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个篱笆三个桩——让素材互帮互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篱笆三个桩——让素材互帮互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技法纵深】

一、两岸青山相对出——正反对比

俗话说:“鼓不敲不响,理不辨不明。”真理只有在正反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针锋相对的素材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为中心论点服务。仅有正面的素材往往站不住脚跟,加上一些负面的素材相互配合,就能够不失偏颇。正反互补主要运用在论证说理的作文中,尤其是在举例论证时要经常用到。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由此看来,“从谏如流”势在必行!(高考满分作文《论“从谏如流”》)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作者在这一段中充分利用了正反互补的思维方式,拿商纣王、楚怀王这两个反面例子和唐太宗、齐威王两个正面例子相互对照互为补充,从而凸显出从谏如流察纳雅言的好处。这段话恰如其分地彰显出正面素材和反面素材相结合的优势。

二、绿叶青跗映丹萼——正侧互衬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所谓的正侧互补指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在一次题为《踏花归来满蹄香》的比赛中,有一个画家不画花,而是另辟蹊径,在马蹄旁加上几只飞舞的蜂蝶,从而夺魁。画家深得此法精髓。

正侧互补是一种烘云托月式的手法,它含蓄蕴藉,更能激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正侧互补多用在写人状物的作文中。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临床的妹妹微笑。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十岁呀!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决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呀!(欧阳宗《平分生命》)

该段文字就运用了“正侧互补”的方法。先从正面描写男孩输血时的表现,然后宕开一笔,开始写医生的心理。这其实是在侧面描写男孩的勇敢以及对于妹妹的爱,寥寥几笔,就刻画出医生的极大震撼,衬托出小男孩坚强的性格特征。

三、心有灵犀一点通——叙议互补

文天祥诗曰:“燕颔鸢肩都易写,从前只道点睛难。”很多时候,在一篇作品中使用以一贯之的表达方式会被视为行文呆板,因为单纯的议论容易空话连篇,单纯的叙述容易写成流水账。运用素材时,叙述和议论互相补充就会避免平铺直叙的单调,更能凸显文意。叙议互补多运用在议论性文章的例证结束处以及记叙文的结尾。当然,有时候在记叙文结尾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抒情句、感悟句为文章画龙点睛,做到卒章显志。

渭水垂钓,庄子面对楚王的重权相托,说自己要做拖着尾巴在泥土里爬的乌龟。扬帆远航,约瑟夫·班克斯抛开安逸的贵族生活,甚至掷金无数,只因淡泊,只因求知,只因一心想探知绿色的世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抛开自身利益,只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们不就是高洁的金菊吗?用淡泊作火星,借以风力燎原,以燎原之势燃烧雄心壮志。(学生作文《非淡泊无以明志》)

在这篇议论文中,举例论证之后的议论堪称点睛之笔,如果没有“用淡泊作火星,借以风力燎原,以燎原之势燃烧雄心壮志”这句话,即使有再多的例子也不过是在堆砌,做无用功罢了。

四.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纳兰性德词云:“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凡是文章免不了要写景,但单纯地写景,显得有些像流水账了。倘若能在描写风景素材的同时,加入作者自己的感受和领悟,将感情融合到景物中,做到情景互补,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情景互补并非画蛇添足,只有把真情实感自然地诉诸笔端才能达到“情景相生,物我两会”的最高境界。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写景抒情类文章,尤其是游记当中。

此行的终点是一片金色的开阔地,落叶松林无边无际,一条清冽的小溪从开阔地中央平缓地流过。蓦然抬头,四周竟然被洁白晶莹的雪峰包围了。一座座雪峰离我仿佛近在咫尺,仿佛我一伸手,就能触摸到那杜甫年代就有的千秋积雪。我深深地陶醉在雪山的圣洁怀抱里,如同做梦一般,仿佛猝然间闯入了天堂。(朱效文《天堂毕棚沟》)

作者在描写毕棚沟的景物之后,用了“深深地陶醉”、“如同做梦一般”、“猝然间闯进了天堂”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借助抒情语句真切地表达自己对山水的赞美、热爱,情景互补的方法在文章中表现得十分到位。

【佳作展台】

炒栗子的韩大爷

伊明

那天路过巷口时,看有人在卖炒栗子,香味弥漫整条大街。那本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然而在我眼里却那么不平凡。那个人手拿一把大铲,一铲一铲地在锅里翻炒着,板栗幽幽地飘着醉人的香甜。望着这似曾相识的场景,我心里不由得生出几分失落来。

小时候,父母因为外出工作,便让我一直住在外婆家。就在村口前面不远处总有个炒栗子的老人,外婆让我叫韩大爷。每次我都拉着外婆的手嚷着要买栗子。大爷见到我,总会笑眯眯地说:“琪琪,又来看大爷啦!”外婆看我在一旁直流口水,便故意打趣说:“我们琪琪是来看炒栗子的!”接着,两人就是一阵大笑。

我很是爱吃韩大爷的炒栗子,可小小的我又道不出这栗子好在哪儿。有一次,大雪纷飞,飘如柳絮随风而散,雪雾朦胧中夹着些清冽,栗子的香甜幽幽地温暖了整个巷子。我一边吃着栗子,一边问:“韩大爷,你炒的栗子怎么这么好吃啊?”大爷笑眯眯地说:“因为爷爷喜欢你呀!”当时只有五六岁的我就信了,满心的欢喜。

一晃十年过去了,如今又闻到这久违的栗香,不禁觉得心里痒痒的。听说韩爷爷并不是为了钱,瞧着街坊四邻吃着他的炒栗子,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那就是他的快乐。这一份香甜清润哪里是机器炒得出的?这人情味便是顶大的招牌,顶难觅的调料啊!

想来此生,我是融于这样的栗子情缘了。

【亮点解读】

炒栗子的韩大爷:

①正侧互补:从侧面烘托韩大爷的形象;②情景互补:用雪景衬托栗子带来的温暖;③叙议互补:用警句点出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