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滋味”讲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题】(浙江省嘉兴一中一模)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上世纪30年代,弘一法师和夏丐尊先生有一段对话,很发人深省。望着弘一法师俭朴的生活,每餐只有一碗米饭、一道素菜、一杯白开水,夏丐尊先生百感交集:
“一碗腌萝卜,你不觉得太成吗?”
“咸有成的滋味。”弘一法师平静地说。
“不喝茶叶,一杯白开水就不嫌太淡了吗?”
“淡有淡的味道。”
后来,夏丐尊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衣、破卷席、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成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皓月,是何等空灵的境界!人生的滋味本也就如此,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们在琐屑的生活中可曾体味到什么“滋味”?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意,以“淡极始知人生味”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这道材料命题作文是最近几年高考中新出现的命题样式:先展示材料,再根据材料的含义命题。这样的题目有效地规避了押题。
此类题目的特点是;材料框定了题目内涵的来源,同时规定了取材范围与立意走向。此类题目不能简单地从所命之题(比如“淡极始知人生味”)来写作,而应该顾及题目产生的材料语境。比如本题材料中的“成”、“淡”所比喻的“琐屑的生活”这样的关键词,否则可能因为与题意“若即若离”而难以获得高分。而且这样的关键词应当在行文中明确提到。不然的话,只是大谈要正确对待平淡的人生,不紧扣题目材料所包含的特定含义,写得再“神采飞扬”,也只能得二类、三类文的分数。
【作文示例】
淡极始知人生味
何谓“淡极”?
是酸甜苦辣成之后舌尖上的一丝回味吗?是悲欢苦乐后眼眸中流露出的空虚吗?是浮沉坎坷后面对未来的一念顿悟吗?
或许,这都是“淡极”,或许又都不是。总之,我不知晓,才来这世间枉过了十八个春秋,怎敢言人生的“淡极”。还没有在人世的浮沉中洗尽铅华,怎敢跳出人生说“我已看清了你”。
所追逐的人生味,当是“云在青天水在瓶”。青天浮云、净瓶储水,让这生命的两种形态浮沉在各自的归宿里;所追逐的人生味,当是“放尔千山万水身”,在自然的本色中挣脱束缚,感受生命最原始的存在。
人生路,百转千回,多少人急功近利,撞碎了南墙也找不到出口。
人生梦,百转千回,多少人看不穿,在一枕黄粱中死守那些虚无的拥有。
人生的淡,不是刻意去追求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不是消极无为放弃所拥有的东西,而是顺势而为。有高山,就顺势攀登,在山顶领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开阔,将山川大地尽收眼底;有险谷,就顺势徒行,抓一把路边野果,铭记酸涩的滋味。高山也好,险谷也好,都是一样的,只要心中存着日月,有山顶和在山谷中一样能感受日月的光辉,只是在高山险谷后,方能体会人生的淡。
人的欲望往往能增添生命的色彩,然而欲望过多便会使生命变得凌乱,找不到最初的方向。
舍弃繁杂的欲望,保留平淡方能澄清生命。不需要铺满玫瑰的金丝织就的床,只要一枕美如冬蜜般的梦;不需要无病无痛无苦无悲,只要有一个朋友相伴相随相依相惜。
幸福来的时候,欣然相迎,不被快乐迷惑了心智;悲伤来的时候,欣然相迎,不要因为痛苦而选择逃避。当我们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品味了人世的悲欢喜乐之后,或许便能明白人生的“极淡”。又或许,在我们欣然面对一切时,早已将所有的滋味都变成了人生的“极淡”。
只要心中存着明镜,一切的浮沉在心中也都是平淡。只等一个春水涨起的日子,去到河边,看看自己的心能否再拼成一轮皓月。
[点评]
该文若以挑剔的眼光看,觉得好像只是一篇蹈空的谈话,缺乏实在的事例;若以褒扬的眼光看,会认为作者已对生活进行了提炼概括,写出了真切的体验。由于文笔流畅而又富有情感,阅卷者对其写作能力不会怀疑,所以不吝给以高分。
淡极始知人生味
人生经历应像泡茶,经过一次次沸水的冲泡,茶味由醇浓渐淡,直至最后一杯,那才是人生的甘味――虽然极淡。
弘一法师对夏丐尊先生说,成有成的滋味,淡有淡的味道。人生百味,只要心境如常,生活的全部滋味,便不会变。
我想起我的外婆来。
外婆因为一次意外,嗅觉与味觉尽失。即便味道浓烈,于她也不过是淡于风的味道。没有办法医治,她却仿佛生活从未受到影响一样,每日劳作,为一家人做饭、洗衣,乐呵呵的。
问起外婆再吃不出食物是什么味道,闻不见油菜花香,心里什么感觉的时候,老太太乐观地说:“现在吃东西,才知道什么叫‘味如嚼蜡’了,这成语,却是一分不差的;我十一岁就下地干活了,一辈子闻过几十个春天的油菜花香?该知足啦。”听到这里,我很心酸,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这种事。然而苦痛在外婆那儿,虽算不上幸事,却使她内心知足,多么珍贵!
一次在饭桌上,外婆吃一盆小野菜吃得“津津有味”,我夹了一筷,味道很苦,心里便很纳闷。那时候外婆的味蕾已尝不出酸甜苦辣了。那晚和外婆睡一起,像小时候一样,并头听她讲各种有趣的事。不想外婆竟说起了饭桌上那盆几乎没人愿意起筷的小野菜。她说:“虽然我吃不出那菜有多苦,可脑子里的记忆翻上来了。小时候家里苦,揭不开锅的时候,只能去地里挖野菜吃。锅里滚着水,野菜浮起沉落,是拿来填肚子的……”那野菜的苦味,就如同外婆漫长人生中所经历的最艰苦的事。无论是年幼丧母,还是辛苦劳作,拉扯一帮弟妹长大,都是藏在她心里最真实的人生味道。
外婆现在还是老样子,虽然她的生活中没有了来自周遭世界的味道,她的味蕾与鼻腔无法再体会各种美妙的气味,可我明白,她很知足,一点都不遗憾。
几十年人生,酸甜苦辣成尝遍后,外婆仍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生活。我相信她的心里,一定有个五味罐,将这人生琐屑中留下的各种味道,都安静妥帖地收放好。
没有味道又怎样?淡极始知人生味,就像外婆,这人生之茶,越往后,虽越淡,却也越纯了。
[点评]
本文采用杂文笔调,叙事与议论结合,原是可以写好的,只是所叙之事漏洞很多,看来是“虚构”的。比如,外婆何以说出“味如嚼蜡”这样的话语?那盆小野菜那么苦,是谁煮的?为什么要煮这样的野菜?是忆苦思甜吗?外婆究竟是经历了怎样的“意外”得了那种怪病根?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应当有简要的说明,以便阅卷者了解。细节决定成败。一旦阅卷者认为是“胡编乱造”,分数是肯定打不高了。
(以上白沙海供稿)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是“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题目中的“淡”就是平凡、平淡,“淡极始知人生味”,尽管生活平淡,处境平凡,但是却因人具备某种心态和境界而能从平凡、平淡中体味到真趣,体会到大美,体会到真幸福。我们可以写人因为拥有一颗平常心,便能以感恩之心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便能更敏感地发现平常生活中的美和人情的温暖。我们可以把题目转化为“拥有一颗平常心”、“返璞归真的境界”、“平平淡淡才是真”等更为平易的题目以便我们理解。
特别要注意的是,“淡”不是无欲无求,而是能清晰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抱定宗旨,排除杂念,把握当下,因而能从容淡定,宁静平和,不急不躁,宠辱不惊,在看似平常、平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作文示例】
淡极始知人生昧(初稿) 姚远
高三,我只能用繁忙与跌宕来形容。从睁开眼后的一秒到闭上眼的前一秒,不停地行走让我感觉充实。考试的失落使人痛苦,时而的小小成功令人振奋,(为句式的工整,为读者阅读方便,是否可改为“时而的失落使人痛苦,时而的成功令人振奋)偶然间与同学在思想上擦出火花也使人难忘。在这个微型的社会中,我从生活的琐屑中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但正当我得意于我的成长时,却在某个清晨看到自己的“无知”。
随着第一声鸡鸣划破天空,我睁开眼欣赏寒假第一天的天空,东方的一小片鱼肚白昭示着今天不错的天气。
起身下床,在楼下的厨房里我像只饿久了的老鼠寻觅着食物,揭开锅盖的瞬间,整个屋子都被一种暖洋洋的气息所拥抱,但眼前却只是一锅再普通不过的白粥,它有雪一样的白,也有阳光一般的温度。(此句的比喻特别精彩,充满诗意,是独特的创造,非有深切的生活感受不能写出)而这般令人垂涎的粥,是学校里的皮蛋瘦肉粥所不能比拟的,它不需要伴着菜吃,也能在齿颊之间留下香甜的味道。在家里,也只有母亲和奶奶能做出这么美味的白粥。(原来这“雪一样白”、“阳光一样温暖”的白粥都是因为融着最深厚的情感的)
而此刻,母亲和父亲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喂猪,洗衣服,打理田地……不远处的猪棚里传出猪仔兴奋地抢食的叫声,(多么生动!在这猪仔的抢食声里蕴藏了乡村生活的生机,为下文写父母生活“淡中有味”作铺垫)我能想象到母亲及父亲有条不紊地干着活,目光中偶尔露出期待的眼神。我知道,他们从日出到日落的时刻表已经了然于心,我甚至能预言半个小时后他们会出现在哪个地方。而这也是我极度讨厌这种生活的原因――恪守不变的生活。(欲扬先抑手法,使文章富有张力)
而此时此刻,我却想起蒋勋先生的话:“酸甜苦辣成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本次考试现代文阅读题为蒋勋的《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所以顺势引用其中的话,不太好,高考会被视为作弊)父亲和母亲也曾年轻过,也曾像年少的我一样不甘,但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尝过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才会在将近半百之年时选择了平淡地雏系这个家。(这里可以更好地展开,具体写写父母的经历,可以增加文章的真实性,也可更好地为下文对父母如今生活“淡极而有至味”的赞美作铺垫,如此概述稍显空洞)
而他们恪守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而是平平淡淡的生命。时常听他们回忆自己的过往时而痛苦,时而振奋,时而充实,正如我“自我感觉良好”的高三,但最终,他们也只是一笑了之,是他们笑时眼角的横纹昭示他们此刻的无所谓,是因为他们所品味的如白粥一样平淡才让他们能够无所谓。(因为上段前面铺垫性叙述不够,这段议论就感觉不够“切实”,有点虚渺之感)
我们时常飞快地奔跑而忘记了回首过往品味酸甜苦辣之后的味道――淡,回首如风一般地吟唱,心静静地,才能在“淡”中品出人生最浓的滋味。(做到了点题,但是因前文不够切实,所以结尾略显仓促)
[点评]
文章从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写起,有细节,有真情实感,“白粥”和父母“喂猪”的片段写得尤其精彩,但后文父母的经历语焉不详,对于父母如何安于这种“淡”,“我”又如何从父母这种“平淡”品出生活中的“真滋味”,思悟还不够到位。
淡极始知人生昧(修改稿) 姚远
高三繁忙而平淡。每天坐在教室看着手中的笔将肚子里的墨水吐到试卷上,从听见清晨的第一声鸟鸣一直到晚上最后一声猫叫。
这样的生活似乎只变成了等待。记得小时候总在夏季末踮脚痴望着屋边橘子树上绽放诱人的墨绿色的青橘,而母亲总会安慰道:“再等等,等它成熟了。”此刻,我正等待着“高中”这颗果子的成熟,虽然我知道它正在为我而成熟,但如此平淡的等待难免乏味。
但在某个清晨,我却从这样的平淡中品出味来。
随着第一声鸡鸣划破天空,我睁眼打量着干净的天空,东方的一小片鱼肚白昭示着今天不错的天气。
起身下床,在楼下的厨房里我像只饿久了的老鼠寻觅着食物。在揭开锅盖的瞬间,整个屋子都被一种暖洋洋的气息所拥抱,但眼前却只是一锅再普通不过的白粥,它有雪一样的白,也有阳光一般的温度。而这般令人垂涎的粥,是学校里的皮蛋瘦肉粥所不能比的,它不需要伴着菜吃也能在齿颊之间留下难忘的味道。在家里,也只有母亲和奶奶能做出这么关味的白粥。
而此时,父亲和母亲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喂猪,洗衣服,打理田地……不远处的猪棚里传出猪仔兴奋地抢食的叫声,我能想象到母亲及父亲有条不紊地干着活以及他们的眼中偶尔露出的期待。我知道,从日出到日落,一张时刻表已被他们牢记并按时完成,甚至我能预言半个小时后他们会出现在哪里。而这也是我深感乏味的生活――平淡,甚至因被恪守不变而显得枯燥。
有时会听母亲提起年轻时的父亲,父亲也曾像年少的我一样不甘平庸。他创过业,做过生意,也试过传销……但现实却仿佛一盆冰水一次次泼得他狼狈不堪。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尝过了太多的酸甜苦辣,父亲才在不惑之年选择了平淡地维系这个家。于是他造了猪棚开始了平静的农人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用最平凡的汗水发酵出闪光的“银子”,一心只想着为我“铺路”,等待着我鲤鱼跃龙门,就像那年我痴等着橘子的成熟一样。
或许父亲恪守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而是这个风雨不动的家。对于过往他一笑了之,是因为他在一碗碗白粥中品味到了酸甜苦辣之后人生最本真的味道――淡。
我们时常飞快地奔跑而忘记了回首风雨过后清澈的天空。殊不知,淡板始知人生味,不同的驿站不同的风景,最终留下的只有一种走过千山万水观望流光过境的空旷。原来在那平淡的等待中溢出的是人生最真的味道――淡。
[点评]
修改很用心。从内容上看,开头部分以形象化的语言将对高三生活的繁忙和平淡的厌烦含蓄地隐藏其中,为下文我从父母的平淡生活中获得启发作铺垫。倒数第三段,写父母因生活历练而产生心境变化,写得更具体,更切实了,“银子”、“铺路”等语都是引用父母用方言说的原话,真实如在眼前,可令我们想见其父母的朴实,写出了人物的个性。倒数第二段“或许父亲恪守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而是这个风雨不动的家”一语道破父亲坚守平淡的真意,可见其思悟之深。结尾的议论因前面记叙的铺垫而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以上奚素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