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佛手瓜不同密度试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佛手瓜不同密度试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佛手瓜不同密度试验,根据其特征特性,充分发挥群体和个体优势,有利于佛手瓜种植的增产增效。通过在日光温室设置1.0、1.50、2.0、2.50、3.0 m五个密度栽培处理试验,研究总结出日光温室佛手瓜适宜的栽培密度。

关键词:佛手瓜;密度;高原夏菜

佛手瓜在兰州地区的引种成功,不但满足了本地市场的需求,而且增加了高原夏菜的种类,有利于高原夏菜主栽品种集中上市期时的搭配外销。为了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合理的种植密度是佛手瓜取得高产的基础,结合佛手瓜的生育特性,我们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日光温室内进行,面积700 m2。

1.1 供试材料 绿皮佛手瓜,生长势强,蔓粗壮且长,结果多,产量高,并能产生块根。

1.2 试验设计 采用不同密度处理,设5个密度试验小区,随机排列,每小区栽植8株,设三次重复,两株为一个重复(为了避免边际效应,每个密度取6株计算产量),株距分别为1.0 m、1.50 m、2.0 m、2.50 m、3.0 m,每个小区田间管理一致。

1.3 田间管理

1.3.1 育苗时间1月20日在日光温室内育苗,采用口径为30 cm,深30 cm的营养钵育苗。

1.3.2 播种育苗

配制营养土:营养土采用菜园土、沙土和腐熟的有机肥配制。配制前将沙、土、肥打碎过筛,然后按50 %土、25 %沙、25 %肥比例,再适量加入复合肥1 %或二铵0.40 %充分混合,配置成营养丰富,通透性良好的营养土,营养土含水量在17 %左右为宜。

药剂浸瓜:由于种瓜肉质厚,育苗过程中很容易腐烂,防止腐烂是育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催芽前,种瓜要进行药剂处理,杀灭病菌,减少育苗期间烂苗、烂瓜现象。可将无病无伤的种瓜浸入25 %可湿性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中,5 min后捞出沥干水分,利用沙培方法进行催芽。

催芽:佛手瓜果肉厚,萌发时间长,催芽能缩短出芽时间,避免烂瓜。在育苗前15 d,将经过药剂处理的种瓜摆放在20 ℃以上的暖室内,分层覆盖湿沙,最后上面盖一层薄膜以利保温保湿,约经10~15 d,种瓜长出白色的须根,然后胚芽萌出,种瓜长根。出芽后,要及时装土育苗。

播种:在营养钵内装入配制好的营养土,种瓜平放或种芽朝上放,每一个营养钵播一个瓜,上覆4~5 cm的营养土,营养土保持湿润状态,然后置于大棚或日光温室内,上搭小拱棚。

1.3.3 苗期管理

前期管理:出苗前,苗床温度应保持20 ℃~27 ℃。在此期间,白天应及时揭开草苫,增加光照,提高苗床温度。晚上应将草苫盖好,防止热量外散。苗床温度偏高时,可适当通风降温。出苗前一般不浇水,但应注意空气湿度。

后期管理:瓜苗陆续出土后,为了防止瓜苗徒长,苗床温度应控制在15 ℃左右。对徒长苗可采取摘心的方法进行控制,佛手瓜苗出土后,还应及时增加光照,同时注意通风。幼苗初期,保持营养土湿润,当营养土表面见干时,可适当浇水,一次浇水不可过多,浇透营养钵的一半即可。由于营养钵内的营养土掺有较多的肥料,苗期一般不需追肥,但对生长细弱的瓜苗,可喷洒1~2次0.50 %尿素液或0.30 %磷酸二氢钾,以促进瓜苗茁壮生长。

低温炼苗:为了使佛手瓜苗能较快的适应早春冷凉气候,在定植前15 d,每天应适当揭开塑料布,增加通风降温时间,通风口由小到大,通风时间由短到长,让瓜苗逐渐经风锻炼,直到与大田气温相同,苗高20~30 cm即可定植。

1.3.4 定植

定植:3月20日定植,日光温室内采用穴植,栽植穴离棚前1.50 m,坑长宽各1 m、深50~60 cm,每坑施腐熟优质圈肥50~100 kg,掺施腐熟大粪干或鸡粪20~30 kg,最后再施草木灰5 kg,氮、磷、钾复合肥0.50 kg,与土掺匀后,浇水沉实,以备定植。把挖出的地表熟土埋入坑下,深层生土置于坑上,定植时取下营养钵,带土栽入坑中,土坨与地面相平,瓜苗要摆正,根系要舒展,然后填充土,用土压实,浇透定根水。

田间管理:佛手瓜定植后保持棚内温度白天20 ℃~25 ℃,夜间15 ℃~20 ℃促进迅速缓苗生长。随着外界温度逐渐升高,加大通风量,棚温超过25 ℃即放风降温。夜间勿使温度降至10 ℃以下。此期温度管理的关键是勿使棚温过高,以免徒长,勿使棚温过低,造成植株冷害。待外界气温稳定在11 ℃以上时,可在露地环境下正常生长管理。

1.3.5 观察记载

按观察记载项目及标准,于移栽成活后,详细记载生育期及田间管理措施,7月20日采收期开始后及时采收分区记产。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密度处理间平均667 m2产有极显著差异:与密度处理1的产量相比,密度2、3、4、5的667 m2产都表现为显著性差异,尤以密度3、4差异最明显,产量最高,分别达到4 274.70 kg/667 m2和4 025.30 kg/667 m2,处理5和处理2产量分别达到3 652.50 kg/667 m2和3 427.60 kg/667 m2,处理1产量最低,为2 804.10 kg

/667 m2。由此可见佛手瓜在不同密度下产量差异显著,两个因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作效应,即产量受不同密度的影响。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佛手瓜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大产量也逐渐增大,当密度达到2~2.50 m时产量最大,而当密度增大到3 m时密度又随之下降。说明佛手瓜最佳种植密度为2~2.50 m,这时能够表现出最明显的增产优势,能够最好的展示品种的特征特性,发挥群体和个体优势,有利于佛手瓜种植的增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