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花瓷”重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花瓷”重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笔锋失彩,韵味无存,一个代表中国元素的白釉青花瓷,破败不堪,颤颤巍巍。”这是1998年,美国《商业周刊》刊登的讽刺中国银行业的漫画。

曾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任职过的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杨再平,亲历过中国入世。他在向记者提起当年的这幅漫画时,仍是百感交集,“那时国际媒体都认为中国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当时的实际情况确实不好。”

资本充足率为负,拨备缺口大,经营无门,行业整体亏损。当时政府已经对四大行进行了第一轮救助,2700亿元注资和1.3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剥离。但银行业整体仍背负着沉重的包袱。

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脆弱的中国银行业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市场竞争。

2002年,中国银行业第一次公布不良资产率,20%以上,而此前,这一数据一直保密。按照西方的标准,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超过6%就应该破产。

面对入世后的市场化竞争,国有银行产权如何改革?合适的经营法则如何寻找?中国银行业在外资竞争面前是否会一败涂地?这些疑问,在入世之初时时敲打着各界的神经,无法懈怠。

北京的一位的哥还记得,2003年的时候,西长安街上的中行大楼是个“趴活”的好地方。因为这里每天都有几百人工作至凌晨。这座灯火通明的大厦后面,入世后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也到了 “破釜沉舟”的时刻。

股改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随着中国农业银行的顺利登陆A+H股,入世十年,国有银行的改革成功收官,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在机体中落地生根。曾经行政化色彩浓厚的银行业变身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入世就是要把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来。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曾承诺,五年内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在审慎监管的框架下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2006年,中国对外资银行实施自主开放措施,外资银行机构数量明显增加,业务品种和经营地域不断扩大。国内银行机构与国际金融巨头开始真正的同场竞技。

入世十年过去了,取消外资银行限制也过去了五年,中国的银行业非但没有一败涂地,反而在竞争中改善了治理结构,提高了服务水平,并开始展现出国际视野。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中国银行业总资产为107.4万亿元,是十年前的5倍多。不良贷款率0.9%,资本充足率为12.3%。

在内功节节攀升的时候,老百姓也得到了金融服务的实惠。十年前,银行提供给个人的业务基本以存款取款为主。十年后,理财产品种类繁多,贵金属买卖渠道畅通,手机支付、网上银行及时便捷。

“这些业务发展的背后就是入世后,银行业竞争合作带来的益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中资银行为了生存不得不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另外,随着银行业股权的开放,不少外资进入,也带来了先进的业务服务。”杨再平说。

入世要把外资金融机构引进来,也要让中国银行走出去。随着实体经济的走出去,中国的银行业也随之走出国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出现了结构性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高速增长,中资银行的盈利和市值超越深受金融海啸重创的欧美银行,中国银行业在世界银行业的位置日益重要。

但是,杨再平认为,对于中国银行业的现状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由于中国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在金融危机中有毒资产少,受伤最轻。“现在欧美的银行在高速路上出了故障,我们的银行因为没有上高速没有出状况,不代表我们的银行就一定比他们的银行好。我们的银行将来还是要上高速路的。”

入世十年,可以说是国内银行业逐步弥补差距的十年。但是目前国内银行核心竞争力不足,盈利过度依赖存贷利差,金融创新能力薄弱也是事实。

接下来的五年,十年,中国的银行业又将如何发展?

“中国的银行业肯定要进一步的开放。”杨再平说。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如何防范风险也成为当务之急。

“这一是要求监管包容创新,二是要求提高银行自身实力。”杨再平认为,面对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监管者要思考,怎样既赢得监管,又不损害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力。所谓的“包容创新”是指一方面监管者要鼓励创新,另一方面监管也能跟上创新的步伐,对潜在的新风险要有新手段。而同时,银行业也要完成公司治理结构从“形似到神似”的转变,加强自身的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