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域广州”六大规划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优化提升一个都会区、创新发展两个新城区、扩容提质三个副中心”。11月23日,广州正式全新的《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在“功能决定输赢,功能决定地位”的理念指引下,广州开创国内先河,完成了城市功能布局规划的编制。这个规划是在充分融合国内外特大城市发展经验和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完成的功能性城市规划,其通过六大策略将使广州逐步走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理想城市空间结构。
策略一:错位互补,组团分工
规划按照“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国际视野、低碳智慧、岭南特色”六大指导原则,统筹和优化全市域的空间资源,使都会区、新城区、副中心以人口集聚和产业分工形成各自的功能特色,打破各自为政的困局和行政区划的局限,以城市功能为导向,使全市7434平方公里跨界合作,实现城市各功能板块从“万马奔腾”到“集团作战”的转变,努力迈向世界先进城市的行列。
策略二:优化配套,教育医疗资区延伸
在新增长人口主要向城区疏解的情况下,该如何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解决交通出行问题?规划提出,要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布局,促进产城融合。优先落实12类165项基础性民生设施,构建优质、均衡、与人口分布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引导中心城区教育、医疗、文化和体育等各类优质资源向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覆盖延伸。
策略三:内外互联,交通“内三、外三”枢纽总体布局
按照“内三、外三”枢纽总体布局,规划提出,除在都会区优化完善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枢纽,广州还将在花都副中心加快建设北部空铁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在增城副中心建设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在南沙滨海新城建设南部综合交通枢纽。
将构建都会区“安全岛”,规划新增10条通道,疏解中心城区的穿城交通。构建都会区与各功能区间的快速联系:向北,规划新增和改造8条通道,加强都会区与花都副中心、从化副中心的联系;向东,规划新增和改造8条通道,加强都会区与东部山水新城、增城副中心的联系;向南,规划新增和改造5条通道,加强都会区与南沙滨海新城的联系。同时,规划新增和改造12条通道,使各新城与副中心紧密联系为一个整体。中心城区占全市交通出行量比例从现状56%降低到39%。
策略四:生态保育,生态廊道体系限定增长边界
规划显示,广州将充分利用特有的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资源,将市域面积69%划入禁建区和限建区,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5140平方公里的非建设用地。
同时,将构建三纵三横、宽度三百米至一千米、长度约1000公里的生态廊道体系,限定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和三个副中心的增长边界,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构筑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并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绿道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策略五: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规划提出,完善狮岭、新塘、鳌头等19个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打造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实施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合理划分“生活区、生产区、生态区”,实施基础设施“五个一”和“七化”工程,打造花都红山村、增城霞迳村、从化溪头村等一批宜居、宜业、宜游,既拥有城镇品质的配套服务,又享受乡村特色的田园风光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新农村。
策略六:彰显特色,建立“整体城”
在全新的城市功能布局规划中,广州非常注重岭南特色。规划提出,要彰显“花城、绿城、水城”特色,建设兼具岭南特色与国际风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文化名城。要建立“整体城市风貌格局-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名镇名村(含其他历史村镇)-文物保护单位-其他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层次综合保护体系,有效保护和利用广州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保护“山、水、城、田、海”的整体城市格局。重点保护白云山及其山体轮廓、视线通廊;重点保护珠江水系;重点控制中山大学北门广场—白云山、镇海楼(越秀山)—白云山、珠江—琶洲塔等景观视线通廊。
划定历史城区范围20.39平方公里。保护古城轮廓与风貌、传统中轴线、历史水系格局、特色街道;保护4片骑楼街;控制10条视线通廊的建筑高度。划定23片历史文化街区和23片历史风貌区,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保护与规划管理。
此外,对于如何更好地挖掘土地资源,规划提出,将以“三旧”改造为重点,挖掘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