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程开发2.0: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完美演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程开发2.0: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完美演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众所周知,Web 2.0的出现,曾经给互联网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同样,作为传递内部经验最有效的方式,课程开发也迎来了它的2.0时代。作为拥有十年课程开发经验的专家,熊洁老师和姚苏阳老师是课程开发2.0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为此,本刊专门对两位老师进行了采访。

《企业商学院》: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培训行业的热门话题,课程开发2.0更是其中的焦点话题,请两位老师为读者介绍一下什么是课程开发2.0。

熊洁:课程开发2.0借用了互联网Web 2.0概念,在Web 2.0出现之前,互联网信息都由网站提供,用户只是单纯的接受者,比如门户网站的新闻。到了Web 2.0时代,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建设者,用户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在创造信息,比如时下最流行的微博和微信。与此类似,课程开发2.0改变了原来完全由外部公司开发后交付给企业使用的模式,转化为在外部专家的指导下,以企业内部专家为主体的模式,也使企业的专家从课程接受者转变为课程建设者。

《企业商学院》: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呢?

姚苏阳:在课程开发1.0时代,企业都是将课程外包给专业公司。这种看似外包后就能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实践中却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我的一位通讯行业的客户曾经请外部公司帮助开发一门课程,当时他想,花30多万元,一定能落个轻松省事儿。没想到项目历时3个月,对方仅投入4个人,而自己这边直接参与项目的培训部门人员就有3人,被访谈和调研的专业条线人数更达40多人次。实际上,这个课程开发过程的一半时间是顾问在访谈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结果花这么多钱和时间是在将外部的课程开发顾问培训成企业的业务专家,而内训师在拿到开发完的课程后,在授课环节则不断地提出质疑并要求修改。当有新需求出现时,还需要重复上面这个循环,从而无法形成企业内部的课程开发能力。对这样的情形,我相信做过课程开发1.0的人都深有感触。这种课程开发现状,让我们开始尝试以企业内部专家为主,辅以外部专家授课加辅导的方式来帮助企业开发自己的课程。

《企业商学院》:课程开发2.0是如何操作的呢?

熊洁:对之前培训工作者专业领域的专项课程开发能力进行研究后,我们打开了开发过程中的黑匣子,“一步一练,步步有成果;一阶一递进,阶阶大变样”,最终形成一套看得见、学得会的方法,让不是专业做课程开发的人也能很快开发出好课程。课程开发2.0一般包括授课、辅导和验收三个环节,历时一个月完成。

《企业商学院》:这么简单的课程开发过程,怎么保证受训学员开发出好课呢?

姚苏阳:首先,讲这个课程的老师要保证自己的课程是按照这个逻辑开发和呈现出来的。我们倡导“讲我们所做的,做我们所讲的”,老师自己必须是标杆和典范。华商基业的课程开发2.0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授课呈现都完全按照课程要求的方法和工具展开。

其次,整个开发过程中最难和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要转换角色。只有从学员的视角来看课程,清楚地梳理出目标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任务,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地达成课程目标和结果。我清楚地记得TCL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有一组学员是五个售后电子工程师,课程开发题目为《技术支持及质量分析》。课程从电路原理开始讲,五位工程师表示,这些专业内容不用看书他们也能讲三天。课程中带领大家一步一练讨论的时候,这个小组在前三轮一直很纠结,其中四个学员坚持用原来的课件和逻辑,另一个学员说;“老师都教了,咱们就改改呗。”在这个过程中,我问他们:“你们的学员听完你们的课程要做什么呢?”他们说,学员的工作就是两件事:一是到客户家安装调试电视;二是到客户家维修电视。第一件事情容易,按照安装和调试流程操作,用检查表划勾就可以了;第二件事比较麻烦,最怕的就是把电视拉回来,客户和厂家都不愿意,成本也是最高的。我接着问:“那怎样才能做到拉回来的电视数量最少且都是应该拉回来的呢?”他们说,那还不简单,电视故障总共就三大类,即假性故障、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只有硬件故障需要拉回来,也就是说,一定要在现场将假性故障和软件故障挑出来并且解决掉……通过这样层层剥茧,课程的脉络逐渐浮出水面,最后大家现场画出了这张手绘海报,这五个售后电子工程师都感慨道:“这才是我们心中想要的课程。”

《企业商学院》:课程开发辅导为什么分三次?每次辅导的内容都是什么?

熊洁:第一次辅导课程结构和内容,第二次辅导呈现方式和教法,第三次辅导教法并将其生成讲师手册和备课地图。比如在某地产公司,课程的主题就是讲清楚一张装修检查表。面对这样一个令辅导老师和学员都感觉棘手的问题,我们是这样操作的:第一次辅导时,和学员讨论为什么讲这张表,讲给谁。确定好目标后,规划讲的内容,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讲,重点、难点讲出来,其他内容作为扩展阅读发给听众就好。接下来把要讲的内容分层次,找呈现线索,并确定每一页的内容和大致呈现方式。第二次辅导时,在呈现上花心思。我和学员发现呈现内容的主线是:客户看不见的地方、客户看得见但不关心的地方、客户看得见也比较关心的地方和客户最关心的地方。所以我们把装修比喻成化妆,那四个方面就成了化妆的四个步骤。另外学员还选了四张图,从蒙着眼的人、眯着眼的人、半睁眼的人直至全睁眼的人。这个比喻不但形象,而且分类后非常便于记忆。课程开发出来后,受训学员感慨地说:“以前讲这个课程就是把表发给学员们,我念他们看,从没想过一张表也可以变成一门精彩的课程。”

《企业商学院》:辅导老师不是行业专家,怎么能辅导专业课程呢?

熊洁:作为辅导老师,我也曾被这个问题困扰过。我要辅导专业条线的课程,但我对专业一无所知,甚至连专业名词都不理解,怎么辅导课程内容呢?但事实上,越是专业外的人,越能站在内容以外,从结构的角度看问题。这样不但很容易把结构看清楚,甚至能辨识因内容欠缺而反映出来的结构失衡问题。我曾经辅导过一个企业IT部门开发的公司OA教程。在这个教程中涉及公司所有的报告及审批流程,相当繁杂。因为目录多级嵌套,有时候开发者也忘了自己说到哪里、想说什么了。倒是我这个外行发现他很多遗漏和层级混乱的问题。

另外,一个课程的目的并不只是给专家讲明白,而是要让专家给入门者甚至门外汉讲明白,所谓“用非专业的语言讲清专业的事”才是课程的最高境界。所以我这个外行倒成了检验一门课程是否开发成功的标准。只要课程开发者给我讲明白了,知识点我都能记住了,那他们开发课程和授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而且,辅导老师对通用知识的掌握比专业人员广,所以更能判断课程内容是否具有企业特色。我曾辅导过某银行信用卡部的电话销售课程,开发者是这个部门的两名明星员工。我第一次看到课件时很失望,所有在课程中的技巧全部是原则,没有任何实操性。这种课程市面上很多,没有任何开发价值,而且即使上了这种课,对员工也没有任何帮助。辅导时我只提出一个要求,即给出流程和动作,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要求虽然很简单,但这两名开发者说实现的过程十分曲折。他们抽调了所有的优秀范例音频,又访谈了很多优秀员工,总结了一套适合内部使用的技巧,有话术、场景范例和演练。课程开发出来后,仅一个月就被用于新员工的培训中。到目前为止,我已经为银行、快消、地产等很多企业的专业人员辅导课程开发,他们会惊讶地夸赞:“您虽然不懂我们的业务,但指出的问题都是最关键的。”

《企业商学院》:专业课程常常有大段文字,内容枯燥,怎么才能辅导出生动的课程呢?

姚苏阳:对这点我特别有感触,让我充分理解“教学相长”的含义。课程辅导的过程都是我先给学员提出修改方向并提出我对每一页PPT的修改设想,同时我会鼓励学员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下一次回顾PPT的时候,学员的表现总是远远超出我的预期,给我惊喜,甚至给我很多启示,学员孜孜不倦的追求让我感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我刚刚结束的辅导中,一个地产公司的市政工程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第一次的作业乏善可陈,无聊的话题(房地产公司的市政工程师的职责和流程),加上大段大段的文字,我耐着性子读完PPT,可头脑中一个字也没留下。其实这种情况在工程师开发的课程中很常见。

第一次辅导时,我和他从包装题目入手,我让他设想一个市政工程师吸引人的形象,他立刻想到小时候电子游戏中的人物马里奥―那个修理管道的工程师。于是他把题目定为“马里奥兄弟的成长史”,包装好题目后,整个课件就像有了灵魂,轻松活泼的基调被确定了下来。开篇他配了一段关于马里奥的背景音乐,并放弃使用大段文字,而是用图片、卡通画配关键知识点的方式,从自己儿时的爱好、梦想讲到今天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市政工程师,把一个无聊的话题演绎得栩栩如生。

《企业商学院》:两位专家讲了这么多关于课程开发2.0的过程和方法,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个完整的案例呢?

姚苏阳:课程开发2.0的众多优势使其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近期曾接受过华商基业课程开发2.0服务的就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红牛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对这个案例,我常拿四句话来总结:去年做了今年做,总部做了大区做,不仅做了还讲了,不仅讲了还获奖了。

红牛作为国内功能型饮料的代表品牌,在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中,非常注重组织经验的萃取与复制。他们希望将内部卓越、独特的经验完善固化,并通过课程形式复制,从而达到增进发展、提升业绩的目标。为此,红牛需要在总部及七个销售大区建立一支能够进行课程开发及讲授的讲师队伍,将积淀了红牛内部经验和智慧的课程标准化地传递到一线。2012年红牛第一次采用了课程开发2.0的模式进行内部课程开发和讲师培养,项目最终的实施成果极为显著。

成果1:该项目荣获红牛2012年度最佳项目成果奖

成果2:项目期间开发了6门课程,认证了32名老师

成果3:2012年开发的6门课程由内部讲师在红牛全国 授课达120场,最多的课程讲了30场,最少的课 程讲了10场

成果4:讲师团队陆续开发出13门课程

2012年的成功也仅仅是课程开发2.0模式在红牛内部实施的一个开始,在各个业务部门的主动要求下,2013年红牛在全国更多大区同时开展了此项目。

课程开发2.0模式的应运而生将极大促进组织经验传承,给企业内部课程开发带来颠覆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