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脐血代骨髓腐朽化神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脐血代骨髓腐朽化神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世纪初红细胞血型的发现,为安全输血奠定了基础。

50多年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发现与研究,为骨髓移植和其他器官移植提出了成败的关键所在。

十多年前,科学家们在新生儿脐带血中发现了造血干细胞,这又意味着什么?

小女孩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

照片上这位站在医生旁边、小脸圆圆的女孩,名叫王 ,今年12岁。你看她,展示“胜利”标志的小手举得多高啊!

经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生命一度垂危的她,终于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无菌病房迎来了新世纪的第一道曙光。现在,她就要靠自己的双腿走着出院了,她怎能不开心?!

家住上海闵行的王 ,读小学四年级时因发现双下肢有出血点,最后确诊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随着病情的加重,她再也没能返回课堂。头昏心慌、全身无力以及时而出现的出血倾向,使她成天与床相伴;

久困床塌导致双腿肌肉渐渐萎缩后,独立行走对她来讲都成了问题。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王椿教授告诉记者,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因造血干细胞受损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血液病。造血干细胞是通过增殖和分化生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原始细胞。一旦造血干细胞受损,将引起血细胞全线下降。红细胞减少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容易感染,血小板减少则有出血倾向。王椿教授介绍说,“再障”病人大半因贫血或发现有出血现象前来就诊。病人若因急性再障或慢性再障而转为重型再障,预后就比较差,最后往往因颅内出血、心力衰竭、严重感染而死亡。

王 用了中药,西药,国产药,进口药,病情没能控制。她只有靠十天半月一次的输血维持着奄奄一息的生命。

听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王椿教授通过外周血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成功,王 的父亲看到了一线希望。

去年底,极度虚弱的王 由父亲背着走进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脐血移植扭乾坤

就目前来讲,临床上治疗重型再障最有效的治疗办法惟有移植造血干细胞。然而,从中华骨髓库查询的结果令人失望:没有与王 配型理想的骨髓。

望着小姑娘的病情一天天恶化,王椿教授的心一阵阵发紧。

能否采用非亲缘性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挽救患者幼小的生命?

其实,此想法在他心中酝酿多时了。这位曾在加拿大留学的血液病专家告诉记者,1983年外国科学家爱德华首次在新生儿脐带血中发现了造血干细胞;1988年世界上第一例临床脐血移植在法国获得成功。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接受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儿童和成人患者已达1500例以上,国内也有几例成功的报道。

立即为王 寻找合适的脐血!

小姑娘十分幸运。她的资料上午传真到山东脐血库,下午就有好消息传回上海:在4000多份脐血样本中,白细胞抗原(HLA)完全符合(6个位点一致)的“缺”;5个位点相同且红细胞血型(ABO)一致的有两份。

王椿教授解释说,脐血是没有与外界接触的血,相对成人骨髓来讲要纯净得多,抗原性也弱。因此,移植后排异反应的发生率比骨髓移植要低得多;而且一旦出现排异反应,其程度也轻得多。这样一来,脐血移植的配型要求远不及骨髓那么严格,即使1~3个位点不合也能移植。但从理论上讲,当然是配型愈接近移植效果愈好。

“脐血中有核细胞数量的多与少是评判脐血质量、预测移植成功的重要依据。”王椿教授强调。造血干细胞存在于有核细胞之中;有核细胞数量愈多,意味着生成血细胞的“种子”愈多。因此,在两份5个位点都相同的脐血中,王椿教授果断选择了有核细胞数多的那份!

2000年12月16日,在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后,40多毫升的脐血通过静脉缓缓进入王 体内。与此同时,抗感染、重建免疫功能等一系列工作随之启动。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移植后所进行的一次次特殊检测表明:脐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如同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在王 的骨髓中扎下根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在她血液中全面提升……

小姑娘苍白的脸上渐渐出现了红晕,小腿也感到有劲了。她如同刚刚苏醒的小苗渴望阳光雨露那样,嚷着要吃东西了。她的父亲高兴地说,有时候,女儿自己非要跑去打饭呢!

王 从无菌室转入普通病房,身体在一天天恢复。

脐血何以这般神奇

众所周知,产妇正常分娩时,胎儿、脐带、胎盘依次逐渐离开母体。脐血即存在于脐带之中的血。

上海妇产科专家王德芬说,通常作为丢弃物的胎盘、脐带,人们对其价值早就有所认识。如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胎盘经特殊处理后能制成具有滋补功效的中药。但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胎盘、脐血中的很多“宝贝”将不断被揭示出来。如果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利用这些“宝贝”造福人类,是件功德无量的事。

上海市血液中心副主任、输血研究所所长高峰研究员介绍说,当一个人因某种原因(包括原因不明的或肿瘤病人放疗、化疗后)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后,移植造血干细胞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试想一下,若把曾经当作污秽物丢弃的脐血采集下来,从中把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冷冻起来,该会为多少需要造血干细胞的患者带来转机啊!

接着,高峰研究员介绍了造血干细胞先是在骨髓、胎儿肝、外周血中发现,后来才在脐血中发现的研究轨迹。他说,前三个来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惟有脐血来源充足广泛。他强调指出,脐血不仅来源充足,而且可以将其中的造血干细胞保存在液氮-196℃中随时备用,不像骨髓捐献那样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更何况脐血的配型成功概率比骨髓的要高出10倍以上。因此,脐血是大有可为的!

王椿教授则从临床工作中深感脐血移植意义重大。他说,非亲缘性造血干细胞为临床提供了越来越广泛的用途,如治疗血液病,许多儿童和成人因此获得长期生存甚至痊愈。我国的骨髓移植,过去主要在患者的同胞兄弟姐妹中寻求,但在如今以及未来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环境中,谁向患者提供?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的脐血,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可以说,变废为宝的脐血为我们攻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病提供了一个常备武器。

脐血样本怎么产生的

脐血库,全称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据了解,近年来我国有好几家脐血库正在筹建之中,卫生主管部门将对脐血库进行统一验收。

王椿教授介绍说,欧洲、北美及日本、澳大利亚的脐血库已经联网,目前共有3万多份脐血样本。

最近有报道称,英国一家“脐血银行”即将开张。具体来说,就是开展新生儿脐带血干细胞储存业务:父母交600英镑,“脐血银行”将把他们孩子脐带血中的干细胞分离出来保存至少20年。一旦孩子今后出现健康上的麻烦,如患了糖尿病、帕金森病等,造血干细胞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变废为宝的脐血有化腐朽神奇之功,它究竟是怎么采集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几家医院。医护人员介绍说,当一个健康孕妇产下一个健康足月的新生儿时,助产士按常规方法进行断脐。待胎盘娩出后,专业人员按要求(如消毒、无菌操作等)在脐带静脉中采集脐血。一滴、两滴,脐血流进一只含有50毫升保养液的脐血采集袋中。通常一次采集的脐血量平均70~80毫升,多则100毫升左右。整个过程对产妇、新生儿无任何影响。

据悉,上海正在筹备脐血库,记者便追寻到上海市血液中心打探消息。原来,脐血库的主要工作是由该中心的临床输血研究室担任。据这里的科研人员介绍:采集的脐血在分娩后24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后,立即接受一系列检测分析筛选;合格的转入低温保存袋中。据记者观察,每份合格的脐血样本约50毫升。科研人员先将它们冷冻在-80℃的冰箱中;2小时后,移至液氮罐中超低温保存。而每份样本的具体资料如白细胞抗原(HLA)、红细胞血型(ABO)等,则被输入专门的软件中以备查询。

每一份静静等候在液氮中的脐血样本,就是一袋造血的“种子”,一旦符合患者的需求,它便“义无反顾”地捐献出自己的全部。这些“种子”移植到患者体内如星星之火,将点燃患者的生命之灯。

后记

说来有趣,记者在最近一次采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王椿教授时,恰好有一女士来到血液科办公室。当她听到我们俩关于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再障患者的对话后,立即表示:“如果我的身体合格,我很愿意将我的脐血献给脐血库。”这时,我才仔细打量她,原来她是一个“准妈妈”。

我想,如果每一个健康产妇都像这位女士那样,在明白了脐血变废为宝的道理后欣然同意捐献脐血,我国脐血库的建立、发展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成千上万的患者就有了新生的希望。

王 患病期间,她就读的北桥中心小学的师生、她母亲的工作单位及当地政府都向她伸出了帮助之手,个人、集体共集资20万元以解燃眉之急,使脐血移植得以及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