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倩红:青年要有意识地培养好心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倩红:青年要有意识地培养好心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倩红,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犹太-以色列史、中东史。先后独立出版了《以色列史》《以色列经济振兴之路》《犹太人》《犹太教史》《埃及史》等学术著作,其在犹太学领域所作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曾受佩雷斯总统邀请,参加以色列总统年会。

现为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郑州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史学会会长。

《中国青年》:作为政协委员,本届政协会议会有哪些提案提交?

张倩红:本届会议,我提交了《进一步重视青年群体的利益期待与精神诉求》《构建良好的国民心态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及《关于支持河南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议》等三份提案及大会发言材料。

《中国青年》:从中东到欧洲,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青年的愤怒”已成为2011年的世界现象。就你的调研和观察,在当下中国,青年问题突出地表现在那些方面?

张倩红:青年问题是民生状况的聚焦点,是社会问题的缩影,就业、房价、社会保障、安全感等等这些社会难点问题,同样是困扰青年人的问题。

年轻人往往是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面对现实的尴尬,他们很难像他们的父辈那样选择沉默,而是更倾向于宣泄自己的不满。就业难、房价高、劳动强度高、收入低与其他社会问题交集在一起,使青年阶层成为社会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当下,特别是受社会转型、多元化价值观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多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和行为迷失,青年问题成为世界性话题,中国同样不能例外,我们应该从2011年的世界动荡中吸取教训,高度重视我国的青年问题。

《中国青年》:这些年,青年群体频频出现的“蜗居”、“蚁族”等现象,社会阶层也出现了固化趋势,常有当代青年慨叹人生道路越走越难,如果跟你青年时期相比较,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张倩红:青年人在走进社会初期,遇到些困难,“蜗居”“蚁族”现象确实存在,在我们的新闻媒体及各类作品中也有大量的反映。说明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享受高等教育的人群迅速增加了,同时也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现代化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不能满足青年人的需求。

尽管“蜗居”、“蚁族”现象在一些大中城市比较突出,但我并不认同当代青年“人生道路越来越难”的慨叹,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看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发展速度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确实令世界瞠目,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适应、出现一些不对称、出现一些不和谐,也都是极其正常的,它是任何正在经历工业化的国家所遇到的一些普遍性现象,也就是学者们所讲的“现代化的通病”。

虽然当代青年面临着极大的竞争与挑战,但就整体而言,他们所拥有的和平环境、发展空间、创业机遇以及青年群体自身的素养与眼界,都是我们当年所无法相比的。我常跟我的学生说这样一句话:“你们所做的是我在同样的年龄段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确实是我实实在在的感受。

《中国青年》:回到提案本身,在《进一步重视青年群体的利益与精神诉求》提案中,你有怎样的建议?

张倩红:首先是关照青年群体的物质期待,高度重视失业问题。全社会要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机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失业问题,并给予救助的渠道。

其次是关照青年群体的精神诉求,营造幸福感。国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发展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分担家庭对于青年成长成本的过重负担,增加对青年发展的社会资源的投入。全面营造关爱青年、鼓励青年的社会环境,提高青年群体的幸福指数。

第三就是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督与管理,制定新媒体传播的行为准则,提高青年人的自律意识,严防新媒体尤其是社交网络对国家安全的负面影响。

最后一点是加强思想教育,培养既有全球视野又有社会主义现代价值观的青年群体。

《中国青年》:你刚才提到了失业问题。马上又要到“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旧突出。作为大学校长,你怎样看待当下的就业难,又会怎样给青年人“支招”呢?

张倩红:从2007年到2010年我每年的提案与发言都是呼吁大学生、研究生就业难问题,还特别注意女大学生、研究生所遭遇的就业歧视问题。

客观来说,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确实是全社会都在关注,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并采取了很多措施,高校也在抓一切可能的机会。但是,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就业难更成了世界性的难题。就我国来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城乡二元化结构致使就业壁垒重重,市场有失公平;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高校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改革滞后等,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与培养模式的非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导致大学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脱节。

“支招”谈不上,我的建议是:客观看待、冷静面对。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脚踏实地把学习搞好,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要大大提高智商、情商,锻炼自己应对局势、协调关系、处理事务的能力,确实做一个有准备的人;第二,要注意捕捉一切机会,要有展示自己的意识与勇气,给了阳光就一定要灿烂;第三,要改变就业观念,不要沉醉于“白领情节”中,期待着“一次就业定终身”,要丢掉精英意识,放下架子,低姿态进入社会,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贡献社会,要勇于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明天的阳光更明媚!

《中国青年》:我注意到,你另一份关于构建良好国民心态的提案也和青年人有关系,在你看来,中国人的哪些国民心态尚不够“良好”?

张倩红:由于社会转型、多元化价值观及资本主义思潮的影响,目前不良社会心态在我国蔓延,就此我总结了六条:

如法制意识淡漠、关系意识盛行。据调查数据显示,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有40%的人选择“通过法律解决”,70%的人认同“跑关系找熟人”。

其他几条分别是:进取精神淡漠、享受奢靡之风盛行;脚踏实地之风弱化,浮躁焦虑之风盛行;道德底线遭遇挑战,冷漠之风盛行;理想信念弱化,物欲粗俗之风盛行;宁静淡然的心境缺失,炫富仇富之风盛行。

《中国青年》:应有怎样的举措来改变不良风气蔓延的趋势呢?

张倩红:从社会层面上说,要加大宣传与引导,营造构建良性国民心态的氛围。由于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利益格局的重组,利益结构的多元化导致了贫富分化,社会财富的分布不均严重加剧了国民心态的失衡。

构建国民心态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是相辅相成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着力推动社会物质基础的均衡化发展,完善财富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增强其社会安全感和公平感。从中央到地方的文化发展战略中,要把社会心态作为一个基本目标,作为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方面。

对于青年朋友来说,在自我设定的成长目标中要把心态放在重要位置上,心态是人格素养中不可忽视的方面,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好心态,我的体会是: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坎坷,但好心态能使自己左右逢源。

《中国青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回顾自己的履职之路,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张倩红:最近《中国政协》杂志约我撰文,总结十年来的履职体会,我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参政议政,用心亦用情》。“用心”,就是要用心地去观察社会、感悟民情、传递民意;“用情”就是要有社会情怀,可以说每一份好的提案,都承载着政协委员的责任心与使命感,都倾注了太多的情感,而一份份提案的成型过程又无疑强化了那种刻骨铭心的委员情怀。我特别想说:人民政协是一所好学校,十年政协人,十年成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