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万维网:网起地球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万维网:网起地球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历史上的今天:1991年8月6日,万维网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爵士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网站。

在今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中,一名坐在台式计算机前的男子轻敲键盘,打出了“This is for everyone”(这是为了所有人)这句直白却震撼人心的话。这位57岁的中年男人就是蒂姆·伯纳斯-李爵士,他发明的万维网,让计算机网络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从军队、大学和科研院所走入寻常百姓之家,改变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获取信息、购物、交流乃至恋爱的方式。

构建全球信息网

如果说发明轮子和驯服家畜,让人们向远方迁徙成为可能,那么快速地和相距遥远的同类互通有无,就成了人类在拓展新的居住地之外,需要解决的另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用驿马和邮递马车传递信息,并不比日常旅行的速度快上多少;信鸽的速度可以接近驿马的3倍,但对于紧急的事务来说仍然显得太慢。烽火台和类似的军事通信系统,可以让信息以声速和光速向四面八方传播,却只能发送极少的几种事先约定好的信号。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并在19世纪初兴盛于西欧的光学电报系统(利用扳臂信号塔实现远距离信息传输),以及19世纪下半叶不断拓展的电报网络,让人们第一次看到了建成高速运转的全球信息网的希望。事实上,全盛时期的全球电报系统,就被今天的一些研究者称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这个由电缆、电线杆、电键和磁石组成的系统,让信息以光速流向世界的各个角落。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过电报和远方的朋友实现实时交流仍然颇为不易,而通过电报检索远方资料库(比如图书馆)中的资料也难以实现。

直到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存储文件的功能,打造能够让人们实时交流和检索信息的全球信息网络才成为可能。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成了“阿帕网”的一期工程,将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大学等4所高等学府的4台主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在今天看来颇为简陋的计算机网络,就是如今覆盖全球的国际互联网的“始祖”。

互联网走向“平民化”

然而,在“阿帕网”出现之后的最初20年里,有可能使用它和其他一些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人,几乎全部是科研工作者,也就是供职于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中的科学家、工程师和计算机技术人员。这不仅是因为当时价格极为昂贵的计算机远不是绝大多数家庭所能负担的,还因为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文件在当时非常麻烦,每一个 “网民”都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才可以“玩转”这个简陋而且功能有限的网络。

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用户越来越多,千千万万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男女老幼使用计算机的时代已经到来。或许正因如此,互联网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向“平民化”转型。1989年,第一个互联网检索系统“阿奇”(Archie)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被发明出来。两年之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制了面向普通计算机用户的互联网信息检索系统“金地鼠(Gopher)”,虽然“金地鼠”只支持文本检索,但在当时,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

与此同时,供职于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的英国人蒂姆·伯纳斯-李,也在做着另一项改变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超文本”技术,也就是将存放在不同地方的文本信息通过超链接组成的网状文本已经出现,而伯纳斯-李则创造性地让这项技术与计算机网络“联姻”。1989年夏天,他成功地用超文本技术“将CERN的各个实验室联系起来”,让每个员工都能通过计算机内网系统,查到其他同事的办公电话。

这个简陋的超文本“内部网站”的成功,预示了超文本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结合之后强大的生命力。1991年8月6日,由伯纳斯-李亲自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网站“info.cern.ch/”上线运行,在这个网站上,他介绍了自己的发明,通过超文本技术将分布在计算机网络各处的资源结合在一起的“万维网”(World Wide Web,简称WWW或3W),以及他开发的世界上第一款网页浏览器“万维网”的使用方法。后来,他又在这个网站上添加了其他一些早期网站的链接,使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万维网目录。

信息流动改变世界

事实上,在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还未出现,人类最快速的文字信息交流手段只是电报的时代,“超链接”概念的雏形和打造“世界信息库”的构想就已经诞生。1945年,曾有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缩胶卷的信息检索系统,被称为“扩展储存器”(Memory-Extender,简称Mem-Ex)。按照当年的构想,这种机器内部分门别类地储存着大量微缩胶卷,人们可以按动电钮,选择不同主题的胶卷来阅读,还可以通过某一个胶卷上记录的信息编号,“链接”到其他的胶卷;不仅如此,这些机器还可以和图书馆联网,通过某种机制复制图书馆里收藏的胶卷,从而实现信息检索功能。但直到万维网诞生,这个当年的设想才变为现实。

在发明万维网之后,伯纳斯-李曾经想注册一家计算机公司,专门销售他编写的网络浏览器,但他很快放弃了这个想法。不仅如此,他还放弃了万维网的专利权。这意味着他放弃了垄断万维网技术成为巨富的机会,却成功地避免了可能导致全球计算机网络分裂的商战,使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在今天通过同一套方法,访问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网站。

相比于大约一个世纪之前首次将全世界连成一体的电报网络,万维网不仅再次联系起世界各地的人群,而且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远比电报时代的单色图文更为丰富的信息,通过电话线、光纤,乃至无线发射装置,流向每一个曾经闭塞的角落。万维网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飞速传递的信息,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清澈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