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剥皮寮老街:借《艋》重焕生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剥皮寮老街:借《艋》重焕生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当下中国不少城市都面临着老历史街区修复或改造的问题。如何使老街区即保持原有的传统文化气息,同时加入创意的“佐料”和新奇的营销手段,使之重现昔日风华,是各地相关部门应重视的问题。本期创意街报道的台湾剥皮老街,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剥皮寮,是台北市一条源自清代的老街。它曾经异常繁华,后归于落寞。再度声名鹊起,是因为两年多前台湾导演钮承泽拍摄的电影《艋》。影迷和游客随之纷至沓来。借由一部电影,激活一条老街的文史记忆,这不失为成功的创意文化营销典范。

《艋》激活的文史记忆

“一府二鹿三艋”是台湾民众熟知的古谚,用以形容清代台湾三大繁华的港口城市。“一府”指的是台南府,“二鹿”说的是罗大佑曾歌唱过的鹿港小镇,“三艋”便是台北市万华区的老地名。可以说,要想了解老台北就不能不来“艋”,它是台北最早形成的街市,因运河而发展起来的内港。艋,原指台湾平埔族独木舟和独木舟聚集的地方,当地方言为“Moungar”,当年来台的福建泉州人听到后,就以艋汉字的闽南语发音“Monga”为谐音叫开来。而剥皮寮位于今口万华区广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围之街廓,这条有着怪怪名字的街道还依稀可见艋时代的韵味。剥皮寮听起来异样,来历也众说纷纭。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清朝时期由福州商船运进杉木,在此剥去树皮而得名。

剥皮寮街道不长,仅三四百米,宽约3米,蜿蜒两侧的多是一二层高的砖木结构房屋,红砖映衬黑瓦和深褐的木门、木窗。这里既有清代街屋、精致日式洋房,也有闽洋融合混搭的骑廊建筑。诸如茶馆、表店、私塾、米铺、浴室、理发店、照相馆、旅馆、医院、报馆等店铺一应俱全,有不少是老字号,像长寿号茶桌仔、秀英茶室、日祥旅社、宋协兴米号、怀安医院、太阳制本所等。

2009年,台湾导演钮承泽就在剥皮寮一带拍出了生猛的青春黑帮片《艋》。这部电影所演绎的故事仿如台北城第一线的口述历史,用“艋”来命名有一种草根的意味。该片在亚洲华人地区创下极高的票房,夺得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入围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这不只是一个关于过去的怀旧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现代感、新鲜创意与流行元素的新电影。”钮承泽说,他是用创造力将上世纪80年代的流行元素以最时尚的方式重新包装,再奉献给观众一个新的“台湾乡土文化”。《艋》里的“台湾乡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对80年代的复制,钮承泽想要的感觉是“复古但摩登,生猛而华丽”,他说,“我不要重现80年代的艋,我是要构筑80年代的艋,以服装来说,喇叭裤和黄衬衫是80年代的代表,我要那个年代的元素,但是我要求在细节上要有现代感,场景方面也不纯粹是仿照那时候的建筑,我会参考但是不是完全仿效。”许多影迷和游客因为《艋》而寻到了剥皮寮,想重温电影中和尚、蚊子、志龙等黑帮兄弟奔突于黑帮血雨腥风中的场景。随着《艋》暴红,老街里的小面摊、钟表行、美发店以及墙上的海报、招牌等都成了影迷们追捧的景点。

从“差点遭拆迁”到“新剥皮寮营销”

不过,即便不依附于《艋》这部电影,剥皮寮老街本身就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两百多年的发展岁月中,剥皮寮不但有着寻常百姓的生活点滴,也有知名文人逸士到访的足迹。清末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来剥皮寮作短暂居留,在此撰写了数十篇文章;京都帝大医学博士吕阿昌医师,曾在此悬壶济世,开设怀安医院,守护百姓健康;另外,报人林佛树则在剥皮寮永兴亭创办“台湾经济口报社”,报导台北市民生经济等相关的新闻。

然而,剥皮寮老街也曾差点遭到拆迁的命运!有台北地方史研究者透露,剥皮寮老街得以保存可以说是阴差阳错。剥皮寮紧挨着在当地十分有名的老松小学,早在1945年,政府就将剥皮寮列为校舍预定地。1988年,台北市政当局进行剥皮寮土地征收,直到1999年6月16口,剥皮寮才进行清空,住户迁离。因为当局行动迟缓,让台北文史工作者有机会呼吁政府保存剥皮寮老街,最终推动了剥皮寮古街历史风貌维护计划的实施。2003年8月,台北市教育当局成立剥皮寮古迹保护再利用经营团队――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并从2004年开始,斥资3.4亿元新台币,将这里整旧如旧,建设成历史文化街区。2009年8月,剥皮寮老街整修工程竣工。

台北文化局为推广剥皮寮可谓煞费苦心,资助电影《艋》在此拍摄就是一例。《艋》不仅获得台北市电影委员会的大力协拍,除资金补助外,台北市政府还有18个单位协助拍片,其中90%的场景在剥皮寮完成。可以说,台北市借由《艋》,成功激活了剥皮寮的文史记忆,帮助修复后的剥皮寮做了一次完美的影像营销。而根据台北文化局的统计,2010年,从2月初到10月底,单是电影中黑道大哥Geta家的参观人数,就达373474人,在这期间更有12个电影摄制组在剥皮寮借景拍摄,创下了近12亿元台币的商机。

历经沧海桑田的剥皮寮不仅镌刻了昔日艋的繁华印迹,也讲述着现代剥皮寮光华重现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