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轻和花开的浅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轻和花开的浅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花的绽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含苞的花蕾到绽放出一个迷人笑靥,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需要肥沃土地的营养。孩子学习习作的过程,就像花儿努力绽放的过程。适当的时空,灵动的生活,精当的指导,才会让学生笔下绽放出精彩。究竟如何开展作文入门教学,让孩子尽可能轻松地经历这个起步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以下几点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多说少写,乐于表达,易于动笔

我们常常把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其实,三年级的孩子经过两年的素材积累,并非无话可写。但是在习作时,孩子们既要想语言的表达,又要想汉字的书写,还要想标点的使用等,使得一篇习作往往花费很多时间。而对于这些八九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的小手也不适宜长时间地书写。因此,每一次写作文,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件头疼的事。

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是习作成功的关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学生习作初期的困难,以孩子的眼光去审视和欣赏。我的策略是“多说少写”,这样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而且循序渐进也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在习作教学中,我一般引导学生先说后写、拓展思路。对于教材指定的习作内容,我一般安排在周五上一节指导课,但是不要求当堂完成。课内的时间,我让孩子们多说、多交流,然后利用周末的时间让孩子完成书面习作。这样,就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较好的孩子可以写得形象生动;发展中等的孩子也可以写得很充实;相对落后的,经过家长的适当指导,也可以按照习作要求写明白。这样就保证了孩子们不会因时间仓促而草草了事。

其次,我要求学生做到量力而行、少写精写。日记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各科学习任务的繁重,写日记成了学生的负担,很多学生把写日记当成了应付差事。这样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而使得不少学生养成了马虎了事的坏习惯。所以,我不会要求班级里的孩子天天写日记。隔三差五地写,能增添习作的新鲜感。我在班级里开展“分享成长流动日记”的活动,六本日记本在班级里按学号流动,轮到谁谁写。轮到的学生可以记录当天的事情,也可以誊写自己最优秀的作文,还可以记录特别的心情等,内容上没有具体要求和规定。内容宽泛是绝佳的练笔,情智共生是成长的轨迹,心灵沟通是情感的纽带,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在这流动中逐渐提高了。

二、内引外联,积累素材,提倡模仿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应该说,我们课本上的选文都是精选出来的,对于那些名篇佳作,我们要指导学生多加品读,对于精彩的段落词句,我们应要求学生多读多背。但光靠课内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我们学校自建校以来,就把课外阅读作为办学特色坚持开展。围绕课内学习,积极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内引外联,丰富学生语言的储备。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写出合格甚至优秀的作品。比如,有一个学生写道:“走在乡间小路上,看着一望无际的稻田,我不禁吟诵道‘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没有内引外联的阅读积淀,很难想象三年级的孩子能调用出这样的词句。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从写话到习作,这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我提倡孩子们根据积累进行模仿。不仅是词句的模仿,还可以是文章结构的模仿。有人把“模仿写作”称为“创新作文”“个性作文”的对立面,其实,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必然会引发出自己新的想法、新的语言,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都是“创造”的萌芽。在这起步阶段,范文的引路、结构的模仿就像孩子的学步车,让孩子少摔跟头儿,鼓起了迈开双脚的勇气。比如学完了《北大荒的秋天》,我跟学生总结出了“总――分――总”的文章结构。我鼓励学生走进公园、走进田野,观察家乡的秋天,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仿写。课文中还有很多比喻句和拟人句,如:“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我提醒学生习作时尽量模仿文中的语言,用上比喻和拟人句,把自己所描写的景物也写得形象生动。有一个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秋姑娘来到农田里:玉米换上了金色的新衣,大豆笑开了嘴,高粱像是喝醉了酒,臭美的西红柿把口红涂得满脸都是。”谁能说,这样的模仿没有创意?

三、多元评价,取长补短,师生共赢。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最头痛的莫过于习作的批改了。错别字、病句、不恰当的标点符号,再加上有些同学书写不认真,真是让许多语文老师劳心伤神。老师辛辛苦苦地改,学生却毫不用心地看。这样的精批细改,显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理性地思考,也难怪学生不领情。因为教师的“包办”,使得学生从学习的“主体”变成了“旁观者”。我认为此刻教师若能急流勇退,采取多元评价,既能省时省力,又能收到较好的批改效果。多元评价的方式很多,我常采用的是亲子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

亲子评价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部分。在我们学校,很多家长都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他们的知识和阅历也是教育的有效资源。每周五,我会通过“校信通”把周末作文的要求发给各位家长。在学生习作后,家长和学生共同评议。这种一对一的交流,角度更广、效果更好,在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同时,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但班级中也有一些孩子是留守儿童,考虑到他们的情况,我会让他们把文章读给和自己一起生活的人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这种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又完成了一次自我修改。

生生评价包括两个层面。一评,评在誊写前。学生习作的相互初评离不开老师的点拨和引导。我通常会针对一篇文章提出一些评改细则,一条一条带着学生对照评价。比如:一读,是否围绕主题写明白。二读,是否有条理。三读,哪个环节最重要,他有没有具体写。四读,有没有错别字、病句。五读,有哪些精彩的地方。通过评改,学生的习作更有条理,也更充实了。

二评,评在师评后。教师再批以后,如果不给予充分的评讲,对于这些三年级的小家伙来说,也许他们只是看一下等第,就把习作扔到了一边,很难真正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我通常会准备好时间,让学生先自读教师的评语,然后组内互读。根据教师的评改,学生再读读对方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了老师的评价提示,二次评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和评议能力,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提高习作水平的机会。

三年级正是学生作文教学的起步期。就像静候花开的时刻一样,这个时期的习作教学需要教师多一份潜心的研究,多一点悉心的指导,再多一刻耐心的等待。跟着孩子们的节奏,轻和这花开的浅唱,让我们一起感受孩子们笔尖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