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市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市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基于相对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了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模型,利用计量工具对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任何暂时性刺激消费的措施都不可能切实提高二者之间的长期稳定比例,而只能在短期内引起一些波动,这种波动在后期总会得到校正。在此基础上,文章就如何提高重庆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相对收入;人均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经济面临下滑风险,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形势不容乐观,为了让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与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宏观调控政策出现了重大转变: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在今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政府将增加4万亿元的投资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幅大幅下滑。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随着“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模式,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消费不足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国外理论界有很多对消费理论的研究:Duesenberry的相对收入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人们的当前消费水平不仅受当期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前期消费水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消费惯性。Keynes的绝对收入理论认为:现期消费与现期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Friedman持久收入理论认为:人们在计划消费时不是依据短期的实际收入,而是依据长期的持久收入。Modigliani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期消费不仅与当期收入有关,同时也受过去各期的收入以及将来预期收入的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消费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也各不相同: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不仅受到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到上期消费和上期收入的影响,具有消费惯性。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与预期收入模糊,使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回归系数呈下降趋势。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计量工具对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是否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进行检验与分析,这对重庆地区经济的健康与平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模型、数据与工具

(一)计量模型

基于相对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推出如下结果:当期的消费水平(Ct)不仅与当期的可支配收入(Y t)有关,而且还与前期的可支配收入(Yt-1)、前期的消费水平(Ct-1)有关,为了消除或减小时间数列的异方差,对模型两边取对数:

log(C)t=a0+a1log(C)t-1+a2log(Y)t+ a3log(Y)t-1+bt①

其中a0为自发消费;a1为前期人均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a2为当期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a3为前期人均消费水平边际消费倾向;bt为白噪声。

如果当期人均消费与当期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前期人均消费均为一阶单整序列,且它们的线性组合为平稳序列,那么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为了消除或减小误差修正模型的异方差性,对模型两边数据取对数:

log(C)t=a0+a1log(C)t-1+a2log(Y)t+a3log(Y)t-1+a4ecmt-1+bt

(t=1,2…n) ②

其中,为变量的差分;ecmt-1为误差修正项;a4为误差修正项系数,一般情况下a4

(二)计量数据

本研究涉及的变量和数据资料主要包括当期人均消费、当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前期的消费与前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4个方面。由于重庆市在1997年才成为直辖市,其统计资料不全,重庆市和四川省的资料合并处理。根据资料的可得性,我们将时间跨度定为1978-2007年,其中1998-2007年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1978-1997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与《四川省统计年鉴》。

(三)计量工具

Granger Casuality Test是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开创性方法。但此检验方法要求各变量均具有平稳性,否则就可能出现“伪回归”现象,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发生,需要对变量的单整性进行检验,如果各变量是单整且阶数相同,便可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思想:若残差项存在单位根,则各变量不存在协整性;若残差项不存在单位根,则各变量存在协整性。在存在长期因果关系的条件下,建立时间序列的误差纠正模型。相关变量均采用Eviews6.0进行处理。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在检验过程中,若ADF检验值小于临界值,则认为检验的序列是平稳序列,否则为非平稳序列。首先对log(C)和log(Y)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均大于临界值,二者都不是平稳序列。其次对二者的一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均小于临界值,二者都是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其中为变量的一阶差分。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二)协整检验

根据单位根检验结果,log(C)和log(Y)是一阶单整变量,为了判断二者是否真的存在协整关系,利用OLS对方程进行估计。检验结果为:D-W=1.6706,基本不存在自相关的问题;判定系数R2=0.99873,拟合度很高;回归标准差SE=0.04165,估计值很优良。但是前期人均可支配收入的t检验不显著,说明前期人均收入对当期人均消费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原模型中舍去此解释变量。重新进行估计结果为:

log(C)t=0.1809+0.3679log(C)t-1+ 0.6064log(Y)t

各项指标都通过了检验,初步认定log(C)t-1、log(Y)t与log(C)t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对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的结果为-4.163404,小于显著水平1%下的t临界值(-3.689194),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因此,3者之间的协整关系成立。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对log(C)和log(Y)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显示:log(Y)是引起log(C)变化的Granger原因,F检验结果非常显著,因而拒绝原假设。log(C)不是引起log(Y)变化的Granger原因,F检验结果不显著,因而接受备择假设。检验如表2所示。

(四)误差修正检验

利用Eviews6.0对误差修正方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a0与log(Y)t-1的t检验不显著,舍去这两个解释变量,重新估计的结果为:

log(C)t=0.4472log(C)t-1+0.5477log(Y)t-0.9069ecmt-1

其中D-W=1.950441,基本不存在自相关的问题;判定系数R2 =0.6848,拟合度比较高;回归标准差SE=0.0408,估计值很优良;各个解释变量的t检验值都很显著。因此上述方程反映了log(Y)t、log(C)t-1与log(C)t之间长期均衡对短期波动的调节力度。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90692,这说明长期均衡对短期波动的影响很明显。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实证结果清楚地显示:1978-2007年,重庆市的当期人均消费、前期的人均消费与当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从协整检验的结果来看:重庆市城镇居民的前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当期人均消费的影响很小;前期人均消费对当期人均消费的影响比较大,说明重庆市城镇居民的消费具有惯性;当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当期人均消费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贡献率近61%。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结果来看:误差修正系数为-0.9069,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表明上一年的非均衡误差项以0.90692%的比率对本年度的被解释变量进行反方向修正,使得重庆市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镇居民消费关系不会过多地偏离长期的均衡状态。因此,任何降息或抑制居民储蓄的临时性措施都不可能破坏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长期均衡比例,而只能在短期内引起一些变动,这种变动在后期总会得到修正。

(二)政策建议

1、重庆市政府应积极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之本。一是要把提高居民收入作为发展经济的核心目标,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将会提高全社会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二是拓展消费领域与培育消费热点,适应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从主要满足市场需求,逐步转变到既要满足市场现实需求,又要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上来,以不断拓宽消费领域。

2、重庆市政府应积极引导城镇居民的消费预期。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降低人们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消费信心,进而为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提供保障。总之,只有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并举,使居民减少后顾之忧,大胆放心地去消费,才能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重庆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旦.中国城镇住宅价格与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2).

2、Franco Modigliani.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 of Saving: Aggregate Implication and Test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3(1).

3、罗刚平.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和谐发展论坛,2008(7).

4、谭志雄,尹希国.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扩张线性模型分析[J].统计观察,2005(5).

5、冉光和,温涛.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9).

(作者单位:冉光和,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者为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学松,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