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堆谐” 第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堆谐”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堆谐”中的“堆”是“上”或“高地”之意。泛指后藏从拉孜到定日县一带以及包括阿里部分地区即地势较高之处的农村歌舞。它又专指上述“堆”区民间舞传人拉萨等城镇之后,经过艺人和歌舞世家的规范,城市化了的藏族踢踏舞。

城市“堆谐”,即俗称的拉萨踢踏舞。

每年藏历七月初在拉萨举行的一年一度“雪顿节”活动中,后藏迥巴藏戏团在出演时;穿插表演有“扎聂”(六弦琴)伴奏、踏步为节、重脚下节奏音响变化、欢快热情的“堆”区民间舞,深受拉萨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和推崇。后传播流传开来,又加工规范,成为城市化了的藏族踢踏舞。在音乐上配上了笛子、扬琴、京胡、二胡、串铃等乐器伴奏。在旋律上也有所变异和更动,主要体现在:

一、在原民间舞的“谐个”部分前面增添了“绛谐”唱段。“绛谐”的前部分又增添了伴奏引子。

“绛谐”的歌曲部分,以唱为主,可以伴合舞步,也可以不跳。如果要跳,上身自然甩手,脚下只作“二拍三踏步”原地走动的姿态动作就可以了。

二、在原民间舞的“觉谐”前面也规范发展了一段伴奏引子,舞蹈上叫它“谐个”。“谐个”伴奏音乐程式后,任何一曲“堆谐”的歌头步都可以通用。

三、在原民间舞“觉谐”后面,也规范发展了一段伴奏音乐,舞蹈上叫它“谐休”。另外,在“觉谐”歌舞部分进行过程,还出现过门音调,这些纯音乐伴奏为发挥“堆谐”自身的舞蹈性和动作性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天地,使得“堆谐”既有舒展的唱段,又载歌载舞,还有发挥纯舞蹈动作表演的段落。把当代“堆谐”从自娱性推向了表演性。

由于城市“堆谐”的音乐比农村“堆谐”的音乐曲调丰富、表现力强,因而在舞蹈上也得到了相应的加工和变化。这种加工主要是强调和突出了原民间舞2/4节奏的后半拍起步,以“三步一空”为基步,适应音乐情绪,增添和规范了多种踏点节奏。“堆谐”将有关步法交叉组合,跳踏转跃,脚下发出交织音响,以抒发热情欢快的生活情趣。它因此成为藏族舞蹈中最典型的“舞靴”风格。

由于“堆谐”以“舞靴”见长,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抒绪,因而上身姿态变化不多。常见的手部动作大体有四种:第一,射箭式。男性舞蹈时较多。舞者侧身左手抛甩与人体成90°,右手向后拉甩与人体成45°,气质潇洒豪放。据说是模拟骑马射击而转化成的手部动作;第二,十字手。女性舞蹈时较多。女子踢踏舞比较平稳,合着脚下的连点步跳踏,上身微微起伏,双手在胸前交叉自如甩动,形如十字,舞姿显得轻快活泼;第三,前后甩。左手向左从背后甩出与人体成90°,右手向右从胸前甩出与人体成45°,多见于“两拍三步点”的跳法之中。往往在“两拍一拖步”中转动手腕,穿插一些施礼揖拜的生活动作,更显得温文雅秀。上述这些手部姿态自然大方,合乎踢踏舞的动作规律。在过去,民间跳“堆谐”者还在脚下放一块木板,舞者多着硬底鞋或马靴踏板以突出踢踏节奏的音响效果。艺人们为上层权贵表演时,还以“头顶碗水不溢”为高技艺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