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代的市与坊(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代的市与坊(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五代以后,城市中的市、坊分置格局,已经不能满足商品经济,特别是城市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最终冲破市与坊之间的界线。传世界的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北宋都城开封(今届河南)的繁盛景象(图1)。在长528厘米、宽24.8厘米的画卷上,绘出从汴梁城郊外到城内的繁华街景。街上各色人等汇集的人流熙熙攘攘,街道两侧的建筑鳞次栉比。画面上,商业活动占据了很大的画幅。商号、货栈、客舍、酒楼等店铺林立,有行商、坐贾、摊贩等多中交易形式,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成为一种街市的景象(图2)。而在这些店铺之间,还可以见到“王员外家”、“赵太承家”等民居宅院。店肆和民居相毗邻,表明市与坊的界线已经完全被打破,市坊合流杂处。

文献资料也记载了汴梁城内市坊合流杂处的街景。“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御靡西即鹿家包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当时开封城内还形成多处热闹非凡的商业区:如内城州桥以东,有鱼市、肉市和金银器销,以西是鲜果行、珠玉铺;位于宫城东面的界身巷则集中了经营金银彩帛的店铺,“每以教益,动辄千万,骇人闻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南楼街巷》)

市与坊的界线被打破后,商品交易不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在城内,不仅白天可以随时购买商品,还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夜市三更收市,早市五更点灯开张。城市的宵禁被取消,经济生活更加便利,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因此逐渐丰富多彩。酒楼、瓦子、勾栏等休闲、娱乐场所应运而生:杂剧、说话(一种说唱艺术)、傀儡(木偶)戏等表演艺术也相继问世,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图3)。“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自丁先现、王团子、张旗圣辈(均为表演艺人),后来可有人在此作场(即表演)。”瓦子里还出售一些生活用品、食品,以及剪纸等商品。“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南楼街巷》)

市、坊合流后,城作为一个地区经济中心的作用更加显著,地位更加重要,城市的名称更加名副其实。

宋代不仅在城市中出现了街市,在城市周围和乡村的交通要道等处,也不断出现新的交易场所(图4)。城郊地区的交易场所称为“草市”,实际是城内的商业区向城外的扩展和延伸。乡村地区的交易场所称为“集市”或“小市”(南方地区也称为“虚市”或“赶场”),一般是定期开放的。交易的商品主要是粮食、鱼肉、禽蛋、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布帛、竹木器、柴炭、陶瓷器等生活用品,以及牲畜、农具、药材等。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地区的商品交易,也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由于这些城市和乡村地区的交易场所及形式,既适应了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又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所以后代的城市都采用市、坊合流杂处的格局。明清时期的城市中,就既有繁华的商业区,又有随处可见的店铺、民居混杂的街市景象(图5)。在一些大城市,还出现了经营同一类商品的店铺集中于一条街道或街区的情景,如北京城内的米市、花市、缸瓦市、果子市、煤市、骡马市、灯市、菜市、珠宝市,以及专门经营文房四宝、古玩字画、古籍图册的琉璃厂等等。城市经济生活的活跃,又促进城市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