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创术在47例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与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创术在47例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与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评价47例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该组患者入院时病情分级,血肿量的不同,进行结果比较。结果 47例中,良好29例,中残7例、重残4例,死亡7例。其中病情在Ⅲ~Ⅳ级、血肿>60 ml的患者,死亡5例(56%),仅1例良好。中残1例,重残2例。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简单、创伤小,设备要求不高,适应基层医院,主要针对中小型脑出血,病情在Ⅰ~Ⅱ级,部分Ⅲ级者效果良好。但对于血肿>60 ml,病情在Ⅲ~Ⅳ级的病者,不能盲目采用,其效不佳,应因病情、血肿量而异,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个体化治疗原则为合适。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引流; 个体化原则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占各种脑卒中的20%~30%,目前呈上升趋势,年轻化,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占脑血管疾病的首位,采用非手术治疗,病死率高达75%。为提高治愈率,减轻伤残,从传统的大骨瓣开颅到小骨窗血肿清除,外科医生在不断探索诊疗办法[1]。近几年来,CT引导定向、血肿微创、穿刺吸引术在县市级基层医院普遍展开。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2007~2010年)对47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清除,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均非唯一。笔者认为,根据患者的出血量、部位、病情、年龄、经济情况、家属意向的不同,个体化原则的治疗方案较为合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7例患者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41~76岁、平均58.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2例。根据头颅CT定位、定量。血肿量:患者脑出血,幕上<30 ml 12例,30~60 ml 24例,>60 ml 9例,幕下2例10~20 ml。血肿部位:基底节区32例,其中破入脑室18例,脑叶出血11例,其中破入脑室2例,脑室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血肿形态:规则型31例、不规则型16例,其中脑室铸形3例。根据高血压脑出血的五级病情分级,Ⅰ级18例,Ⅱ级2例,Ⅲ级11例,Ⅳ级6例,Ⅴ级未接受手术。超早期手术16例(6 h内),再出血6例,占37%;早期23例(24 h内),再出血1例,占4%;晚期手术8例(>24 h)。

术前血压140~160/90~100 mm Hg 9例,>160/100 mm Hg 26例,其中>200/140 mm Hg 1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定位 术前常规CT定位,采用自制的三角形金属标志物参照,底边与听眦线(OM线)一致,根据血肿层次,参照物位置定位,选择血肿靶点穿刺,无1例失败。

1.2.2 手术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12例,应用硅胶脑室外引流管,直径3~4 mm远端多个侧孔,套入针芯,备皮、常规消毒皮肤,铺巾、锥钻、钻破颅骨硬脑膜后,置入引流管至血肿周边,可见液态陈旧性血液流出(酌情控制引流速度,慎防颅内压过快下降及虹吸现象)。液态血肿流完后用5 ml注射器抽冲洗液2~3 ml(0.9%氯化钠250 ml+肝素12500 u+肾上腺素0.5 mg)等量冲洗或出大于入至引流至清,再推进引流管0.5~1 cm靠近固态血肿中心,然后注入液化剂2 ml(0.9%氯化钠2 ml+尿激敏50000 u或另加肝素5000 u)至血肿腔内保留(除去管道中容积),4 h后再开放引流,术后第1天3次,第2天2次,第3天1次,术后1~2 d复查CT,一般5~7 d拔管。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35例,采用YL-Ⅰ型颅内血肿粉碎针,操作更为简便,在头部CT定位后,备皮,常规消毒皮肤后铺巾,选用合适的YL-Ⅰ型穿刺针,在专用电动颅钻下钻入血肿,抽出针芯,放出液态部份血肿,从针管内套入粉碎针,用5 me注射器抽冲洗液2 ml反复冲洗、粉碎固态部份血肿,等量交换原则至冲洗液清亮为止,拔出粉碎针,封盖,从侧孔注入2 me液化剂,保留4 h,再放开引流,冲洗重复上述步骤,每1~2 d复查CT,5~7 d血肿基本消失拔管。

2 结果

47例脑出血病者,均采用微创穿刺抽吸,尿激酶灌注引流术,术后GOS效果评估见表1。

3 讨论

3.1 手术方法和时期的选用 微创穿刺冲洗、尿激酶灌注引流术,因其创伤小、设备要求不高、操作简单、费用低,容易被患者家属接受,但是血肿消除需逐渐、多次抽吸、冲洗、溶解,不能有效止血。对血肿>60 ml,病情Ⅲ~Ⅳ级的患者,不能及时有效控制颅内高压;血肿所致的继发性脑损伤,溶解毒素、细胞内Ca等超载,内源性脑损伤因子等造成脑水肿颅内高压的恶性循环不能及时中断;另外,大血肿多伴相对大的血管出血,容易在抽吸、冲洗、溶解的过程中再次出血加重病情,其预后不佳。笔者所在医院9例血肿>60 ml,病情Ⅲ~Ⅳ级患者,1例良好、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5例,死亡率56%。微创术于对脑出血<30 ml或30~60 ml,病情Ⅰ~Ⅱ级或部分Ⅲ级,其效甚佳。病情Ⅳ级,血肿>60 ml或<60 ml者,选择大骨瓣血肿清除术,或小骨窗血肿清除更为合适。

1974年日本学者金子满雄报导,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能使半暗带区脑损伤可逆,减少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是人们向往的目标。但往往在病变早期,微创清除血肿,止血困难,易复发出血。笔者所在医院16例超早期手术中6例再出血,给术后造成了许多麻烦。大多数高血压病者,动脉粥样硬化,自身血管收缩功能差,早期血痂未牢固附着,血肿呈液状,半固态状,在引流中虹吸作用,加上抽吸,冲洗易致再出血,故在症状出现7~24 h内手术为佳,临床预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 控制理想血压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部份自身血压高,发病后血压明显增加,因血管粥样硬化,收缩止血功能差,尤其在微创穿刺抽吸、冲洗、灌注尿激酶引流过程中血肿引流减压,脑的填压止血作用消失,导致再次出血,超早期手术更为明显。微创穿刺不能有效止血,给临床带来许多困难。笔者对47例脑出血行微创术,术后再出血7例(15%)。为防止术后再出血,需要有效的控制血压在160/100 mm Hg左右(结合平时基础血压)。临床一般应用硝普钠加入5%葡萄糖中静滴,心电监护,动态观察血压、调整滴数,对脑水肿明显颅高压者适当应用脱水、利尿剂,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高血压脑出血导致颅内高压,脑组织缺血缺氧,病后血压骤增是神经性的调节反应,增加脑血流灌注,代偿作用。笔者认为,微创引流减压后这种恶性循环有所改善,但不能及时控制微创术中所引起脑再出血,所以配合一个理想稳定的血压,并不会引起因脑灌注不足带来的严重后果[2]。

3.3 微创手术的认识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自1994年贾保祥教授创立应用于临床,此后在全国各地区展开,获得了一些成果。笔者认为,微创术创伤小、费用低、设备要求不高、操作简单,容易被家属接受,针对一些血肿不大(<60 ml,病情在Ⅰ~Ⅱ级或部份Ⅲ级)患者为适应。对于脑基底部中小型血肿,严格无菌操作,穿刺避开重要血管,脑功能区。血肿抽吸、冲洗、灌注引流,掌握冲洗时压力,冲洗液出入平衡,或出大于入,超早期手术引流血肿不宜过快,避免虹吸出血,脑室出血配合脑室引流,严格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出血关键。必要时脱水、利尿、水电平衡,防止并发症,适时的高压氧治疗,康复锻炼等综合措施,才能获到最佳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

总之,笔者认为,在县、市级基层医院的条件下,微创术大大的提高了部份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了生存质量,在脑出血外科治疗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对于血肿量大(>60 ml),病情在Ⅳ级或以上的患者不能盲目采用微创穿刺引流。因病情而异,因血肿量而异,采取不同治疗方法,个体化原则治疗为合适。

参 考 文 献

[1] 刘明锋.实用颅脑损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243.

[2] 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1-144.

[3] 贾保祥.颅内肿微创清除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3-14.

(收稿日期:201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