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典范组合课》教学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典范组合课》教学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民族民间舞职业化教学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从民间到课堂,再升华至舞台的过程中,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大花园里,元素动作是沃土,短句是根茎,而组合乃含苞欲放的花蕾,所有要素的完美融合才能成就花园的绚丽多彩。每一个传统典范组合都是一个故事,抑或一幅画卷,融民族性、文化性、审美性、时代性为一体,它们虽没有华丽的外衣,但它却为民间舞教学披上了美丽的霓裳。

[关键词]

民族民间舞 传统典范组合 教学 解读

一、对“民间”舞的另读

民间舞中的“民间”二字,在我看来,应为“民”和“兼”。民即民俗、民生。兼即兼容、兼备。民俗、民生是民间舞蹈赖以生存的根基,是民间舞蹈的源泉。民间舞是各民族风俗习惯、人文地理、气质心理、生存状态的动态物质体现。民间舞的任何一个传统典范组合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民族生存状态的凝结。民间舞是民俗、民生的动态物化,是文化兼容的成果,它的兼容在于它的开放性,而它的兼容性又铸就了它的文化性。

二、对传统和典范的再读

离开了传统,民间舞就失去生命力。民间舞传统典范组合有其独特的传统魅力,每一个组合都是一个故事,一幅画卷,一首赞歌。以藏族传统典范组合《快乐青年》为例,音乐节奏跳跃轻快,是一首由藏族青年谱写在广阔的高原上的生活赞歌,体现出藏族青年淳朴、热情、奔放的个性魅力。要想了解民间舞,传统典范组合是必经之路。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在教学中落实好以下几点:1、课前“热身”。首先要学生将自己的思维置身于民族的生存环境中,学习组合前对该民族的音乐、服饰、生活习性做相关的资料搜集,为自己的肢体动作涂抹上文化的色彩。2、课间“活动”。上课时,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进行置换,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分析鉴赏教师的表演,从而锻炼提高学生的舞蹈辨识度,用感觉代替感官。3、课后“反思”。在结束学习时,让学生将各民族的传统典范组合进行分析对比,发掘它们的共性和个性特征,总结出规律。

三、对民间舞传统典范组合课堂教学的创读

(一)、教室空间“广场化”。在民间舞传统组合课堂中,教室“广场化”可将定势的职业民间舞教学课堂还原本质。1、学生的队形站位的还原。将一贯的方块队形,变成圆圈,削减课堂的干涩感。学生间可更好地交流沟通,并构成人与人和谐的气氛。2、教师授课位置的还原。常规的民间舞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室的前场进行示范与讲解,师生间的距离感且不说,学生接受教育的公平性也被抹灭。教师可尝试在学生圆圈队形的情况下,站在圆圈中心(圆心)进行示范教学,拉近师生情感交流,给予每位学生平等的课堂享有权,同时也还原了民间舞广场感的氛围。

(二)、创新为先、重塑经典。说到传统,与之相对应的是创新。1、重塑经典。传统不是死板的代名词,传统像流水,无论是涓涓细流、或是潺潺河水,纵有惊涛骇浪,也必然不断向前流淌,小溪、江河、大海各有不同,却都没有丢失“传统”的烙印。在教授民间舞传统典范组合时,应大胆鼓励学生创新,对组合顺序进行适当创新性调整并让学生谈其动机和感受,对新创组合进行分析。2、“音配画”。在民间舞课堂中的“音配画”即让学生分组表演,当一组表演时,由另一组学生扮演故事讲解员的角色,为表演者所表演的组合进行同步故事叙述,既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为表演的学生营造意境感,活跃课堂气氛。

(三)、音乐引领、引人入胜。载歌载舞,以乐衬舞是民间舞的特征之一。教师在授课时可采取载歌载舞的形式,鼓励学生边舞边歌。在课堂开始前,可让学生先听音乐即兴舞蹈,挖掘其潜意识下的音乐悟性和舞蹈冲动。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以乐衬舞是激发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民间舞传统典范组合教学研究,是集表演、教学、研究于一身的综合性课堂,民间舞的魂在于传统,典范组合是其核心,民间舞传统典范组合的教学是一种文化性的传达,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播和继承。民间舞的河流要向前绵延,既要维护传统这张河床,又要让典范组合这一脉河水纯净流淌,不枯竭。而民间舞传统典范组合课堂就是这条河流的忠实守护者。 责任编辑:翁婷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