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运用NLP原理训练提升大学生的沟通技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运用NLP原理训练提升大学生的沟通技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良好的沟通技能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NLP原理所描述的出色交流者的沟通原则和能力模式,如在他人的世界里认识他们、培养感官敏锐性、把握潜意识规律、倡导积极语言等,是训练提升大学生沟通技能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NLP;大学生;沟通技能

一、大学生沟通技能的重要性

沟通是信息化时代的重大主题。与之相应,沟通能力已成为21世纪大学生的关键素质之一。沟通能力涉及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其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完善、人际关系的协调、冲突的解决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未来职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沟通技能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我国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其中近五成是由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归根结底在于沟通障碍。而沟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可帮助大学生克服沟通障碍,促进其身心健康。首先,部分大学生表现为不合群,倾向于独来独往,遇到烦恼无处申诉和发泄,易产生孤独和绝望情绪,通过沟通可帮助其克服孤独心理。其次,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瞧不起自己,总是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表现出紧张恐惧。通过沟通技能训练可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

(二)良好的沟通技能有助于大学生求职面试成功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良好的沟通技能有助于大学生求职面试成功。很多毕业生都有这样的体验:没有高学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可能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根据对大学毕业生求职面试的调查分析发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比较青睐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倒不是这类学生的专业水平比普通大学生更优秀,而是这些学生有着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人协作。所以说,如果不能自如地同招聘者沟通,成功地推销自我,以得到别人的赏识,恐怕连工作的门槛也难以迈进。

(三)良好的沟通技能有助于大学生职业发展

良好的沟通技能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通行证。美国哈佛大学、卡耐基基金会和斯坦福研究所提供的调查报告显示,发展事业、提高生活质量,85%取决于人际关系和沟通,15%取决于技术知识和技能。据说,美国大学曾对10年前的毕业生做过跟踪调查。其调查结果表明:在校时学习成绩拔尖而不善于人际沟通的学生,毕业后获得事业成功的只占20%,而那些在校时学习成绩一般却显示出其善于沟通、人际关系好的学生,走向社会后获得事业成功的占80%。由此可见,良好的沟通技能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有着巨大作用;相反,沟通能力差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边缘化。

二、NLP是提升大学生沟通技能的有效工具

基于对沟通技能重要性的认识,无论是大学生自身还是学校、教师、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沟通技能的训练和开发。笔者在此介绍一个培养人们沟通能力的工具――NLP。

NLP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早期由约翰・格林德和理查德・班德勒首先提出的。他们主要想弄清为什么那些出色的交流者如此成功。研究结果表明,交流能力与信息的过滤、传递和接收方式有关,对信息的处理正是交流者的主要手段,并由此创立了一种新的沟通模式――神经语言程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简称NLP)。

N――神经,特指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控制我们的感觉器官去维持与世界的联系,进行信息沟通。NLP探讨的就是我们如何去组织和控制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并取得对世界及人类彼此间的认识。

L――语言,指我们沟通中所用的字眼、短句和音调及一切身体动作;还有内心的对话,想象也属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显示了我们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内心的种种状态。

P――程序,指我们思维上及行为上的习惯,借用了计算机科学的词汇。计算机能否执行某一种功能,关键在于装入什么样的软件,执行什么样的程序。我们的态度、信念、思维方式及行动都可看作是习惯性的程序,只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改善我们思维和行为的重复程序,让大脑的软件升级,我们便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NLP归纳了一整套态度原理与交流能力模式。其中,态度是观念层面的概念,能力是操作层面的概念,由此构成NLP的框架。NLP是一门关于思考、语言及行为的学问,对建立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及亲和感非常有益,被广泛应用于激发潜能、建立自信、人际沟通、个人成长、身心健康、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是训练提升大学生沟通技能的得力工具。

三、运用nlp训练提升大学生沟通技能的具体策略

(一)在他人的世界里认识他们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出生的,在家中都是说一不二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和长辈对他们极其宠爱,养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品性,缺少宽容、谦让、合作的品质。他们一旦踏入大学过集体生活,其弱点就暴露出来,在与别人交往时,只顾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不考虑别人。鉴于此,需培养大学生换位思考的沟通意识。我们不妨先看一则故事《小沙弥和云水僧》。

有一位云水僧和无相禅师的侍者沙弥比试禅道。云水僧先用手指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侍者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圆圈,云水僧接着伸出一根指头,侍者伸出五根指头。云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云水僧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顶礼三拜,掉头就走。云水僧心里是这么想的:“这个小沙弥太高明了。我用手比了个小圈圈,向前一指,是想问他,他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画了个大圈,说有大海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眼里。”小沙弥是这样想的:“不知为什么,那位云水僧知道我俗家是卖饼的,他用手比个小圈圈说,你家的饼只这么大一点。我即摊开双手说,有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说,一个一文钱。我伸出五指说,五文钱才能买一个。他又伸出三指说,三文钱就可以了。我想,他太没良心了,便比了眼睛,怪他不识货,不想,他却吓得逃走了!”

故事中的云水僧未能从小沙弥的内心世界去探求答案而产生误解。事实上,由于生活背景、立场、思维模式不同,每个人对同一个问题和信息的理解会产生差异。所以,在人际沟通的过程中,沟通双方应学会换位思考。

(二)培养感官敏锐性

当前,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课堂、网络、社团、演出、义卖、知识竞赛、租房独住、实习等五花八门的活动平台,需要大学生培养感官的敏锐性,进而形成更客观的认知。

我们通过看、听、接触、闻、尝来了解世界,通过图像、声音、感受来保存我们的记忆。感官的敏锐,即感官去看、听或感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要改变了我们输入、处理、保存经验的方式,就可以改变我们的观念与感受,进而改变我们的沟通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形式强度的更新来安排调整人们的感觉――可以尝试让图形更亮、更暗、更色彩斑斓或是相反;可以通过加强背景音乐或噪音、改变声音的高低、节奏来调整听力。

不同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种感官的敏锐程度是有差别的,有些人能“看见”更清晰的画面,而有些人则能“听到”更清楚的声音,另外一些人对事物的感觉和结构更为牢固。即使同一个人,他往往是某一个或两个感官较其他更为敏锐,在无意中使用的也最多,最得心应手。所以,运用语言沟通时,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不同的语言。

(三)把握潜意识规律

人的心理与行为常受潜意识的支配。因此,在与人沟通时要注意他们是否删除、改变了某些信息,以便进一步探究、挖掘出对方的真实意图。例如:人们说明白你所说的,但还是有点糊涂。他们可能不会告诉你,而选择保持沉默。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和你交流,NLP告诉了我们潜意识交流模式。

1.人的潜意识常常包含着最有价值的信息

当谈论对方不喜欢的话题时,对方的语言交流传递一个信息,但他们不自然的笑容和不安的动作表明的是另一种信息。此时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完全不同,可见潜意识信息有时比有意识的信息更可靠。因此,注意人们的潜意识是了解他们的有力工具,有助于交流的成功。

2.识别身体语言是洞悉潜意识的重要手段

潜意识是心灵深处不为我们所直接了解的经验、思想、感受、欲望。要了解潜意识,你在交流中必须留心对方的身体语言,观察对方语言与非语言的一致程度。例如,在你询问对方是否明白你讲话的内容时,他说是,但没点头,而在皱眉、摇头,这时冲突的信号就要强于一致性。又如,如果他不愿意承担某项任务,其呼吸速度的变化、皮肤颜色的变化和姿势的变化将表现出他不情愿,你会发现他的呼吸浅而快、皮肤发红、行动迟疑,并且眼光瞄向周围的人。

3.人际沟通中身体语言的运用

在沟通过程中,真诚的微笑、肯定性的点头、诚挚的目光接触等身体语言的恰当运用不仅有利于消除对方的紧张感,还可以表示对对方的话题有兴趣。同时还应避免一些不良的习惯或动作:不要双手交叉抱胸,这样的姿势显得盛气凌人,拒人于千里之外,扩大彼此的距离感;不要皱眉头,这个动作给人以不耐烦或很不满意的暗示;避免各种小动作,如抓耳挠腮、玩笔、玩手指,也不要用手指着对方、叉腰或跷二郎腿等。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沟通也自然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四)倡导积极语言

我们不妨先想想以下几组“消极”的表达和“积极”的表达会带给别人怎样不同的感受:

①“我们有个问题”――“我们面临挑战”;

②“不要讲话”――“请保持安静”;

③“李明,我感觉你这个人有点保守,你很难与其他人沟通信息。”――“李明,如果你愿意与我们分享信息的话,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无疑,积极的表达较之消极的表达更具建设性和成效。上述几组表达对应着NLP的另一个能力――使用积极术语:要说某事是可能的,而不要说不可能;告诉人们你想让他们做什么,而不是你不想让他们干什么。

一般来说,人类行为的意图都是积极的。我们要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人的各种行为,即使是某些极具攻击性的行为。这些行为的真正意图可能是在求得帮助或引起注意。在判断某人的行为并作出反应时,应承认人们有正当的意图(也许是潜意识的),尽量考虑可能的积极意图。例如:某些人经常迟到――可能的积极意图:有其他重要事情;经常提反对意见――可能的积极意图:想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以表现他的能力;说你的想法没用――可能的积极意图:真的在寻求帮助,真的需要一些有用的主意。

如果在沟通时能以积极的角度去判断他人的行为,那么沟通将更具有建设性。在此基础上经常使用积极的语言表达,能使人们看到你的积极态度。有些人说话消极,会给沟通带来困难,如你告诉别人“你这种做法绝对错了”,这只会引起反击和争议,中断进一步的交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作评价时应避免使用贬义、否定式的字眼,比如“真(太)差劲、从不、完全、总是、从未、绝对”等语气强烈、冲击性大、侵害性强、常走向极端和全盘否定的词语,宜多使用积极、中性词汇,而且尽可能语气缓和。

参考文献:

[1]张尔升.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

[2]孙恒有,郭文理.大学生适应职场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J].魅力中国,2008,(24).

[3]阿拉斯泰・瑞莱特,凯文・罗罕.培训创造奇迹[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责编:高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