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母教碑 第5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母教碑 第5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昔孟母,择邻处”,《三字经》中轻轻淡淡的六个字,让亚圣孟子的母亲实施起来,肯定不会这么轻淡。为了孟子的学习成才,孟母三迁其居,那是要何等的气量和魄力。俗人克敬不期而然来到山东的邹城,在孟府、在孟庙、在孟林,耳濡目染,提起孟子,都必然提起孟母,似乎没有孟母便不会有孟子,孟母是孟子之所以成为孟子的根本,孟子是从孟母博大宏阔的心田上生长起来的一棵参天大树。

在中国和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度,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孟母三迁”“孟母断杼”的传说,一代一代地流传,流传成了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珍贵财富。然而,只要身临其境,直面“孟母三迁”“孟母断杼”,传说便都活了起来,仿佛后世的我们就是年少的孟子,跟随在严厉、慈爱、循循善诱的孟母身后,感受和体味一位母亲的贤淑、明达和智慧、度量。

孟母教子,以俗人克敬的理解,一则“信”,说的话句句都得算数,即使随口说的一句话也不食言;二则“智”,在对待儿子成长的环境问题上,表现得极其理智,家宅先是靠近一片坟地,怕影响儿子学习进步,下决心迁了新居,不久又发现邻居为一屠夫,又担心影响儿子的心智发育,再迁一个地方,这一回她做了充分的考察,把家宅安排在一所学校旁,让儿子早早晚晚都能沐浴在一种求知的氛围中;三则“慧”,看到儿子读书不用心,不是打骂责罚,而是忍痛把织了一半的布割断,说明读书和织布一样,“累丝成寸,积寸成尺,如斯不已,遂成尺丈。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在母亲形象、鲜活、生动的教导下,孟子能不有所动心?他至此“旦夕勤学不息,遂成天下之名儒”。这是孟母所期望的,正是因为她的苦心教育,对孟子的成长产生了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这是孟子的大幸。如此聪慧之心,非孟母还有谁人?

“邹城县南有古祠,满地丰碑满碑诗”。这众多碑记诗文,都是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人物孟子敬立和题书的,多为颂扬之词,其中少不了赞美孟母的文辞。在这碑林诗海中,我想该有孟母自己的一块碑石的,我努力去寻找着,找得十分辛苦,最后讨教一位导游,才找到了那块元代敬立的“孟母墓碑”。这不免使人遗憾,那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封建社会里,以男权和夫教为建构的文化氛围里,果然未能受到应有的尊重,作为母亲,虽然伟大堪称“母教第一人”,却还是得存在于儿子的阴影中。

好在这块元代的“孟母墓碑”,让俗人克敬的心有了些许的安慰。千年的风雨剥蚀和“”的破坏,许多文字已辨认不清,伸出颤抖的手,小心地触摸着碑石,感觉那块碑石温热的脉跳,那是孟母传达给碑石的脉跳吗?是的,孟母不死,她智慧的心脏,像他智慧的儿子一样,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肌体,成了其中宝贵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永在,孟母的心跳永动。

一个偷卖拓片的小贩盯上了我,在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孟母墓碑后,他追上了我,向我展示了一帖基本清晰的孟母墓碑的拓文。小贩说:“先生是我多日看到最喜欢母教碑的人。我有拓文,便宜卖给你。”小贩的热情感染了俗人克敬,我接过他称作“母教文”的拓文,并深为他对孟母墓碑的这一叫法所认同。没问价钱,仿佛迟疑一会就可能被人抢走似的,欣欣然买了下来。

回到宾馆,再展碑文拓片辨识,有几段文字连贯起来了:“……偷惰于襁褓之中,养成于长大之后,习与性成,父师之训不能入,虽有美材,不得为良器……人知以教子,责之父师,不察于母教之尤也。知乳口之为恩,而不知训诲之为恩;知养畜之为慈,而不知礼法之为慈……”

揣摩碑文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接受严格的教育。但是人们往往只把教育的责任交给父亲和老师,而不懂得母教比父教和师教更为重要。这么高度评价母教的重要意义,是难能可贵的,是有历史根据的,孟子的母亲是一例,还有曾参的母亲,陶侃的母亲,岳飞的母亲……几乎是数不胜数了,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可否这样说:一个伟大人物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慈爱的母亲!智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