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开课欲“秀”还“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开课欲“秀”还“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抨击了当今学校教学中公开课作“秀”的怪现状,指出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如何上好公开课。

[关键词]作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公开课开展得如火如荼,几乎成了教师行业中的“华山论剑”,然而,公开课的本质却不断发生变化,成为了一种秀场,秀场一:只为情境创设而创设,《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于是就有了要重视情境创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的说法,有些情境创设和真正的教学内容没有多大的联系,有的情境创设会让学生在思考的方向上产生错误;秀场二:无谓调动积极性,如过多廉价的表扬,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教师就说“你太有才了”,有时学生仅是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还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教师都给予表扬,一堂课下来,总是“好”声一片;秀场三:小组讨论等同合作交流,在数学课堂上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教师出示一道题,可能这道题也不是很难,教师却要求前后四名同学讨论一下怎样解决,于是学生大都抢着各说各的发现,同学之间交流讨论的很少,或是一个优等生在发言。其余学生当听众或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丝毫不得要领。

公开课的作秀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为什么理论上说课堂因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教育应给学生提供自然真实的生活,但操作上却变成了学生因课堂的需要而存在。学生成了追求教育的工具性价值的附庸,有人说教学是一种艺术,那么返璞归真则应是其最高境界,我们呼唤:让公开课不再作秀,让公开课回到本真状态,让公开课真正成为一种展示教学水平的平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莫作秀”去揣摩。

一、“多媒体教学”莫作秀

在多媒体教学刚兴起时,教师都喜欢用这种教学手段,如果是公开课,那更非得用这一现代化手段,感觉没有多媒体,公开课就上不了档次,以致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没留下几个字,所有的内容都通过鼠标的点击,一页一页地翻过去,老师就像是一个放映员,学生就像是一个观众,所有上课内容从情境创设到作业布置,都在课件中一一显示,这样势必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

应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只有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收效,一节课的内容不一定都必须在课件中作出来,可以把一些必要的内容做在课件中。把一些说不清楚,而又必须用课件才能让学生学明白的,利用多媒体的优越性,把它放给学生看,如在教“函数y=Asin(ωx+ψ)的图像”这一节时,如果能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就能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曲线y=sinx到曲线y=Asin(ωx+ψ)的动态变换过程。

二、“合作交流”莫作秀

新课程教学提倡学生学习方式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于是在公开课中,总会看到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认为讨论就是合作交流,这其实是错误的,合作交流是与人分享自己独立思考后的成果及困惑,通过合作交流,由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样的合作交流才是有价值的,当老师出示较简单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如果问题有点难,学生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可以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所以如果我们要用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也必须应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再让学生互相讨论,这样的交流应是真正的合作交流。

三、“教师的提问”莫作秀

教师的“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并保持一定的难度,又要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大多数公开课开设过程中,试问:有多少教师的提问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又有多少教师的提问是有恰当难度?又有多少教师提问注重学生认知水平?有些教师怕学生不懂,惯于把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零敲碎打,支解成一系列“小步子”问题,可是,当教师的提问既无一定开放性,又没有一定的难度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带来“满堂问”的干扰。

真正的有意义的提问是“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在今年的高三数学复习研讨会上,本人有幸聆听了一位很有声望的老师所上的一节数学课“空间角”,这堂课设计严谨,上课主要采用了变式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在不断变式题中提升思维,锻炼能力,在所举的众多有关空间角求法的实例中,学生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出,通过形象直观地建系然后用空间向量的方法直观地解出,但他总是“另辟蹊径”,一味地去引导学生运用传统作角的方法,时间花了大半堂课,不管如何引导,座下的学生还是鸦雀无声,几乎无一人能作答,如此作秀方法,难道是一题多解,还是为了公开课作秀?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还是零,这节课等于没上,但由于他是借班上课,所施教的对象是陌生的学生,他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不能切实领悟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和数学思想方法,整堂课显得比较沉闷,笔者认为:教师所选用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否则再有创意的提问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如果这个老师能顺着学生的反应,就按学生惯用的空间向量的方法去剖析每道题,我想这节课说不定会从真实的遗憾中寻求到缺失的完美。

公开课欲“秀”还是“休”?若是为了作秀,宁可取消公开课,否则,开一节公开课的背后,那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若要上好公开课,那就应让公开课返璞归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宁要真实的遗憾,也不要虚假的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