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中学音乐教育的活动实践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中学音乐教育的活动实践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音乐活动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了学生主动参与,强调了学习过程的体验。在活动中学习,能有效地克服“书本中学习”的不足,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必要的音乐素养,提高全面的素质。可以说,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培养学习和研究科学所必备的各种能力与素质。

关键词:音乐教育活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04-002

一、开展音乐活动课的意义

1.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论的基本原则是使一切教育活动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全面发展又是以每个具体的学生为对象的。而素质教育的依据之一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音乐主题活动课就是以学生自由选题、自主探究作为基本学习方式,它为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了时间和空间。

2.是认知、情感、科学、人文整合的需要

目前的基础教育中,数理学科比例过大,人文学科分量偏低,音乐主题活动课正是将“综合实践”这一情感活动过程与学科探究过程合二为一,这与我们一贯主张的学校课程中“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相契合。

3.是当代复合型学习的需要

当代课程理论的观点之一是:课程是学习的履历。课程所表现的学习活动不应该仅仅是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复合型的、综合型的、多样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关系。音乐主题活动课正是基于这一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主动参与,强调了学习过程的体验。

二、可以了解和传承优秀的音乐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000年历史的积蕴,千万里山河的滋养,各民族智慧的创造,成就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歌舞音乐、服饰文化、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歌舞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彩的民俗,不断丰富装点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大地一道亮丽而绵延流长的文化景观,体现了多民族的文化交融。

首先,活动中学习,能有效地克服“书本中学习”的不足,让学生学到“完全的知识”或“真知”,尤其是能够很好地培养各种必要的音乐能力,提高全面的素质,而且在活动中才能培养出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所必备的各种能力与素质。

例如: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成就一代著名舞蹈家杨丽萍。1998年春节联欢晚会,杨丽萍和她的成名作《雀之灵》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打动着无数人的心灵,2004年杨丽萍凭自己编导、领舞的原生态的大型歌舞《云南印象》一举夺得“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成为2005年全球10位优胜者中的中国内地获奖者。我借助大型歌舞《云南印象》的成功,组织学生观看了《云南印象》的演出视频,《云南印象》那份壮丽、热情、自然,好像有种生命的冲动在不停撞击!让人情不自禁地热爱生命与大地!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感动着学生,使学生对云南的民族歌舞、民族服饰、面具、纹身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情绪高涨,讨论热烈,每个人都积极要求参加活动,他们开始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开阔的,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求知欲和创新欲的音乐实践活动中。

其次,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书本中学习内容的有力补充。

如:我在《云南少数民族风情文化的实践活动》中,就根据学生的意见决定把本次活动分三个主题进行,第一个是“绘在身体上的艺术——纹身”,目的是了解少数民族纹身习俗;第二个是“丰富多彩的歌舞音乐”,目的是感受民族歌舞所具有浓郁的艺术风格和淳朴高雅的艺术品味;第三个是“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目的是通过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饰,了解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的民族。

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收集整理有关少数民族中的黎族、苗族、傣族、独龙族等民族服饰、歌舞和纹身中,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在整理少数民族相关资料中,使更多的学生关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也在逐渐消失,这是我们无法阻止的,但是我们有能力记录下这些曾经存在的民族原始文化现象。

活动课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我们放手让他们主导全过程,老师只是在技术上进行指导。结果证明,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他们,让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范围内学习,更能主动、积极地探究。我们通过活动课,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和探究方式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创新欲,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是学生的终身学习的需要

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目标。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新世纪,知识不断更新,学习成为贯穿人一生的事情。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和对此应持有的态度,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1.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与实践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被动性与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音乐主题活动课成为改变这一弊端的契机,它提倡学生从静态的知识接受向动态的探究学习转变,让他们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采用实践、探究的方式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掌握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如:在《非洲的节奏》这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做一个复合节奏的练习,在不同的班级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案。第一个班级,我给出四条节奏谱,请学生分别用沙锤、铃鼓、双响筒等乐器练习,学生虽然也能完成任务,但是学得很被动;在第二个班级中,我只给出两条节奏谱,另两条请学生自己编配(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并且非常认真地探讨用怎样的节奏、怎样的音色更适合,最后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这两节课看来,只是一个小小的转变,学生整个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

2.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的交流方法

学会交往、合作、分享,而每个学生作为社会里的一员,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应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即能够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学会合作和交往。音乐实践活动给了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倡导他们将活动中的收获与遇到的困惑与他人分享、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在一次课上,我请学生用生活中的常见的物品来模仿清晨的声效。同学们找来了各种材料,有塑料薄膜,有儿时的玩具(模仿蛙声),双响筒等,在他们交流的基础上,我又请同学加上抒情的钢琴伴奏,各种乐器合鸣,一幅江南清晨的景象陡然呈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更是分享着合作带来的愉受。

综上所述,我认为音乐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指导与合作的伙伴关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鼓励学生自主活动的同时,提供有效的指导,最终推动音乐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为学生构建一个张扬个性、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舞台,同时也为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寻求新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