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诗经》时代是我国宗法制建立并逐渐完善的阶段,中国女性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被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本文重点剖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从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两个大方面进行多维剖析,阐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女性形象;影响

女性形象的塑造历来是文学作品不衰的主题。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其中许多作品都以女性的视角来写,多角度地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情感体验,她们的喜怒哀乐、情感世界在这些女性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展现。后世许多作品着墨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其无论在思想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都直接来源于《诗经》的启发。

一、《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诗歌创作传统的光辉起点和源头,代表了周代诗歌的最高水平,是一部艺术化和形象化的历史。在其创作的过程,留下了许多人物形象,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要数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诗经》的风、雅、颂三部分,其风诗160篇是最贴近人民生活的。“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朱熹《诗集传序》中也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1]明确告诉我们《诗经》中的作品不仅抒发了男性的情感,更是直接抒发了女性内心的情愫幽思。风诗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展示了一系列积极健康、热烈坚韧、淳朴诚厚的女性形象,为后人了解中国古代妇女的情感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

二、《诗经》中女性形象的多维剖析

据统计,《诗经》中涉及到女性形象的诗歌大概有101首,约占其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也有学者据此而称这部作品为女性文学。其女性形象之多, 几乎覆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她们独特的审美特征和鲜明的内涵特质闪烁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民族性格的光芒,辉映着中国民俗最璀璨烂漫、光彩夺目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情趣。

《诗经》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主要是通过其在爱情婚姻生活中的表现来完成的。爱情中的少女,她们有的天真浪漫如《召南.有梅》《邶风.静女》中的女子,在爱情面前她们情不自禁,主动大方,无拘无束,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有的坚贞刚烈如《风.柏舟》《王风.大车》中的女子,在受阻的爱情面前极力抗争、勇敢争取。婚姻中的妇女,或是温柔贤淑的妻子,或是遭人同情的弃妇,或是令人怜惜的情深意长的思妇。虽然没有外貌的工笔描写,但大都具有非常清晰的性格轮廓,鲜活地呈现于读者的面前,存留于历史人物画廊中。

(一)外在形象

《诗经》中对女性进行正面工笔描绘的作品并不多,但整体上却能给人以曼妙,可爱,灵秀之感。如《关雎》中的“窈窕淑女”,令小伙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她肯定是窈窕貌美,贤淑端庄。《蒹葭》中的“伊人”,更具朦胧、飘逸的美,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水中央,令男子“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充满鬼气,俏皮可爱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令人为之心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这段对齐国美人庄姜美貌的描写,历来被誉为“美人赋”。《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塑造了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总之,从外在看《诗经》中的女性,她们端庄娴雅,灵气可爱,浓缩了周代社会女性的形象,也反映了周代社会人们的对女性的审美观。

(二)内在品质

《诗经》中对女性个性、性情的塑造的笔墨远多于其外在形象的笔墨。它体现了在周代社会,人们不只是注重女性的外在之美,更重要的是女性人物的行为举止、品德修养是否与周代历史时期的价值观念相一致,是否符合人们的心理趋向,是否具有好的内在品质。

1.活泼纯真。《诗经》中的女子,不论是妙龄的少女,还是婚后的妇女,她们对待生活,对待爱情的态度都很纯真。《邶风?静女》约会中的“静女”,《卫风.木瓜》中的女子,爱情之于她们不是靠贵重的礼物来催生的,而是靠真情。以女性为主体的爱情活动充满了真善美,是人们纯真的人性的体现。

2.忠贞勇敢。《诗经》的时代,具有浓厚农业社会的色彩,人们的生存发展与土地紧密相依,而黄河流域的土地又是比较贫瘠,长期的、固定的、相当艰苦的农业劳动形成了勤劳朴实,勇敢坚强的民族性格。在婚姻家庭中,她们执着于情,痴迷于爱,对强加于自己的婚姻进行坚决的反抗。《风・柏舟》中自选配偶的少女,恋爱受到父母的干涉之后,勇敢地发出矢志相爱的反抗呼声。“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宁死也决不嫁他人,并怨愤母亲和老天不能体谅她的情感。《风・》中的女子,为了追求幸福,不顾世人的指责和讥讽,义无反顾地与意中人私奔,顽强地与封建礼制作斗争。《召南.行露》中“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虽速我讼,亦不女从”,这位坚毅大胆的女性对已有妻室而欲欺骗她、以打官司要挟成婚的男子的严词拒绝。《卫风・氓》中的女子虽被弃,但敢于面对现实,做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定。

3.温柔贤淑。《诗经》中有处在恋爱期的女孩子,也有在家中服侍丈夫,照看子女的妇女。她们有的家庭幸福,婚姻美满;有的却面临着战争,与丈夫分离;有的甚至生死两茫茫。但是不同境遇的背后是一样的温柔,一样的坚贞,一样的贤良淑德。“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是一个婚姻幸福的女子对丈夫的恩爱的回报,言语间充满着温柔与贤淑。“谁与?独处!”“谁与?独息!” “谁与?独旦!”把爱人去世后,女主人公的孤独与伤痛表现的淋漓尽致。“百岁之後,归於其居。”“百岁之後,归於其室。”思妇愿百岁之后与丈夫同穴的决心,虽生死两茫茫,但妻子那份对丈夫至死不渝的坚贞令人无比感动。

4.率真自信。《诗经》中的感情用“思无邪”来表达是再恰当不过的。在周代尚未受到封建礼教的荼毒时,男女之间的恋爱与婚姻是无拘无束,洒脱自然的。诗经中的女子,敢爱敢恨,个性十足,光芒万丈。《诗经?褰裳》中那个戏谑情人的活泼泼辣的女子,她站在河这边对着河那岸的情人大喊:“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一个使小性子的女孩子,可爱之极。“不我以,其后也悔。”“不我与,其后也处”“不我过,其啸也歌。” (《召南・江有汜》)被心上人冷落的女子没有眼泪,有的都是满满的自信。

三、影响

《诗经》中的女子虽个性性情不同,但都承载着周代女子道德之“美”的共性特征。纯真、勇敢、自信、自重都或隐或显,或明或暗,或深沉或热烈,或委婉或率真地表达人们对爱情的合理追求与美好祈愿。其健康的基调,乐观的生活态度,给这些爱情诗增添了喜悦与和谐,体现着周代社会礼教初设而古风犹存,没有太多教条束缚下社会赋予人的性情之美,使《诗经》处处洋溢着一种伦理亲情,充盈着中华民族的一颗爱心。这些立体的女性形象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包涵的思想道德观念、审美价值观,女性的婚恋观在后世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相当广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柏俊才.由《诗经》中的女性描写看周民族的文化特征[J].山西师大学报,2006(3).

[2]卢静.《诗经》中女性的婚恋观[J].中国韵文学刊,2003(2).

[3]田最春.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

[4]于衍存,李宝龙.《诗经》中的女性社会透视[J].延边大学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