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姬龙峰原传心意六合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把者,拳也;拳者,势(式)也,山西、河南等地也有称作把势(式)和势(式)口。四把即四种拳势(式)的打法。
姬龙峰祖师老年得道,方创的早期心意六合拳“十二大势,前后各六势”和“上四把捶”。
上四把捶,只是“头肩肘手”上四把打法,没有编人下三把(胯膝脚)意(气)。故《姬氏墨本拳经》曰:“四把捶明练上四把,暗寓下三拳。”
经典上四把捶系根据《易》、《道》之“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一阴一阳……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之理,从简从易,不逐花架招式。不过上四把捶说来说去,练来练去也就是“横拳、挑领、鹰捉、斩拳”阴阳二式,故“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一)熊出洞(侵扑站)
震右脚出左脚。右腿屈膝半蹲支撑身体重量,左腿屈置身前,脚尖上翘,脚跟点地;腰背一屈一伸,抖膀晃肩(二次),尔后两臂屈肘夹肋,两手自然下垂耷拉,一手在前护胸,一手在后护脘;头脸略上抬,眼睛下吊,谱曰:“熊似观天不看天”。(如图1)
劲意:熊出洞要体现熊的沉稳之态。
(二)虎扑
右腿一蹬,提左膝上左脚,向前纵身猛一蹿,带动双掌向前推捉并寓以向下扑按之意。左脚落定,左弓步,手心内含,掌根着力,拇指紧扣。眼睛圆睁上翻,逼视前方,有虎视耽耽之意。(如图2)
上动不停,双掌推捉出去,立即收回,置于腹前。两肘用力夹胁。(如图3)
劲意要点及说明:(1)推捉(扑)出手,先快速吸气下沉丹田,当推捉到极点,用鼻喷气,顿发雷声“嗯――”,声随势落,声势俱厉。(2)推捉(扑)出击立即回收:第一,体现心意拳“打中有顾,顾中有打,打顾不分”。第二,体现心意拳“不合不打”,即手足、肘膝、肩胯之合(后人所创“十字把”是也);第三,体现“虎不现爪”之意。(3)《姬氏墨本拳经》记载着练秘传十二把“虎扑双把”和“雷声鹰捉把”,皆有“三心要实,三尖要照”之说。即手心足心背心要实,和鼻尖肩尖膝尖脚尖要照(垂)直。谱曰:心一颤,气贯四梢,五行封闭……可见心意拳出手定势,内(真)气充盈,方达坚实。正是老子“心虚腹实”之说也。“心虚腹实”来自于心意内功的静养和定式桩功的修炼。(4)上四把捶虎扑和鹰捉来自于秘传二十把(又称十二大势)之“虎扑双把”和“雷声鹰捉把”。“虎扑双把”和“雷声鹰捉把”为十二把第六把和第二把,此两把都为前六把(势),主刚,但是不管其劲意、用意、势口、打斗的方式方法均有区别,最明显的是虎扑用的梢节掌根技击,而鹰捉用的根节头肩技击,此不赘述。(5)虎扑落式三尖照为鼻尖膝尖和脚尖。鹰捉落式为鼻尖肩尖和脚尖,也可说成鼻尖膝尖和脚尖。
(三)虎蹬山
左脚不动,右脚猛一蹬,上身前冲提右膝,带动右手直臂前领,左手乘势回勒停于右腋下(以扩胸),手心向下,扣腕勾垂。(如图4)
上动不停,右脚略后撤,用力跺地,右腿屈膝半蹲支撑全身重量,左腿屈悬体前(或脚跟点地);右掌回抽下插于右胯际,左掌屈肘停于左膝前上方里侧。(如图5)
劲意要点及说明:(1)虎蹬山“阴阳相推”,体现“束展”二字,亦有“蓄势待发”之意。(2)只有用力后坐,才有往前的反弹之力,完全体现“虎的一扑二剪三掀”扑食捉物或后坐前蹿的本能本性也。(3)后学者有人将“虎蹬山”改为“虎坐坡”,盘法为:承图4式,右脚向后撤一大步之同时,身体用力往后坐(臀),右腿屈膝半蹲,支撑全部重量,左腿屈悬体前(或脚跟点地);两掌五指揸开,手心朝下,屈肘按于裆前和左膝内侧(如图5A)。上动不停,右脚一蹬上左步,身体向前猛一蹿,带动双掌往前推扑,两掌相合,拇指相扣……此时正值右脚迈过左脚尚未落地(瞬间动作,如图5B)。上动不停,右脚一落地立即进左步,下接“过步箭穿”。个人诌见,后承者将“虎蹬山”改为“虎坐坡”,改得好改得妙,当应捧喝,无可非议。(4)有些后承者,将“虎蹬山”与下式“猴束蹲”混为一谈,完全是一种误识、误导、曲解与讹舛。
(四)过步箭穿(蹿)
左肩前送,上左脚进左步为第一步(如图6)。右脚迅速迈过左脚进第二步;双手勾搂下垂,停在胸腹之前,双肘夹肋,并完成第一次勾搂动作,(如图7)。左脚上第三步,一旦落地,右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遽然震脚(垫步)于左脚跟处,右脚一震立抬左脚,或者说震右脚与抬左脚同步进行,即四五合为一步。(如图8)
上动不停,左脚落地,右脚迅疾迈过左脚,屈膝下蹲。
劲意要点和说明:(1)过步箭穿左右行走共六步,四、五两步并为一步。(2)过步箭穿行步如虎践,垫步似马奔。《姬氏墨本拳经》曰,“欺根拔梢,过步夺人。”又曰,“身要贴人,气要袭人,步要过人。”其劲意变意用意为:①打人先上身,定势(式)要过人。心意门内有句俗话“打人如亲嘴”,只有使用过步方宜做到;②谱曰:“远打一丈不为远,近打一寸间。”只有使用过步方宜做到;③谱曰:“头打起式点中央,浑身齐到势难挡,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也难防。”心意门出手进势就想抢占中门,夺得有利于我的“地利位置”,一旦踏入中门,即可粘贴住对方,只有使用过步方宜做到。(3)过步箭穿者,有过(人)之而无(躲)不及之意也。
(五)猴束蹲
承图8式。左脚一落地,迅疾迈右步,右腿屈膝全蹲,支撑全身重量,左腿屈悬体前,脚跟点地,脚尖上翘;右手五指揸开(亦有握成拳的),下插至右胯际,左手也五指揸开,斜插至左胫内侧,掌背贴住左胫骨。眼向前上方逼视。(如图9)
劲意要点及说明:(1)右腿屈膝,束身沉臀,必须要练定步桩式,接下式起横捶方有速度和力量。(2)图9式就是心意六合拳秘传《十形桩功》的“猴形桩”。
(六)横拳
右腿一蹬,身体前蹿,上左步成左弓步;双手抱拳,由下向前向上弧形挑崩,眼平视(图10)。在现代民间,此拳式全部被演绎衍化成左掌心合右拳。(如图10A)
劲意要点及说明:(1)横拳为上四把捶头一拳,即第一把意(艺)。起把时从对方裆部开始,经腹胸喉直捅到下巴颏,用的是横劲。正如谱中所说,“起为横,落为顺。”打起者皆为横劲也,寓于着“恨地无环”之意。(2)起横拳(捶),意念对方被我从裆挑翻丈外,仰面坠伤。(3)起横拳与猴束蹲乃阴阳二势也。河南等地练四把捶先练定式,并说成“头拳熊式”和
“头拳鹰式”。不难看出,此举系根据《姬氏墨本拳经》所说的,“鹰熊竞志,取法为拳,进取为鹰,退守为熊,越此二势,拳法失真”之拳论而创编。(4)定式乃内功与桩功结合之典范。同时亦体现“功拳一体”内家拳的特征。
(七)鹞子入林
以右脚为轴,起身右后转180度,左脚随着右后转身略向前托蹭;双拳变掌,两臂交叉,两肘内裹,在右后转身之同时,左掌经面部向右肩上方划弧约200度,掌心朝外,右掌同时转落于裆前,掌心捂裆以护阴。(如图11)
(八)丹凤朝阳
上动不停,上左脚,脚尖上勾,脚跟点地,腿挺直,右腿同时也蹬直,支撑身体重量;右手操起举过头顶,五指揸(炸)开,手心用力内涵,掌心斜朝上,尺臂内(扌周)劲,左掌内旋拧腕按于裆前,掌心向下。斯时有着托天踏地巨人之感(实为心法)。眼逼视前方。(如图12)
劲意要点与说明:(1)回身拧腰右后转身180度,犹如“鹞子索翅”“猛虎回头”之气势劲力。(2)右后翻转180度上左脚,左右臂带动双掌起落有致,全身“三关九节”舒展挺拔,浑然兀立,吸气下沉,屏住呼吸……有着“蓄势待发”之意。(3)鹞子人林和丹凤朝阳是个连续完整的式子,寓于阴阳转接,阴阳暗合。
(九)沉劈
蹲屈左腿而带动身体倏然遽落,右腿屈蹬于身前,腿跟点地;同时右掌从头顶往下直臂劈下,落在裆前,左掌在胸前迎击正在劈落的右尺臂,发出巨响,然后反插至右脸旁,掌心朝外(也有掌心朝里的)。眼上翻,注视前上方。(如图13)
劲意要领及说明:(1)劈为顺劲,势如破竹,有天塌地陷之意也。(2)沉劈又称大劈,其用意变意套意甚多,如大劈裹横、龙形滚横、回身大劈,鸡形大劈等等。(3)大劈往往与裹横、插肘、插肩合用。(4)使用大劈,无论中门、偏门刃入还是翻滚旋入,前手必须外拨“罩把”挂上对方(即前手击中对方头脸懵然不知所措),尔后后腿曲绕过人,勾(或说成封)住敌手,同时直臂用力从头劈到裆下,致人于死地。(5)左掌迎击右尺臂,发出巨响,是一种秘练法,可以产生较佳的发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