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围绕学生主体 改进教学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围绕学生主体 改进教学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在从教多年的实践中发现:我接触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不会用数学的观点,从数学的角度对周围事物进行考察和思考;学习目的不明确,处于被动状态。所有这些都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违背。如何解决上述难题呢?本文将重点探讨。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学方法;数学教学

一、培养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

兴趣是学生认识的需要,也是学习的强大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三多”:多启发、多直观、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从客观现实入手,逐步增加感性认识。“三鼓励”: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有主见和创见。遵循实、广、活、新的教学原则,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乐学、愿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动脑、动手,使他们尝试到学习的乐趣。如讲《圆的面积》这节内容时,为了推导圆面积公式,我让学生自己准备的学具圆,让他们把圆分成两个半圆,在把每个半圆平均分成八个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小扇形,然后让学生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看谁拼得又快又好。这样一来,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我问: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有什么关系?经过学生的观察,讨论,大家得出的结果非常正确,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这说明: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对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有了深刻的认识,知道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于是,学生就轻而易举把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了。

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每个班都少不了后进生,教师对他们要正确对待,给他们学习上、生活上以关心和帮助,使他们从冷眼讥笑中勇敢的站出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坚定其学习方面的自信。有个女同学,刚升班时数学不及格,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课不专心听讲,我发现后,就经常主动接近她,和其谈心,讲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有效方法,查找学习差的原因,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她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并会主动提问题,不懂就问,虚心好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于是我又以她为榜样,大力表扬,激发其他学生学习。这对她来说更是一种压力和动力,她对学数学的兴趣更浓了,毕业考试时,她的数学由不及格进级为优秀,家长、老师和学生都非常高兴。

二、学在导前,学为主体

平时,教师有给学生留一定的预习功课的时间,把学习和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学在导前,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并将通过自己认真思考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这样教师在导学达标时,学生可以有的放矢的去接受知识,带着问题听课,更能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获得的知识也更牢固,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我多年的实践中,十分注重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平时学生板演习题的正误,尽可能让优中等生轮流讲评。这样以来有几点好处:①巩固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②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③便于老师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④使学生听课更认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在课堂上一试身。针对学生的讲评,教师还要小结,指出优点和不足,供大家取长补短,经过一段时间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是,我坚持下来,成为我自己教学的一条经验。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加入“猜想”这一“催化剂”,可以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加快大脑中表象形成的速度,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得出结论。如在讲《圆的周长》时,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圆,一根绳子,一把米尺,一个圆规,我问:要研究圆的周长,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方法?学生经过思考、观察、动手操作有的说用绳子量出圆的周长,再量一下绳子的周长,不就可以了吗?有的说:“把圆直接放在直尺上滚动,可以直接看出多少……”大家各抒己见,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大家画圆时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圆的周长就越大,这说明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系?有的说:“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系”。有的说:“圆的周长与圆的大小有关系”。我听了以后,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不准确的同学,表扬他们敢想敢说的好学精神,并希望以后还要继续发扬。这样,加快了学生知识形成的速度。

一部分学生对此还不太适应,回答问题不积极,不会向老师提出问题,那么,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就不能灵活运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就难以解决,提高素质又从何谈起呢? 对于这些学生,我就有意识的多提问,慢慢的,他们也敢想敢说,于是,也随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了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跟上了学习步伐。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思考想象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要不断提高和改进教法,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的学习精神,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