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透过诗眼把握诗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透过诗眼把握诗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诗贵含蓄,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而诗眼就是指诗词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字句,它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是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句,它能使全篇生姿添色,使诗意隽永含蓄,使诗句灵活飞动。因此,寻找、分析诗眼是鉴赏古诗语言的关键,也是高考考察诗歌语言常用的一种形式。我们唯有要在这一点上很下功夫,才能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诗歌,吸取古典文化精髓。

关键词:透过诗眼 把握诗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60-02

眼睛是最能传情达意的身体器官,被人们称之为 “心灵的窗户”。因此许多画家都很讲究点睛,据说晋代大画家顾恺之曾于健康瓦棺寺画维摩诘像,点睛之日致万人空巷,可见点睛之重要。画龙点睛,破壁而飞,虽有夸张,但着实有理。

人有眼,诗词亦有眼,把握诗眼是理解诗意的关键所在,透过诗眼,可以窥见诗人的内心,可以把握诗歌的精魂。

有关诗眼,历代诗评家各执一辞,众说纷纭。而笔者认为清代刘熙的《艺概?词曲概》中,对此论述最为精当,现以此为本来分析诗眼。

刘熙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若舍章法而求字句,纵争奇竞巧,岂能开合变化,一动万随耶?”这一说法首先明确了诗眼的含义,“眼乃神光所聚”,“一动而万随”,认为眼系全篇的核心,神采之透镜。其次是将诗眼分出了类型,“有通体之限,有数句之眼”。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剖析诗歌中最能够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句,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寻找、分析诗眼就成了鉴赏古诗语言的关键,也是高考考察诗歌语言常用的一种形式。

1 要运用慧眼,寻找诗眼

寻找诗眼可以归纳为“三看”。

一看:动词和形容词。19世纪法国文学家莫泊桑也有类似的说法:“不论一个作者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到这个词。”例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里的动词“生”、“入”即为诗眼,用“生”而不用“升”,有孕育之意,有胎动之感,有将娩之势,是势在必然,又未到时刻;用“入”不用“到”,有不知不觉之意,有无处不至之态,有不可抗拒之势。再如大家熟知的贾岛诗《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著一“敲”字而境界全出。又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书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句中一个“绿”字,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巧妙地创造了诗歌意境。

二看:数量词。例如: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数量词“一片”是诗眼,即“一座”,但用“片”字,则多了一层“单薄”之意。“一片孤城”在远处高山的映衬下,愈加显得此城处境孤危,因此,勾画出一了幅孤寒、萧索的景象。诗人恰是借此衬托了征人戍守边塞的凄凉幽怨的心情,进而巧妙地点题。

三看:虚词。古诗中的虚词如果用得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果。例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前两句中的“逾”和“欲”字应该是诗眼。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绿衬底而欲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中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突出了鲜花的红艳、灿烂。再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王驾《晴景》诗中“蛱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到王安石《临川集》将“应”改为“却”用连词“却”,语意益见沉着。连词“却”成了句中之“眼”。

综上所述,我们在赏析诗词,寻找诗眼的时候,要做到“三看”。注意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虚词。但是有不能一概而论,一看到这些词性的词语就当作诗眼,须知先有“诗”,后有“眼”,首先得理解整首诗词的含义,方能看出“眼”在何处。另外,也不能只看到一个字就认为是全诗的唯一诗眼。因为诗眼有一句之眼,数句之眼,还有全篇之眼;诗眼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是几句诗。总之,诗眼的情况比较复杂,如果我们能够寻找诗眼,分析诗眼,欣赏诗眼,不失为阅读古典诗词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若诗中无眼,我们不必强为臆断。诗中有眼,也不可轻易放过,就其诗眼,视其神光,采全篇精神,深入诗人脏腑,把握诗的精魂,是阅读欣赏的一种精到的方法。

2 赏析诗眼,把握诗魂

学生们平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头脑里有,但支离破碎,在做题时不知该如何整合答案,通过对高考试题和大量模拟题的分析,笔者得出这样一个赏析诗眼的思路:字义――意境――感情。对诗歌的诗眼进行鉴赏我们就要首先解释它的字义,其中既包括字面义,也包括语境义;然后,就指向诗歌的意境,或谈这些字词形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谈它对整首诗意境的作用;最后指向诗歌的感情,或谈形成了怎样的感情,或谈对诗人感情的作用。而在对意境和感情进行阐释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是否使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如上文提到的“逾”、“欲”);是否词类活用(如上文提到的“绿”);进行换字比较优劣 (如上文提到的“一片”/“一座”);联系上下文语境(如上文提到的“敲”);结合诗歌背景(如上文提到的“一片”);照顾作者心情(如上文提到的“绿”)。下面以齐己《早梅》为例加以阐述: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本题可作如下回答:在诗中,我们看到:“一枝”为数量词,修饰梅,梅为报春之花,开放得早,用“一枝”而不用“数枝”或“几枝”,则更能突出其开放得比其它梅花早,紧扣诗题,诗的意境也更完美。再者,因为“窥”字是“偷看”的意思,采用拟人手法,活画出了禽鸟也被冰天雪地中一枝独放的早梅所吸引的情景,充满了生机和情趣。所以,“一枝”和“窥”应为诗眼。抓住这两个词来赏析就等于抓住了要害,因此,全诗旨趣全出。

3 还要了解古诗的炼字规律

古人有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的说法。如被誉为炼字典范的[唐]王维《过香积寺》一诗:“泉声咽危

石,日色冷青松”的诗眼“咽”、“冷”的妙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用拟人的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

五言诗要在第三字上着力,七言诗要在第五字上着力固然不无道理。但若把诗眼定死在五言诗的第三字、七言诗的第五字上,则又未免偏颇。原因在于,诗句的语法结构多种多样,并不必完全遵照上述格式。“绿肥红瘦”就不妨以二、四字为眼。

诗贵含蓄,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而诗眼就是指诗词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字句,它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是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句,它能使全篇生姿添色,使诗意隽永含蓄,使诗句灵活飞动。因此,寻找、分析诗眼是鉴赏古诗语言的关键,也是高考考察诗歌语言常用的一种形式。我们唯有要在这一点上很下功夫,才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诗歌,吸取古典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