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问”的实践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语文课堂教学中“问”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必有思,有思就有问。因此,课堂提问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情趣、牵引学习思维的无形导向。相对于执教者而言,掌握了良好的提问艺术就等于拥有一套成功的教学方法,就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教学活动,就会在事半功倍中攫取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现代教学观认为:善问与善教、善问与善学,这是素质教育活动中必须解决的两类根本性问题。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思考,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以供借鉴和商榷。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有效艺术引导;课堂提问;实践与探微

学问学问,有学有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古今中外,关于“问”的名言警句可谓信手拈来。对于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一言以蔽之――“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哑教与哑学”的不良现象,就是说一些教师善教而不善问,或者问不到根本上;许多学生也并非是不愿问、不敢问,而是实实在在的不会问和不善问。以至于长期以来,“教师引问、学生提问”始终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项知易行难的发展性课题。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如何才能问到点子上,问到学生的心“窍”上呢?本文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一、抓住题眼设疑引问,努力激活小学生阅读课文的情趣

小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和自控能力,他们是一个“唯情趣论”的纯性情类群体。小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并非一开始就能感兴趣的,有鉴于此,执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从文题题眼入手,有意设置疑问,从而激活学生阅读全篇课文的兴趣。当小学生急于解开心中的疑团时,也就意味着他们开始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一旦初读课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逐步了解就会显得水到渠成。所谓题眼,就是文题中的一些关键性词语,它往往显示题目的特殊性,有时还能反映文章的中心和写作时应该重点叙述的部分。可以说,抓住题眼也就抓住了题目的要义和文章的主体乃至核心内容。如教学《学棋》一文时,假如教师在出示课题之后直接让孩子提问,小学生往往会不得要领而无处入手;与之相应的是,帮助和启发他们去寻找并抓住题眼――“学”字来设置疑问:为什么要学棋?谁学棋?怎么学棋的?学的结果怎么样……如此而为,则一下子把文题进行了分解和具体化,在有效抓住题眼进行发问的同时,逐步活跃了小学生的学习思维,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他们阅读课文的欲望也就显得越发强烈起来。

二、变换角度设疑引问,努力拓展小学生理解课文的空间

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人常说小学生的模仿性和塑造性极强,就是指他们的思维在广度和深度上存在无限的潜力空间。有人针对传统小学教育而作出的形象性评价――“孩子在上小学前是一个问号,在小学结束后却变成了句号。”说的主要也是指思维空间的日益缩小和思维模式的逐步僵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素质教学的主导者、施教者,我们要通过课堂提问等教学环节,促使小学生在掌握应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本着战略性教育眼光,把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程来做,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进行划分,我们可以运用教学参考上规定的“经典通用版”,但是也可以激励和引导小学生“另辟蹊径”――假如按其它标准,又如何划分呢?对他们提出的比较合理化划分标准实行激励性规范。通过这些训练活动,让小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并不唯一”的道理。这样,既活跃小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能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功信念。再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文时,只要你分别站在吴王和夫差的角度上提出问题,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文中两个重要人物的个性特征。一句话,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并善于从不同角度去启发学生,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此外,还应当延展提问角度,把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思考,以求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三、注重规范设疑引问,努力培养小学生探究课文的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和运用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当勤思考、多分析,把课堂提出的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和疑难处,让孩子们通过“问”能够想得更深、想得更广。我们从观察分析中得出,课堂提问低效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之一就是有些教师在提问时的指向性不明,或是问题的正确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思考,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谨言慎行――活跃而不失根本,形散而不失规范。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三袋麦子》一课时提问:“同学们看看文中哪种小动物的做法最好,最值得我们学习?”这位老师的本意是想让孩子回答“猴子把麦子种下地收获更多麦子”的办法最好。果不其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这么回答。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不同生活认知、不同阅历体验和不同兴趣所系的孩子,他们所欣赏的对象和所关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这种思维指向依然是“用普通话去讲八股文”,对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存在严重的障碍作用。如果我们能够这样设疑提问:“你喜欢文中小动物吗?喜欢他们什么呢?最喜欢哪个小动物?比较一下,哪种小动物的做法做好并值得我们去学习呢?”这样,既能让学生认真与阅读和思考课文,又能在多重比较中逐步收拢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在“形散而神不散”中轻松自如地完成教学目标。孰优孰劣,可见分晓。

以上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简要实践与思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课堂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这要视教学内容、任务和学情而定。只要我们认真以待、善于创新,一定能够丰富“问”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