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报纸特刊设计中的“头脑风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报纸特刊设计中的“头脑风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报纸的版面,简单地说,就是一份新闻纸的脸面。当阅读者每天第一眼见到报纸时,最先看到的不是展现内容的细节文字,而是重点表达新闻特征的主题版式。

什么样的报纸版面才是好版面,这是当前各报纸在新闻实务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话题。在当前报纸版式的革新中,好版面的评价标准大多出于两种角度,一个是从审美角度分析,要求报纸版面要具备美的要素,结构清晰、布局合理、色彩鲜明、虚实得当等等;另一个从服务角度分析,要求报纸版面以便于读者阅读为基点,逻辑清楚、视点集中等等。

对报纸而言,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的,恰当的版面形式可以更有效地传播新闻内容,使报纸对读者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但是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内容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并起到决定作用的。报纸的版式设计应该始终为其新闻内容服务,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产生具有公信力的传播效果。

报纸版式设计不是新闻加艺术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化和装饰,而是建立在视觉艺术、阅读习性、市场规律之上,是对信息传达、视觉承载、阅读过程、整体形象、文化品位的完整设计。

报纸“特刊”是指围绕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多角度推进新闻的深度报道的系列主题性版面。而报纸特刊的封面,在整个特刊中起着概括、统筹、引领的作用。封面做得是否精彩、抢眼,决定了这份特刊吸引读者的程度,不论最终呈现的是哪种设计风格,让读者看后心中暗自叫一声好,那就是我理解中的好封面。

一个特刊承载一段记忆。以北京晚报建党90周年《江山》特刊为例,将头脑风暴创意方法植入到报纸版面设计之中是一大收获。在现代设计界一直流行一种名为“头脑风暴”的设计方法。“头脑风暴”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而现在则成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头脑风暴”是广告公司用于广告创意和推广的常用创意方法。我们第一次把它引用到纸媒体中,它要达到的目的是与读者达到心灵的沟通。“头脑风暴”何以能激发创新思维?根据A・F・奥斯本本人及其他研究者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联想反应。联想是产生新观念的基本过程。在集体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每提出一个新的观念,都能引发他人的联想。相继产生一连串的新观念,产生连锁反应,形成新观念堆,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热情感染。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集体讨论问题能激发人的热情。人人自由发言、相互影响、相互感染,能形成热潮,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三,竞争意识。在有竞争意识情况下,人人争先恐后,竞相发言,不断地开动思维机器,力求有独到见解,新奇观念。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类有争强好胜心理,在有竞争意识的情况下,人的心理活动效率可增加50%或更多。

第四,个人欲望。在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个人的欲望自由,不受任何干扰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头脑风暴法有一条原则,不得批评仓促的发言,甚至不许有任何怀疑的表情、动作、神色。这就能使每个人畅所欲言,提出大量的新观念。

北京晚报从今年4月22日起每周五推出特刊《江山》,每期16块版,共出版20期。特刊由“史”、“迹”、“士”、“镜”4大板块组成。历时近5个月。这样的大型特刊设计对我们美术设计人员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在最初设计阶段大家广开思路运用“头脑风暴法”从不同的角度和表现方式入手,在短短几天内共设计出20多个封面设计方案。作为一个特刊封面设计的连贯性十分重要,用怎样的设计元素贯穿20期特刊让大家大伤脑筋,在开了几次策划会多方选择权衡之后终于选定了现在的封面设计方案。

报头“江山”开始的设计也是多种多样:有石板刻字效果的,着重体现历史的厚重感觉;也有图章篆刻效果的,体现历史的印记;还有书法系列的;最后方案选用的是其遒劲奔放的草书题字,和主题最为贴切。

主打图片每期都是一个能代表特定时期的物件,最初是带底色的,总感觉比较沉闷,最后决定不要底色,留出大面积的空白,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大标题使用超粗黑体的两个大字,十分醒目。整体封面的设计追求简洁明快的电影海报效果。经过十几期的特刊版面也达到了预期的设想,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这次的特刊封面是按照每一个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节点来作为线索的。所以封面的主打图片也是要根据每期的主题、重要事件来制作的。从每周一开完选题策划会我们为了做好设计,前期做了很多功课,要查找大量的资料,我们要熟悉当时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还要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每期封面的主标题都是两个字,既要主题准确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

在封面图形的确定上也运用了“头脑风暴”法:比如说第四期主题是,说到我们最先想到的画面就是五四青年穿着长衫,围着白色围巾的形象。我们查找了很多网上的相关资料找到了的纪念章,但是纪念章不能直接摆放在那,应该有个载体。因为第二期用过了中山装,所以不能再用五四青年的长衫了。那就用白围巾,但是并没有很合适的图片,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找来同事戴上一条彩色的围巾拍照,再利用制图手段将围巾去色变成一条白围巾,把五四纪念章别到围巾上,做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第六期留洋潮,我们想到了留法留日的学生帽子比较有特点,还有就是行李箱,我们把这两个结合了一下把帽子放在箱子的一角。

第十一期苏维埃政权的封面制图完全是用当时的纸币,一点一点搭起来一个房子。

还有第十二期主题是长征,我们想到了草鞋、皮带、树皮、雪山、草地。最后觉得草鞋最能体现主题,长征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通过这次《江山》特刊封面的设计,不仅制图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对新闻版面制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江山》特刊每期共16块版,分为“史”、“迹”、“士”、“镜”四个板块。全部采用了假通版的设计,这样就避免了小版面拥挤局促的感觉,使空间充分展开。又由于每期16个版,比较多版型设计上尽量简洁,栏间距为3个字,文章和文章之间至少空6个字,人为加大了空白。主打图片充分放大和穿插的小图产生节奏感,使读者不会有视觉上的疲劳。8、9版是通版的大照片,都是以往的历史教科书上难以见到的珍贵老照片,读者在回望历史的同时也能在读过很多文字以后有个调整休息的时间。

四个板块内容和侧重点不同,设计上也有不同的特点。

“史”――不是单纯地追忆历史,而是对发生在历史紧要关头的重大事件作出发人深省的提问,并综合大量相关的史料与文献努力给出参考答案。所以在设计时主打图片采用的都是历史事件的照片,穿插一些有意思的补白和小图片。

“迹”――都是挖掘北京历史的印迹,我们不是去瞻仰名胜古迹,而是怀揣一张泛黄的旧版地图、跟随特刊创作团队的脚步,去探访北京城的各个角落、大街巷、小胡同,试着找寻那或是保存完好或是难觅旧迹的院落中曾经有过的辉煌。6版的主打图是绘制的北京地图,把每期主要提到的地方在地图上体现出来,充分突出了《迹》这个板块的北京特质,让读者一目了然。

“士”――主打图是人物漫画,突出了“士”这个板块的特性。很明显的和其他板块区分开。

“镜”――行文紧扣主题,就像一面镜子,以外国人的眼光、从世界的角度,折射出中国革命所走过的艰难道路、所历经的雨雪风霜;百年激荡,走出一个江山万里的中国。

《江山》特刊不仅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在风格和设计方面也保持了北京晚报的优秀传统,在视觉艺术理念下,对报刊版式设计又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在版式设计的细节上,如字体的选用、图片尺寸和位置的确定,以及版面结构和色彩的设定等方面,都有精妙的设计。当然,最大的特点是整体感强。其版式设计有如下特色:一是注意强调了设计与功能的相互关系,排除了只侧重于设计形式的做法;二是强调了报刊版式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与整体设计的概念,解决了报刊的版式编排和空间形态,以及现代印刷工艺材料与新技术的利用等相关问题;三是在版式设计中运用了当代时尚的手法与形式,使读者能够充分体验翻阅流动中的视觉美感和精神遐想;四是融入国内外先进的报刊版式设计理念,大胆更新传统观念,既有探索性,又有创新性。可以使读者在版式设计的创意,字体、插图、色彩等构成元素的版式编排,以及视觉传达整体设计方面得到充分的享受;五是在引导和培育读者的审美意识,感受报刊新的版式风格与构造形态,以及体验“阅读”方面有新的理念和积极的实践。

《江山》特刊的最大的收获是将“头脑风暴”创意方法植入到报纸版面设计之中。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火花的结合使特刊给读者和每个参与设计的同事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作者为北京晚报《江山》封面编辑,《江山》美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