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贫困山区经济发展中的融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贫困山区经济发展中的融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贫困山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问题始终是困绕山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山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缺人才、缺项目、缺技术,无不与资金供给短缺有很大关系。因此,解决好贫困山区经济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保持山区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关键词贫困山区;经济发展;融资分析

1问题的提出

从1978~1985年间,我国普遍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农村经济一下子就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但随后一段时间,由于缺资金,山区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从1985年开始,国家推行了大规模的扶贫计划,每年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贫困山区经济建设中,但事实却是,山区经济发展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其经济发展速度与一些外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使山区经济体的发展陷入“贫穷陷阱”,造成恶性循环。笔者试就山区经济发展中资金缺乏的原因及一些针对山区经济的融资方式作尝试性分析。

2资金缺乏的原因

2.1扶贫资金效率低下

从1985年起,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山区经济发展,但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产权制度固有的缺陷,导致信贷扶贫政策屡遭失败。信贷扶贫以来,扶贫贷款主要由农业银行代表国家行使管理职能。但是,在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下,银行并不是真正的国家财产所有权的产权主体,它并不像真正的财产所有者那样既有权力,同时又有巨大的内在压力,也没有明确规定承担管理扶贫贷款所遭受的损失,所以国家财产所有权不明确,必然导致权力和责任不同时在扶贫贷款实践中,出现扶贫贷款投放不准,贷款拖欠严重,使扶贫资金效率低下。

2.2金融“失血”制约经济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由于资金的逐利性,使得金融资源不断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导致金融空洞化,金融资源的匮乏必然影响贫困山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影响先进技术的引进;另一方面,贫困山区金融资产质量普遍不高,国家或地区给予的信贷规模极其有限,一些发展有潜力的行业或企业很难从银行贷到足够的资金,加之一些金融机构不断从贫困地区撤出,国家对非正规金融的打击与排挤,使得贫困地区的金融市场缺乏活力,金融供给窘迫。

2.3山区内部的金融抑制现象严重

山区内部的金融抑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利率压抑。虽然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但真正的市场利率体系尚未形成,中央银行确定利率并报国务院审批制度基本未变,虽然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可以在官方利率的基础上浮动,但也只是在服务“三农”问题前提下优惠“浮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并不是通过金融市场有效竞争形成而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杠杆,利率的形成机制不合理,利率压抑现象严重。其二,金融业务压抑,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被严格控制。国家明确提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但随后为防范金融风险,各大银行相继撤并农村网点,进军城市,造成目前农村信用和垄断农村金融业的格局到后来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农村信用社虽几经改革,但仍具有相当“官办”格局,在业务经营上,还要直接受人民银行的管理,不具备真正的自,资金来源单一,业务内容单一,没有发挥真正的职能。

2.4山区内部自身的条件所致

我国贫困山区大多地理位置偏僻、地形复杂、气候条件变化无常、生态失调,自然灾害严重而且频繁,交通困难,信息闭塞。有的地区干旱缺水,有的地区资源匮乏等。严酷的自然条件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同时由于交通不便,造成信息闭塞,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滞后,造成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眼见不能长远,对政策理解不够,加之旧的体制仍发挥着很大的影响力,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距甚远。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和发展经济的极大困难,使得干部群众对摆脱贫困缺乏信心,对政府的依赖思想很严重,使得发展的速度缓慢。

3融资分析

3.1充分利用好山区内部的资金

对于山区经济的发展而言,内部资金是主要渠道,应集中力量进行挖掘。山区内部资金主要包括当地财政、当地储蓄、当地各种类型企业投入的资金。对于内部资金,可用于加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外部资金的进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可用于当地的教育事业和就业服务培训;对于一些有利于推动山区经济发展和科技成果推广的项目,提供一种无抵押担保的短期信贷资金。这种方式可缓解有先进技术而无信贷能力对资金的需求支持其创收性项目,改善生产经营规模,促使逐步提高收入,摆脱贫困。当地财政、银行等信贷部门还应在信息沟通、成本核算、服务效率等方面提供优势服务,积极主动参与,帮助其用好用活信贷资金。

3.2加强地区外部形象设计,多渠道、多形式吸取外部资金

地区形象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程度的综合表现,反映着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有目的地进行地区形象塑造和建设,可以提高整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山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在于发挥自己的优势。一般来讲,山区的优势主要在于资源。山区的资源优势与外部资金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为外部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来激发其投资的积极性,同时重塑政府形象,这样,一方面外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先进的管理方法被引了进来,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借贷产生的负债压力,还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就具体情况而言,鼓励外部资金有如下2种有效途径。

3.2.1实行一定程度的承包和拍卖,鼓励其开发山区的林地、荒山等资源。山区资源的开发一般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仅依靠内部资金往往是不够的。可鼓励外部资金参与山区的经济开发,实行一定程度的承包和拍卖制度,将经营权交给外部资金,使大量资金用于山地资源开发和山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山区开发的速度,同时又可利用回笼的资金,再用于其他开发,促使资金的快速滚动,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给农户带来了许多好处。外部提供资金、技术,山区提供劳动力,一些企业化的管理思想和运作模式被引了进来,带动了山区人的思想转变,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为鼓励外部资金参与山区开发,可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如对于开发一定数量以上的荒山给予奖励,或给予税收减免,也可以为其低价提供一定数量的开发权等。

3.2.2采用证券化的融资方式。作为一种结构融资方式,证券化的融资方式近20年来在世界金融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并展现出替代传统银行间接融资方式的新趋势。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对企业的资本结构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是近20年来发展最快、最迅速的金融工具,由于它是能够高效地增加企业价值的融资方式,从而广泛为企业所采用。但是,对于资产的证券化,并不是任何资产都适用。作用证券化的支持资产,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否则会给资产证券化带来较高风险。理论界对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巳经达成一定共识,通常作用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应具有如下特征:①具有可预测的、稳定的现金流;②在历史纪录中很少发生违约或损失事件;③未来现金流一般均匀地分布于资产的存续期间;④对应的债务人有广泛的地域和人口统计分布;⑤原所有人持有该项资产已有一段时间,并在此期间资产的收益比较稳定;⑥具有标准化、高资量的合约。

对于西部贫困地区证券化融资而言,其借款者在未来绝大部分时候有稳定的预期收入,能够给融资的资产带来稳定的现金流。西部山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因此,在贫困地区实行证券化的融资方式,满足了基本的理论基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而完善,证券化融资方式将是一种高效率、高报酬的融资方式,山区具有一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许多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稳定的收益。因此,应该说利用证券融资,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这种方式对于投资者和山区来说都十分有利,这种方式就是对这种资源进行充分的“包装”者通过发行某种信用凭证来筹集开发资金,利用筹集到的资金来用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经营,投资者可根据投入的资金比例享受红利。山区开发也不必垫付高额的开发成本,从而减轻了当地负担。由于证券融资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这种方式可通过专门的投资公司去运营,政府应给予各种支持而不是直接插手去管理。

4参考文献

[1] 米什(美).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 牛勤.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投融资的思考[J].宁夏党校学报,2006(6):100-103.

[3] 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J].财经研究,2006(4):1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