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价值诉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源动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价值诉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源动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势在必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需要高校工作者从本质上认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价值,改革现有的不利于人才发展的培养模式,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则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驱动力。

关键词:价值 创新创业教育 源动力

当今社会,高等教育遇到的挑战日益频繁而激烈。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变办学机制已成为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在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02年九所高校的试点,前些年已故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的担忧而引发的“钱学森之问”再一次激起了国人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拷问与反思。事实上,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的确不尽于人意。据一学者04年对20所院校的“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92.76%的学校在校训中体现创新教育的思想,但仅有3.3%的学校开展了创新素质测评活动。”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我们今天姑且不论这句话对错,但上述数据无情地折射了当今现实:绝大多数高校的确不在乎开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者不作为抑或国家政策不到位?笔者认为,究其根源是广大教育者还没有从实质上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内在的价值。价值诉求才是人行为的真正驱动力。那价值何在?怎样实现价值以及如何实现价值最大化是教育者该释然的基本问题。

一、价值何在

历史上,关于教育价值论一直被教育家们所热议。以人本位为价值取向的代表之一――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的价值应高于社会价值,人是决定教育目的的最决定性因素。法国孔德、涂尔干等教育家则主张:社会发展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构建教育活动的前提和落脚点,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会需要。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单从这点看,孔德和涂尔干的思想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脚点就应该体现在人才培养上,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办学的根本问题,这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目的的最好诠释。因此毫无疑问,我们国家开展高等教育活动是国家发展,让受教育者通过长知识报效祖国本领的有效途径。

列宁把判断和衡量价值的标准界定为:“满足人生存和发展新需要,是创新产品价值的普遍规定”。而创新创业教育产品的社会价值体现在: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创立事业、成就事业,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业热情;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为我们界定创新创业教育产品价值大小和评价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标准。由此可见,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但是社会发展所必需,同时也是实现个人发展,健全学生人格,提升个人发展空间的途径和手段;如果单纯从教育目的来断定创新创业教育的话,创新创业教育既符合社会需要也满足了人本性发展需要,而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的融合。

二、获取创新创业教育价值途径与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很明显,我们国家的国情、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及我国目前的教育传统都决定了我们国家未来一段时间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是:校校联合或者教学与科研的结合。这有别于美国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也不同于英国的“导师制”的范式。

三、影响价值大小的场域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心理学家Herbert A.Simoa认为,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是决定决策判断的两种前提。而真正在决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还是人的价值取向。与此关联的是人的价值取向又对其自身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许多研究表明,管理人员的管理价值观不同,其管理实践活动也不同。例如,决策者在战略决策、领导风格、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取向。价值观是员工理解工作性质、工作过程、期望得到的

待遇等方面的中心成分和倾向。当工作活动与深层次的价值取向不一致时,就会感到不满意、不舒服,缺乏归属感,进而产生冲突。因此,提高教育者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增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创设开展此类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是促使该项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一)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

1.大学教育依然是知识教育。在国内,大学生往往接受的是纯粹的专业教育,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一种“灌输式”的知识传递,因为作为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将学科知识尽可能告诉学生,学生的被动接受直接导致了其思维意识的培养受到制约,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2.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发展。创新思维的引入和消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创新教育素材的取舍和利用都需要借助和依靠开放的条件才能获得。而大学拥有一定的办学自,因此每个大学只要按照部颁标准完成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教学就能让学生具备了该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架构,而不用考虑自己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是否适应社会。

3.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换成本存在一定的风险。同一资源的使用越频繁,生产的成本就越低,这也就导致了高校管理者习惯使用固有模式培养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而且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无形中也摊薄了“生产成本”。而创新教育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教育素材也需要因时、因人而变化,夸张一点说,一个单位生产成本只生产一批学生,从“成本-收益”角度说,属于资源浪费型生产,这对于高校目前来说属于高投入的教育。况且,由于创新是一个全新的过程,既没有现成模式也没有既定的路线,每一步实践都具有开拓性,因此风险系数较大。

(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熟的外部条件

1.中国巨大而又分层次的教育市场是开放条件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催化剂”。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每个高校都在挖掘、凝练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这种教育大发展的环境下,有助于实现不同办学实体,不同层次结构、不同专业特色的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都在创新教育模式、维护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不同品格的大学生,这无疑促进了教育的变革,引导教育的创新发展。

2.技术模块化为创新教育实现提供了可能。市场经济使得所有的物质资料联系在一个巨大的网络中,教育资源的配置也不例外,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方案的需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从国外或其他高校和社会机构购买或借鉴使用市场上的“产品”作为培养要素的一部分,这大大减少了各高校开发教育新产品的成本,使得教育周期也大大缩短,为更快、更低风险的创新运营提供了便利。

3.大众化教育环境下教育理念已经在发生变化。大众化教育不仅是受众学生量变的过程,也蕴含着质的变化。当然不是说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就可以忽视学生教育质量,而是说社会不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精英。教育的影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获得“优秀”,至于这优秀是学业成绩上还是思想品质上以及兴趣爱好上,倒不是“一刀切”,这无形中也推动了教育者教育思想的解放,为推动创新教育发展取得了关键作用。

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虽然,我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多制度、观念的障碍或困难,但随着外部条件的逐步成熟以及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不可逆转。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科技与管理人才是当下教育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已经指出,我们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依赖校际联合或者走“教学+科研”之路。当下,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1.走联合办学之路,培养“双创人才”。近些年随着国际合作的加快,有条件的高校纷纷对接,通过“让出一些教育服务的市场来换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的供给能力”这种方式不但让广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国外优质、成熟的教育成果和理念,而且节约了生产成本。但是在我们日常工作过程中,也常常发现:出国留学在同学中往往成了“另类”,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出国深造往往在学风认定,毕业条件的设置以及教学计划的对接和学期设定等方面与国内还有很多不一致,这些都需要广大教育者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此类问题,为他们学业发展提供便利。

2.根据学校性质差异,培养不同类别研究型人才。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科在选择“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模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学型大学可以通过加大实践平台课程的建设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而教学科研型或者研究型大学,由于教师自身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因此通过在学生中实行“学导制”或者“分层制”进行差异化教学,从而选拔和培养具有研究潜质的大学生。

创新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社会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种种机遇和挑战,只要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的视角看待和正确对待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就一定实现创造性地变革,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苹.当前我国高校创新教育不足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现代商业.

[2]教育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关情况.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财务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六期教学建设与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研课题(重点)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立项课题(1001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