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坚持六个“强化”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近几年,嘉善县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进行工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主导产业由木业为主的板材、普通家具,到以钢材为主的精密机械,再到以硅材为主的数码电子、光伏能源等高新技术产品的转变,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嘉善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近年来,嘉善县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经济品质提升战略,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优化,主导产业由以木业、五金机械、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为主,向以精密机械、数码电子、光伏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全县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产业层次不断提升。2007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8亿、利税31.47亿元、利润20.4亿元,2003年以来年均分别增长21.6%、38.1%和37.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7.4%。今年1-9月,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幅和新产品产值增幅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高出43.9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幅分别达到28.9%、33.8%和40.7%。具体抓了六个“强化”:
一是强化产业导向。牢固确立“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理念,在产业导向上强化行政推动、政策驱动。完善指导意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转型的意见》,明确了我县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就是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提升发展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五金机械、木业家具等四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新材料、太阳能光伏、生产业等四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1年,全县数码电子、精密机械、太阳能光伏、新材料等产业在全县工业总量中的占比提高到60%以上。明确导向目录。2005年,我县制定出台了《鼓励发展重点产业及产品导向目录》,明确了一个时期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及产品。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完善出台了《嘉善县工业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8―2010)》。建立评价体系。2007年,建立了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综合评价体系,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单位产出和贡献,今年又结合发展实际,进一步加以完善。健全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加快推进科技进步的若干政策意见、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工作指导意见、扶持光伏产业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二是强化产业招商。坚持“产业招商”这一有效手段,着力以新引进项目来推动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构筑产业招商大窗口。坚持把“开放发展”战略作为发展的首选战略,制定并实施接轨上海五年工作计划、接轨上海世博会三年工作计划。近几年利用上海这个窗口,引进了占全县90%左右的项目,走出了一条借力上海、发展嘉善的路子。全力推进主导产业大招商。大力开展数码电子、精密机械、光伏能源等主导产业的招商,2007年引进了73个数码电子、精密机械等外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达到全县引进外资总量的68.65%。今年上半年,全县数码电子和光伏能源两大产业合同利用外资数占全县总量的81.3%;光伏能源企业由2005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18家,主导产业呈现出加快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力引进工业优质大项目。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和发展要求,调整招商引资思路,把招商引资的重点集中到产业关联度大、集聚度高、带动作用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上,集中到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耕地占用少的项目上,集中到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环境污染小的项目上。目前共引进总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7个、世界500强企业6家。
三是强化自主创新。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核心地位,制订“十一五”时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着力以工业创新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围绕优势产业,强化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先后推进“浙江中科电声研发中心”行业研发平台、木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电子、木业等行业的优化和升级。加快推进嘉善科创中心建设,目前已入驻高新技术孵化项目87个,共引进博士30名、硕士37名,高级职称人员36人,成为长三角地区首家县一级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同时还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在县一级设立的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突出发挥主体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为抓手,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到2007年底,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6家、省级2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省级技术中心1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2.5%。突出创新品牌建设。出台了《嘉善县“十一五”名牌培育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商标品牌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实施“质量兴县”工程,鼓励企业创名牌,目前,全县已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级名牌产品10个,省级著名商标15件。
四是强化扶优扶强。牢牢抓住扶优扶强龙头企业这一举措,以企业的大发展、大提升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企业规模发展。在近3年大力实施培育规模企业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根据英业达、富士康、惠鸿电子等一批大企业相继引进的实际,开始实施“338”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提出到2011年,力争实现年销售收入超5亿以上的企业30家,其中超100亿3家,超20亿8家。积极引导企业资本经营。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上市融资,着力构筑资本市场上的“嘉善板块”,目前全县上市企业已经达到3家。特别是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通过增资扩张、上市融资,呈现跳跃式发展的态势,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7283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6.41亿元和2007年的20.05亿元,实现了“三级跳”,成为全县规模最大、成长性最好的企业,也成为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预计2008年昱辉阳光销售收入将超过50亿元。
五是强化平台建设。坚持筑高、筑优、筑强发展平台,以园区承载配套能力的提升推动工业结构调整。致力于完善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2002年开始,我们每年召开园区建设会议,先后在县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拉出了发展大平台的框架,提升了平台承载能力。同时,加大各镇工业功能区和特色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到2007年,全县11个镇工业功能区投入建设资金累计达到7亿元。致力于营造特色,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围绕建设发展大平台,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园、主体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推进县经济开发区、西塘电子信息产业园、姚庄光伏产业园等三大“重点产业园”建设,着力打造以富士康、英鑫达、惠鸿电子、昱辉阳光等企业为龙头的数码电子、光伏能源产业等产业新高地。积极引导各镇园区向特色化方向发展,正在建设天凝植绒、西塘纽扣、杨庙纺织和陶庄五金机械四个特色园区,11个镇工业功能区主导产业集聚度平均达76.6%。致力于提升品位,着力强化园区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意见》。县经济开发区连续8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开发区,魏塘、姚庄工业功能区被评为嘉兴市“特级工业功能区”。
六是强化要素保障。坚持眼睛向内、注重挖潜,以要素制约的有效破解为工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保障。着力拓展发展空间。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土地整理、腾笼换鸟、退低进高等工作,切实提高项目的投入和产出水平。累计实施“零土地技改”项目196个,盘活存量和节约土地2324亩。同时,加大淘汰转移力度,到2007年,淘汰了所有机立窑,关闭了77座小土窑、7座轮窑、13座小冶炼厂、2家小造纸企业。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牢牢抓住控制高能耗、治理高污染、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准入门槛等关键环节,在重点用能企业中实施节能降耗技改项目,制定《嘉善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推行清洁生产,率先在全省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今年1―6月,全县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1%,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化学需氧量同比削减4.25%,二氧化硫同比削减3.81%。着力开发人力资源。一方面以高层次人才为主,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出台政策,建设“人才公寓”,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努力满足用工单位的需求。到2007年底,全县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达到1133人,是2002年的2倍多。着力缓解融资制约矛盾。出台了《“促稳定、促调整”扶持工业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推动重组并购、加大金融支持、深化服务措施等方面,帮助企业应对挑战、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加强“银政企”交流、推介和合作,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和各类担保机构作用。2007年帮助200余家企业获信贷达40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