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标准的教学:不一样的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标准的教学:不一样的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秋季,我们学校启动了“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评的一致性”的课题实验,我也积极参与到了课题研究中。说实在话,尽管之前也参加过多次新课程培训,对“自主、合作、探究”之类的课改词语也很熟悉,但是,对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以及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我却没有多少深入的思考。

自从加入到课题组之后,我才真正开始了与语文课程标准的“亲密接触”。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我不但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有了全新的认识,也逐渐理解了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并开始尝试“基于标准”的教学程序。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该单元是一个人物单元,共包括《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5篇课文。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我只需要按部就班,从前到后把课文一篇篇教完就万事大吉了。而从基于标准的教学出发,我首先考虑的却是:编者为什么要安排这个单元?他们试图落实的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哪些要求?经过和同事李玉强老师的一番讨论,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编者安排这个人物单元,意在凸显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理念,即在历练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而要达到课标的要求,教科书中的几篇文章就显得内容比较单薄;只有将教学内容适度扩展,补充一些阅读篇目进来,才有可能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场充满奇趣的“探究之旅”。于是,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第四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共12条),我最终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①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②借助课文与补充阅读文章之间的比较,区分其内容和写法的异同;

③能够找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并体味和推敲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④在文章学习的基础上,说出或写下自己的“追星”梦想。

目标确定之后,我就开始筛选适宜的文章作为课内补充阅读的篇目,并最终锁定了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郁达夫的《怀鲁迅》等5篇文章。

在确定了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我对教学活动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变单篇的教学为整体的推进:我把12个课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3课时,集中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最后一次演讲》等3篇文章;第二阶段3课时,集中学习《邓稼先》《怀鲁迅》等4篇文章;第三阶段2课时,集中学习3篇自读课文;第四阶段2课时,以综合性学习的方式集中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就这样,借助目标引领和内容整合,我打破了单篇教学的老套路,发挥了整体教学的优势。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带来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收到了少教而多学的效果。

(郑州中学 马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