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离异对孩子到底有多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离异对孩子到底有多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父母离异之伤影响很深远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而且这种影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不断累积,最大的影响会反映在他们成年以后。对年幼学龄前的孩子,父母离异带给他们的恐惧感最深;稍大一点的孩子,会试着弄清父母离异的原因并对他们做出道德评判;青春期的孩子会对父母愤怒,认为自己为父母的离异付出了不该付出的代价;成年以后,在他们建立两性的亲密关系时期,父母离异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最甚:他们既不知道如何建立亲密的两性关系,也不相信自己可以建立长久的两性亲密关系。

父母离异的影响会以两个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要么害怕结婚,要么急于结婚且特别害怕离异,这部分人对结婚对象的选择会很盲目,且不知道如何处理婚姻内的矛盾与争吵。离异的宿命感,是他们既害怕又逃不出的阴影。

家庭的分裂,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疑惑,而很少有父母会对他们解释离异的原因,通常以感情不和,性格不和等模糊化的理由搪塞。确实有很多理由很难跟孩子解释清楚,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往往都不愿意提及过去的事。可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父母离异的真正原因会去探究,如果父母没有及时解释,他们可能会形成一些歪曲的认识,比如婚姻不可能长久,或者对父母的离异非常愤怒,认为他们没有努力或是不负责任。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离异后,父母双方忙于重建自己的生活,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减少,尤其是带孩子的一方,女方居多,又要忙于工作赚钱养家,又要重建社交生活,同时可能还要处理自己被抛弃的悲伤,重重压力之下,对孩子的照顾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周到。在经济上,有些离异母亲生活水平会下降――离异之前,女性为照顾家庭孩子而放弃工作上的机会比较普遍,如果放弃工作的话,离异后会更困难。如果离异时没有就孩子将来的抚养、教育、医疗等费用达成协议或是考虑不周,或是另一方无力支付或不愿支付,孩子的生活水准、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医疗费用等都可能受到影响。这样,孩子会感到自己成为父母婚姻的牺牲品,对父母产生愤怒。在青春期,这种愤怒达到顶点,他们会比一般的孩子更叛逆。有些孩子会因此产生自卑感,变得沮丧、退缩。

有些孩子比较“懂事”,会成为家庭的照顾者,替代父亲或母亲的角色。这样的孩子给人印象是坚强、懂事。但在成年以后,他们可能无法摆脱照顾者的角色,无法脱离家庭或是无法摆脱不合适的恋人。他们不能说“不”,担心那样会伤害别人⋯⋯

如何将离异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1.慎重对待离异。 孩子对父母离异的感受,跟父母本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是生活在父母离异后新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家庭里的孩子,依然会比一般人更怀疑婚姻的稳定性。如果决定离异,务必考虑清楚离异后要面对的生活,包括你自己的心理调适,工作、学习和家务的安排,孩子的安排,特别是经济问题。

2.要在合适的机会里跟孩子解释离异的原因。这个过程可能一直要延续到青春期以后,并且有赖于比较好的亲子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需要解释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年幼的孩子,着重在安全感,要反复强调你对他的关心和爱,并尽力保证他的生活规律化。稍大的孩子,则可能会跟你探讨道德问题,即谁为你们的离异负责。这是个艰难的事情,因为你要首先处理好你自己的愤怒和悲伤,才有可能公正客观地跟孩子探讨,并面对他/她可能不公正的指责。

3.你要去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大多数父母离异的孩子会怀有强烈的愿望,希望父母复合。有些会下意识地取代离开一方在家庭中的地位,穿他的衣服,用他的态度对待你。有些孩子会特别愤怒,有些则特别乖巧,有些可能会以躯体的形式表达需要关爱,比如特别容易生病。

4.在离异后孩子的探访问题上,要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安排时间。尤其是学龄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朋友,开始参加集体的活动,不要因为探访时间的死板规定而剥夺了他们的社交生活,这对孩子非常重要。

5.如果你建立了新家庭,要记住你的家庭关系中,不但包括了前段婚姻的孩子,前夫或是前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何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微妙的关系,是你新的婚姻能否稳定的关键。很多父母再婚后,会以为自己快乐了孩子也快乐了,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有被忽视甚至被遗弃的感觉。这个时候,一定要帮孩子澄清认识,并帮孩子融入到新的家庭中来。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小一点的孩子可能好一点,学龄前的幼儿仍以成年人为榜样,相对比较容易与继父母建立较好的关系。青春期的孩子则有了自己的道德评判,可能会排斥继父母。这个时候,你得做好缓冲带和桥梁的工作。

6.无论你做得多么完美,离异对孩子一定会有负面影响。所以,不要对自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要相信孩子成长的力量,当然,如果你能够帮他一把,他的成长会顺利很多。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指望任何专家可以给你一套完全适用的办法去帮助你的孩子,你必须用心去观察和体会他的感受,设法去和他沟通。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但要记住,对你的孩子,你才是最有影响力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