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清热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清热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362-02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降逆汤治疗肝胃郁热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清热降逆汤治疗,每天1剂,水煎服;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每次150mg,每天2次,口服。2组均治疗8周,治疗期间忌烟酒,忌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结果:2组总体疗效比较,对照组平均秩次112.89,治疗组平均秩次148.11,P0.01;总有效率对照组78.46%,治疗组87.69%,2组比较,χ2=3.939,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降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清热降逆汤可以明显降低RE患者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增加胃动素(MTL)含量(P0.01)。经观察,未发现清热降逆汤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依从性良好。结论:清热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清热降逆法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种胃食管反流病,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1]。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称“烧心病”。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入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常常发生于饭后,由食管括约肌张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管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本病属中医“反胃”、“噎嗝”、“嘈杂”、“吞酸”、“食管瘅”等范畴。其病机多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胃络受损而成。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除湿化痰、制酸止痛。笔者采用清热降逆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40例患者经临床筛选并经胃镜检查确诊反流性食管炎(有食管、胃手术史者,消化性溃疡者,严重心、脑、肺、肾功能不全者除外),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4.2岁。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3.8岁。

2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清热降逆方口服。处方:白芍、白术各15g,柴胡12g,清半夏8g,川芎12g,丹参15g,黄连10g,枳实9g,防己10g,甘草6g。水煎2次,取汁400ml,每天2次,分服。

对照组以奥美拉唑胶囊20mg,早晚各1次口服;莫利片5mg,1日3次口服。

3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见食管黏膜无破损,无糜烂及溃疡面。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胃镜下检查食管黏膜好转达1级或1级以上(LA法分级)。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无好转。

治疗组20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2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4讨论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目前RE在科研和临床中尚无统一、规范化的病名。余彩珍等[3]认为就其临床表现描述RE应属于中医之’胃痛(吐酸、嘈杂)“噎膈”的范畴。王贤斌等[4]认为RE的主要症状是与改变有关的烧灼样胸骨后疼痛,故可按胸痛辨证论治。1997年3月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o疾病部》首次将本病称为“食管瘅”,与RE十分相似,但目前还未普遍应用,仍需进一步完善。

王唏显等[4]认为RE病位在食管,属胃所主;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其基本病机;情志不畅,肝气犯胃是其发病关键;气机郁滞,郁久化热,是其传变特点;痰浊血瘀是其最终结局。李春婷等[5]认为在RE的发病中,脾虚失运是本,肝胃气逆是标,脾虚肝郁、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是RE病机的关键。段国勋等[6]认为RE病位在胃,涉及肝脾肺,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本病的病机除与脾胃升降失调有关外,与肝肺升降对整个机体的气机调节亦有密切关系。马银成等[7]认为是外邪入侵,食滞肝郁等原因,使胃气郁而不降,胃郁日久,易从阳化热,中焦气滞,运化失司,水湿内停,从而导致胃气不降,湿热中阻。金庆灼等[8]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损及脾胃,久则脾虚胃热,水谷不降反随胃气上逆所致。吴志宪[9]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脾(胃)两脏。病机多为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或脾虚湿盛,痰浊内生;或肝脾失和,中焦壅滞,邪郁胸膈,气机升降失常。

总而言之,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证”等范畴。饮食不节、烟酒过度、情志失调、忧思劳倦或六淫外邪均可导致胃失和降,郁而化热,胃气上逆,引起食道黏膜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引起上腹部疼痛、嗳气、口苦等症。因此制定清热降逆法治疗本病,以达到防止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之目的。

清热降逆方中柴胡、黄连疏肝利胆、清热和胃;清半夏清热和胃;白芍、甘草清热柔肝;白术、枳实健脾和胃,理气通降。诸药合用,共达健脾和胃、清热降逆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芍、白术对胃肠道平滑肌有解痉止痛作用,半夏有止吐及胃黏膜保护作用u],黄连有舒张胃肠平滑肌,杀灭、抑制幽门螺杆菌作用,白芍与甘草合用,可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防止胃液反流。通过临床观察表明,本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较好,不仅胃镜复查可见炎症及胃内容物食管反流消失或明显减少,临床症状亦随之缓解。

参考文献

[1]真岩波,张淑红,孙晓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胃排空时间相关性研究[J]临床荟萃,2003年20期

[2]俞彩珍.运用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32例[J]黑龙江中医药,1995,(1):6-7

[3]王贤斌.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6,4(2):79-80

[4]王唏显,李廷荃,肖汉玺.从肝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1):38

[5]高祥华,李春婷.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机及辨治探讨[J]吉林中医药2004,3(24):15-16

[6]段国勋.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J]新中医,2000,32(9):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