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府谷县墙头水源地取水工程改变当地水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府谷县墙头水源地取水工程改变当地水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对府谷县墙头水源地勘探开发利用形式的探索,总结水源地勘查的有效措施,旨在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水源地勘查措施 水资源合理利用 府谷县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121-03

1 前言

府谷县位于黄河中游,陕西省的最北端,全县处于内蒙古高原与陕北黄土高原东北部的接壤地带,属于全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在府谷县墙头至海则庙一带是陕西省规划的煤电载能工业园区。依托当地矿产资源优势,府谷县规划在黄河沿岸建设段寨煤电一体化项目,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段寨煤电一体化项目规划供水水源主要是墙头一带黄河漫滩阶地松散层孔隙水。

在府谷县墙头地区实施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工程解决了水量的问题,但是水质的好坏不能随意改变。本次通过对勘查过程中实施的大口辐射示范井进行大泵量长时间连续的开采性抽水,激发黄河水补给地下水,缩短地下水补、径、排泄周期,对比发现抽水前后水质明显好转。改变了开采井有水但无好水的问题,对水资源利用开创了一种模式。

2 气象水文

2.1 气象

墙头水源地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风大沙多,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霜,冬季干旱寒冷,气温冷热多变,季度、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8.5℃,极端最高气温36.9℃,极端最低气温-26℃,日最大温差达30℃左右。

区内降水总体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376.9mm,年最大降水631.9mm,最小降水量108.6mm。降水季节变化明显,且时空分布不均,69%的降水量集中于6~9月,且常以暴雨形式降落,区内日最大降水量达181.8mm,时最大降水量53.5mm。蒸发强烈是区内气候的又一特点,多年平均蒸发量达2111mm。2.2 水文

区内唯一的地表水体为黄河,位于工作区东部,自南向北径流,枯水期河床宽度约150m~350m,平水期河床宽度约250m~400m。工作区内流长约6km。1990年以来,多年平均流量为436m3/s,年过境量259亿m3,年输沙量3.6亿m3。

3 地形地貌

工作区内地势总体呈现西高东低,按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黄河河谷阶地、土石丘陵两种地貌类型(图1)。3.1 河谷阶地

黄河河谷阶地由东向西又可以划分为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3个亚类。

(1)漫滩

沿黄河南北带状展布,漫滩前缘一般高出河水面0.3~0.5m,滩面较平坦,微向河床倾斜,倾角1~2埃0?47~851m。构成岩性为冲积中细砂、砂砾卵石、粉土等。

(2)一级阶地

分布于区内中部,呈南北倒三角形分布,宽250~800m,长约2750m,阶面平坦开阔。标高854~858m,以1~3扒憬窍蚧坪忧阈保霸蹈叱雎?~2m,区内一级阶地除北部由于黄河切割表现为基座型外,其余大部分地段为嵌入式阶地。构成岩性上部为粉土、粉质粘土,下部为砂、砂卵石,具二元结构。

(3)二级阶地

在区内中部一级阶地与丘陵之间不连续分布,呈倒三角形,分布宽度200~700m,长约2250m,阶面平坦开阔,标高859~890m,以2~4扒憬窍蚝哟睬阈保督椎厍霸涤胍患督椎鼗浩孪嘟樱卟?~5m,构成岩性为粉土、砂砾石,阶面覆盖8-12m厚上更新统风积黄土。

3.2 土石丘陵

土石丘陵分布勘查区西南广大地区,主要表现为单面山地形,由中生界、上古生界碎屑岩组成,顶部披覆有厚10~50m更新统黄土。地面标高870~976m,沟谷纵横交错,地形支离破碎,表面多呈浑圆的黄土梁峁地形。呈树枝状分布的沟谷大都切入基岩,呈“V”字型谷道,切割深度达40~100m。梁、峁间的沟头溯源侵蚀作用强烈,形成了沟深、谷窄、坡陡的地形特征,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4 水文地质条件

4.1 地下水类型

根据地下水储存介质及水动力条件,将区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碎屑岩类裂隙水两大类。

4.1.1 松散岩类孔隙水

根据含水层性质不同,又可以分为风积黄土层孔隙裂隙潜水和冲积层孔隙潜水。

(1)风积黄土层孔隙裂隙潜水

主要分布在土石丘陵区的上更新统风积黄土中,含水层岩性为黄土和黄土状土,主要接受降水入渗补给,由于分布面积较小加之冲沟切割,一般难以形成稳定的储水空间,基本处于透水不含水状态,单井涌水量

(2)冲积层孔隙潜水

分布于黄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区,含水层岩性以冲积砂卵石为主,含泥量低,透水性强,砂卵石厚度5~6m。水位埋深5~20mm左右,地下水除接受降水补给以外,在黄河高水位和开采条件下主要接受河床地下水侧向补给,补给充足,单井涌水量500~1000m3/d。

4.1.2 碎屑岩类裂隙水

主要分布在西部土石丘陵地区,储水空间以风化裂隙和构造节理裂隙为主,主要的含水层段为20~40m,中深部裂隙不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差,且补给不足,同时受地形切割影响,含水层多就近向沟谷排泄,富水性普遍差,由于径流循环条件较好,在局部地段可能赋存水质较好的地下淡水水源,单井涌水量100~500m3/d,对集中供水意义不大。

4.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勘查区第四系冲积层孔隙潜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与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密切相关。

4.2.1 地下水的补给

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其次为田间灌溉入渗。河谷区地面平坦,岩性主要为冲积粉土、中细砂、砂砾卵石,结构松散,透水性强,上部粉土覆盖层厚度5~7m,极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垂向入渗补给。该区是主要蔬果产区,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灌溉可以补给地下水。此外,黄河高水位和开采条件下通过冲积层的强透水性还可得到河床地下水侧向渗漏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