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房颤患者C反应蛋白增高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房颤患者C反应蛋白增高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炎性反应在房颤的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78例,其中永久性房颤18例,持续性房颤24例,阵发性房颤18例,正常对照组18例,并对患者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测量。结果 房颤组血清hsCRP为(4.30±2.8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0.90)mg/L,(P

【关键词】C反应蛋白心房颤动

【中图分类号】TQ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01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炎性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期蛋白,作为炎性反应标志物,在感染、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明显升高。循证医学证据证明,血液中的炎性反应因子,如C反应蛋白作为房颤发病机制之一已引起人们的重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作为组织炎性反应的一个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间接反映局部炎性反应的程度。本文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观察指标,探讨炎性反应在房颤发病中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的房颤患者60例作为房颤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房颤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间患者性别、年龄、平均血压、基础疾病及基础疾病用药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中阵发性房颤18例(30%),持续性房颤24例(40%),永久性房颤18例(30%),诊断标准根据ACC/AHA/ESC的指南建议,阵发性

表1 对照组及房颤患者血清hsCRP测定

2 结果

房颤组血清hsCRP水平为(4.30±2.8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0.90)mg/l,两组比较,P

3 讨论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0.7%~1.0%,在>65岁的人群中发生率约为5%,而,80岁的老年人的发病率可高达8%~9%[1]。房颤因为心房收缩力的丧失、心室率快和节律不规则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明显增加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并使心功能减低,症状加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死亡率上升。研究显示,房颤是由肺静脉的激动触发及维持的,肺静脉的异常激动是房颤的始发机制[2]。另有研究者发现,肺静脉的肌组织内存在自律性细胞,临床上的心房快速激动由肺静脉的异常激动引起,但异常激动产生的原因并不清楚。近年来,作为发病机制之一的炎性反应因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CRP是组织炎性反应的标志,是在人体肝脏中合成的一种典型的急性期反应蛋白,可活化单核细胞、粒细胞的CRP受体,通过直接(浸润、聚集)或间接作用产生细胞因子,如IL-6、TNF等,诱发斑块破裂,在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后6~12h,血中CRP浓度明显升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精确性,是局部炎性活动程度的反映,且几乎成正比关系。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提示心房颤动与心脏甚至全身的炎性反应有关,炎性反应与心房颤动的产生和维持有一定关系。研究表明,孤立性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活检后发现有显著的炎性渗出、心肌细胞坏死及纤维化[3]。这一发现为炎性反应与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病理依据。血浆CRP浓度升高可抑制血管新生及减少NO生成,促进了心房肌细胞坏死及纤维化。Chung等发现[4],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CRP均增高,但后者的CRP水平更高,且房颤当时或持续24h较恢复窦律后高,故指出体内CRP水平与房颤负荷、临床类型及抽血时间有关,随着CRP浓度阶梯样的升高,其房颤负荷也在逐渐增高。本研究首先通过对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定量观察,发现房颤患者hsCRP明显增高(P

综上所述,心房纤颤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而炎性反应又促进房颤的持续发作。所以降低血清CRP水平会有利于降低房颤的发生率或减少房颤持续性状态,并对进一步减少房颤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Chung SS,Blackshear JL,Shen WK,et al.Epidemiology and naturalhistory of atrial fibrillation:clinical implications.J Am Coil Cardiol,2001,37(2):37-378.

[2]Haissaguerre M,Jais P,Shah DC,et a1.Spontaneous initiation of atrialfibrillation by entoplc beats originating in the pulmonary veins.N EnglJ Med,1998,339:659-666.

[3]Andrea F,Cristina C,Fulvio B,et al.Histologicalsub strate of atrial bi-opsies in patients with lone atrial fibrillation.Circulation,1997,96:1180-1184.

[4]Chung WS,Chu PL,Hung FT.Preven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by stat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one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suc-eessful cardioversion.Am Cardiol,2003,92(11):1343-1345.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东海医院1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