戏活动。国内外有多种研究显示,由于混龄的幼儿游戏中更容易出现合作行为,因此较之于普通同龄游戏而言,混龄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年纪较大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挥“脚手架”的作用,对年纪较小的幼儿进行指导、暗示和支持,获得游戏水平的提升,例如2岁儿童与5岁儿童共同参与假装游戏时,其假想能力远远超过与同龄同伴游戏时的能力[1]。

一、混龄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现状

(一)重要的教师“指导”

混龄游戏不等同于仅仅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在一起的教育形式,与同龄游戏相比,它更需要教师对于幼儿及其游戏特征更深的理解,并在幼儿游戏中发挥科学的有效指导作用。“教师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异龄互动行为的发生”[2]。异龄幼儿的游戏质量受外貌、年龄、能力、爱好、策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年龄段幼儿在一起进行游戏,由于价值观和需求的不一致,容易起冲突;在游戏进行阶段,游戏中的规则、材料、区角布局等都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准备和布置;在幼儿游戏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帮助,以上种种,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

因此,混龄游戏中的教师指导非常重要,在尊重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要扮演好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解力、对游戏本质的领悟力、对游戏活动的观察力和对游戏过程的调控力,这对于大多数习惯于同龄幼儿群体的幼儿园教师而言,无疑是一项挑战。

(二)错位的教师“指导”

在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不少教师对于幼儿混龄游戏的指导成效较低,甚至起着反作用。一些教师对于幼儿的混龄交往只是消极地“观看”而非“观察”,甚至对儿童的游戏行为不管不顾,只是在孩子有冲突的时候才采用中断游戏进程或是取消某些幼儿游戏资格的方式干预。另一些教师则是过于看重自己的角色,为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达到自己预设的效果,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介入和预设,对幼儿的游戏过程进行管制,强制将所谓的教育要素加入幼儿游戏中,抑制幼儿发展的主动性。“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要珍惜生活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无端干涉无疑是与“指南”精神相违背的,会抹杀游戏的本来面目。

二、混龄游戏中幼儿互动的特点

对于教师来说,要正确地观察和指导幼儿游戏,首先要了解混龄游戏中幼儿互动的特点。

其一,较之于同龄游戏,混龄游戏中幼儿帮助行为较多。同龄幼儿游戏互动以合作行为为主,而在混龄游戏中幼儿之间的跨年龄帮助行为较多[3],并且在共同游戏过程中,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幼者都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年长幼儿在发现年幼幼儿能力不如自己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通过言语指导和操作示范帮助年幼儿童,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形成自信心和责任感;而对于年幼幼儿来说,年长幼儿因为经验的贴近能够更好地理解他(她)的想法、更好地懂得如何搭建支架给予帮助,所以与教师的直接指导相比,年长幼儿的这种帮助显得更为有效。但这种帮助行为不是必然发生的,孩子容易因为材料或者交往能力的限制而更倾向于独自游戏而非合作游戏。

其二,混龄游戏中的幼儿并不会因为混龄而降低冲突的概率。在混龄游戏中,不同年龄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不同,他们之间容易发生冲突。较之于成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并不充分,而兄弟姊妹的减少、城市单元楼的封闭更进一步减少幼儿与人交流的频次,再加之3-6岁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并且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故而即使是年龄较大的幼儿,也并非能够妥善调节处理与“小弟弟”、“小妹妹”们的关系。加之在混龄游戏中不同年龄的幼儿存在经验上的差异,他们对于对同一游戏场景的理解往往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幼儿运用自身的智慧对于此进行解决,显然幼儿在人际沟通问题解决上的经验是有限的,因此冲突随之而生。

其三,混龄幼儿之间的游戏互动容易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以幼儿自主混龄游戏为例,年龄组合、材料特征和游戏类别等都会影响混龄幼儿的跨年龄合作水平。从年龄组合上说,同一游戏中参与的幼儿年龄差异会对儿童的互动程度产生影响,由于幼儿不能像成人一样良好地协调不同经历和认知水平的异龄互动,因此幼儿之间年龄差异越大,合作程度越低,“混龄幼儿选择玩伴以年龄相近为主,发展水平接近的幼儿更容易成为同伴”[4];从材料特征看,由于不同游戏材料难易程度不同,因此单一结构的游戏材料较难引发幼儿的跨年龄合作;从游戏类别看,一般角色游戏合作水平较高而建构类游戏因为需要手眼协调和空间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参与,所以跨年龄合作水平较低。

三、混龄游戏需要教师把握指导的“多维性”

纳鲜鲇锥混龄游戏的特点可以看出,虽然混龄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化方面有着同龄游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这种优势的发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混龄游戏中的幼儿交往行为更复杂,这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混龄游戏中的自身角色、掌握相关信息并同时具备良好的指导能力。

教师应该正确把握混龄游戏指导中的“多维性”。教师在混龄游戏中的角色并不仅仅等同于在幼儿游戏进程中的“介入者”,而应更多的是通过调动幼儿自主性而产生的对游戏的间接指导,扮演“促进者”;不仅仅强调教师的主体性,更强调幼儿的主动性。这就决定着教师在混龄游戏中的指导并不同于以往的一对一指导。一方面,依据幼儿不同年龄层次的经验,进行多层次的指导,比如“小年龄幼儿往往需要教师持续地给予支持,而大年龄幼儿往往更多的需要教师在关键环节予以更富有策略性的支持”[5]。另一方面,既需要直接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又需要积极引导幼儿之间的互助行为,譬如让大年龄幼儿充当教师的“小助手”给予较小幼儿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