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时代的小人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时代的小人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回望2011年,华语电影取得诸多荣耀。在繁荣的市场背后,是华语电影人创作思路和创作思维的开拓和不断创新。电影主流题材不再局限于古装大片,都市题材、移民题材及其他反映当下老百姓生活境况、精神状态的优秀电影不断涌现。其中,众多中小成本影片塑造出一大批源于生活,性格立体,展现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小人物角色。他们看似平凡,却折射出当代中国人的自尊与自信。正因为有了这些性格多面向、命运迥异的小人物角色,2011年的华语电影,才终于穿越所谓“大片”的浮夸创作,转向丰富的现实生活,创作出更接“地气”的作品。

“Gay蜜”陪你闯情关――《失恋33天》之王小贱

秋冬之交,一部总投资仅1500万的都市爱情电影《失恋33天》火爆上映,截至目前,影片收获3.49亿,位列年度华语片票房第四名。

影片讲述都市白领黄小仙遇失恋危机,且前闺蜜和前男友走到一起,使她遭受情感重创,在同事兼Gay蜜王小贱的帮助下,展开“情感复健”。失恋的惨痛谁都经历过,可并不是每个失恋女孩身边都有一个男女通吃、在女孩面前够爷们、在男人面前能屈能伸的Gay蜜。电影中的小男人王小贱的格子衬衫永远不重样儿,简洁精致的都市休闲装外加黑框眼镜、润唇膏将这个扎根都市,崇尚精致生活的男人打扮得丝丝入扣。除了精致外表,王小贱更是当代都市女性的“知心弟弟”,不仅做到随叫随到、陪吃陪聊陪骂街、充当情人复仇的机和狗头军师,在朋友婚礼上大骂黄小仙前男友,帮助好面子的黄小仙赢回爱的尊严,而且能在关键时刻hold住局面,当机立断帮助黄小仙搬家,开始新生活。

说到“Gay蜜”这个新词,并不是“Gay”与“闺蜜”的简单组合。导演滕华聪明地将王小贱的性取向模糊化、暧昧化,这种男女关系中的暧昧或者不确定恰恰是当代都市男女关系的主流,相互试探、相互竞争远没有相互关心来得温暖。在这个娘炮遍地,“小受范儿”成风的时代,Gay蜜既有女性朋友的细腻贴心,又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既杜绝了传统儒家的大男子主义,又没有强势男性对女性的潜在生理威胁……从而赢得无数都市女性的芳心。《失恋33天》的热映更引发一场社会风潮的转向:拥有一位像王小贱的Gay蜜成为现代事业女性的新时尚。

“向死而生”的绝症病人――《最爱》之琴琴

《最爱》的宣传语“我们结婚吧,趁活着”,击中无数想结婚又害怕结婚、没钱结婚的年轻男女的心,同时又呼应了弥散在人群中淡淡的末世恐惧。导演顾长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最爱》表达他的末世情结,在危机四伏、前途茫茫的岁月中对生命的理解。生命有时候就像坐过山车,激动和兴奋的背后总存在着荒诞感和恐惧感。这种生命体验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公平的,无论你健康与否、有钱与否。

影片讲述上世纪90年代某个封闭村庄中,人血走私泛滥导致多人感染艾滋病。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村里将这些陷入绝望境地的人们关在学校里。村民赵得意就是其中之一。他对生命万念俱灰,直到遇到同病相怜的琴琴。两人在绝望中相爱,在旁人的冷嘲热讽中享受爱情的美妙。章子怡饰演的琴琴总是穿一件红色的小棉袄,人前人后涂着艳丽的红嘴唇。琴琴和得意拿着大红色的结婚证在村里招摇,告诉村民们即便死亡也不能阻止他们相爱。他们证明了爱可以战胜绝症和偏见,爱可以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可以说,导演顾长卫借用影像媒介阐释一种生命价值,即“向死而生”。罹患绝症的琴琴,恰恰是看破人世间的偏见和狭隘,深切意识到死亡的必然,因此正视她和赵得意的爱情,从而谱写一曲荡气回肠的爱的赞歌。

怀揣希望的下岗工人――《钢的琴》之陈桂林

将镜头对准东北铁西区的下岗工人群体,投资仅500万的小成本电影《钢的琴》不但在影院长线放映,获得业界“零差评”的好口碑,更获得第48届台湾金马影展多项提名。应该说,电影无论是人物命运还是气氛营造,都做到“不消极、不做作、不掩饰”。《钢的琴》所传达的下岗工人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生存下去的精神内核,令观众结结实实地感动了一把。

片中下岗工人陈桂林和朋友们组成小乐队,靠着在红白喜事上吹拉弹唱过活。陈桂林和老婆离了婚,为了留住惟一的女儿,陈桂林和狐朋狗友投入制造钢琴的伟业。其实对陈桂林来说,无论是女儿还是钢琴都是一个生活的念想,一个有点飘渺有些美好的希望,为了这份希望,无论多么荒诞多么艰辛,陈桂林也要给自己一个交代。身着工人装抑或廉价西服套装四处晃荡的陈桂林,表面上看是个不折不扣的糙人,实则情感丰富内心细腻。为了女儿学琴,他用木板做假琴让女儿练指法:女儿偏爱富婆前妻令他又气又恨,却又不舍得责怪女儿,和前妻为女儿的出生时间争得面红耳赤。八尺男儿的骨血里,并不是小心眼,而是对女儿满满的爱。对待艰辛的生活,下岗工人陈桂林总是淡然处之,质朴幽默的台词背后带着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敢。

《钢的琴》塑造下岗工人陈桂林,在人物命运和影片气质上类似库斯图里卡镜头前的工人,单纯、热忱,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甚至在幻想中达到愿望的实现和情感的满足。《钢的琴》里的陈桂林,趟过《铁西区》里的绝望孤独,摆脱了《安阳婴儿》中的孤僻乖张,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有尊严有梦想的下岗工人形象。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港女――《不再让你孤单》之舒淇

合拍片《不再让你孤单》讲述香港大龄未婚女李佩如(舒淇饰)巧遇北京靠谱片警方镇东(刘烨饰),两人历经考验,最终走到一起的纯爱故事。因为特有的发嗲卖萌飙泪技巧,银幕上的舒淇可爱单纯,令人心生怜悯。片中佩如的生活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急转。起初,她有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后来丢掉饭碗,来到北京,选择过一种洗尽铅华、朴实平淡的生活。佩如与近年来香港电影中要么动辄发疯掉线,要么对身边爱情迟钝,要么挥霍青春的港女形象完全不同。舒淇饰演的佩如,令人想起《甜蜜蜜》中的李翘(张曼玉饰)。难得的是,两部电影时隔18年,女主角性格如此相似,结局却大不同:《甜蜜蜜》的爱情一再错过,最后才在“甜蜜蜜”的歌声里圆满;《不再让你孤单》则是相儒以沫、相依相守。

自我拯救的孤独旅人――《转山》之张书豪

一部毫不起眼的旅行书《转山》被陈国富搬上大银幕。杜家毅导演的《转山》,讲述台湾青年张书豪独自完成骑行滇藏线,实现自我救赎的质朴故事。新世纪以来,国际影坛出现许多表现年轻人独自旅行的电影,如《摩托日记》《荒野生存》等。这类影片所展现的“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向往,鼓励人们用意志力与险恶大自然作战,因此备受年轻观众青睐。这类电影的主题,不外乎表达主人公在旅行过程中,通过克服一系列困难,抵达目的地,同时完成自我救赎和自我成长。

《转山》中的张书豪,本来是一个有些自卑的大学生。哥哥突然在旅行途中去世,于是他决定替代哥哥去完成旅程。故事的驱动力如此简单,从中亦可看出张书豪是一个缺乏自我认知的年轻人。根据弗洛依德的理论,人类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两次镜像阶段,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对照和辨识,才能看到自己与他人的相异之处,经历内心向度的自我寻找,完成自我认知。张书豪将哥哥的旅行日记放在书包里上路,这本日记既是哥哥的纪念物,也是他走向自我认知的见证物。在滇藏线的冒险旅程中,他独自战群狼,受重伤被乡民收留,独自面对哥哥灵魂的幻觉……这些让张书豪逐渐战胜恐惧。而旖旎绮丽的山巅美景,令他体味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到达拉萨后,张书豪冲进红色经幡塔,散开漫天飞扬的经文,打开那本已经盖满邮戳的旅行日记。影片并没有将宗教救赎强加在张书豪身上,他只是通过磨练意志,独自完成旅程证明自己的存在,完成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