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社区运动康复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社区运动康复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督导-家庭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衰)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入选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的55例病情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在继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中自愿参与的28例(康复组)实施社区督导-家庭护理康复,与其余27例非自愿参与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1年后康复组NYHA心功能级别显著改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社区督导-家庭护理的心衰康复模式可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且管理方便、实用性、普及性强。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社区家庭护理康复实践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246

资料与方法

入选社区中建立了健康档案心力衰竭患者55例,均为在二甲及以上医院住院出院且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在开展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向患者介绍运动康复的作用,根据患者是否自愿参与分成两组。①运动康复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56.18±12.03岁;其中冠心病14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6例,Ⅲ级13例,Ⅳ级9例。②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57.29±11.78岁;其中冠心病10例,高血压心脏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例,Ⅲ级15例,Ⅳ级8例。

运动方法:两组均按CHF治疗原则,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病因,去除诱因,吸氧,根据病情酌情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制剂等。康复组在继续原药物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介入康复运动。运动方案见表1。

方案由家庭陪护者实施,社区医生跟踪督导。在实施方案时必须做到:完全掌握操作方法,随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每次运动均从低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在运动时以不出现明显疲劳或自觉不适为前提,若出现明显症状,如头晕、心绞痛、气短等任何与运动前加重的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保持通讯畅通立即与社区医生联系。社区医生隔日电话询问1次,每周现场督导1次,特殊情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方案调整并做好记录。

观察指标:①临床心功能,以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评价;②运动耐量,以6分钟步行试验进行评价;③生活质量评定,按明尼苏达心衰问卷评定患者运动康复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④再住院率和死亡率,计算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次数和死亡人数。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描述,采用X2检验。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束时康复组和对照组比较,心功能级别、LVEF改善(P

结束时康复组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084,P0.05)。

讨论

近30年来针对心衰患者进行的运动康复研究证实运动疗法是可行的[1]。研究证实以运动锻炼为主要内容的康复治疗与常规治疗结合,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医疗费用,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适度的康复运动方案是安全有效的[2]。运动方式尽量采用可终身进行的运动项目,要简单、易行、经济而有效。如徒步行走、6分钟步行试验[3]等都可作为心衰患者的运动康复的一种方法。本实验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才选择以徒步行走为主进行康复运动。

这种方案的开展有周期较长的特点,适于在我国社区推广,同时可以教育患者在家庭进行主动锻炼,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劳动力,降低再住院率,减少医疗支出。系统的社区干预模式可以使患者长期处于该系统的监控下,随时掌握其病情和治疗情况,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治疗行为,从而有效地减少病情反复,减少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减轻医疗负担。因而目前迫切需要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心衰康复方案并规范运用。这需要政府投入,医疗改革、社会保险等多方面配套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付彩虹.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估.中国厂矿医学,2008,21(2):192-193.

2张秀娥,成蓓,彭雯.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2):97-99.

3黄若文,任延平,李怀琳.6分钟步行试验――一种值得在社区推广的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评价方法.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B):917-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