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让地理教育不再脱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让地理教育不再脱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通过比较初高中地理教学的不同,寻找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方法,为初高中地理教师分别提供合理的教学建议,让中学地理教育不再脱节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 衔接

现在的中学地理教学明显与初高中脱节,不是因为《课程标准》脱节,而是因为在中学的不同阶段,因为考试因素的影响,存在具体的差异。初中有的地市中考不考地理,就算南京这样的省会城市中考考地理,也仅仅折算成20分计入中考总分中;而高中阶段,如江苏省先有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卷面100分,后有高三的高考选修考试,卷面120分,这是从分值上形成脱节的原因。另外,考试的导向也不同,中考侧重考察,往往回避难点,而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却专拣重难点入手,没有好的初中地理知识做基础,有的高中学生学习起来难免叫苦不迭,严重影响到本课程的学习。

我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近几年有幸在高中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对于初高中地理教育脱节这一现象深有体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找寻了一些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方法,尝试为初高中地理教师分别提供一些合理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一、高中地理老师如何搞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初中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加上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知识严重缺乏,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工作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呢?

(一)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与融合。

初高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跨度比较大。升入高中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要有质的飞跃,这样才符合高中学习要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转变对知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首先是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转变。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不一,因此首先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程度及对地理的认识与态度,发现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告诫学生遇到初中学过的知识,千万不要有“轻敌”与“骄傲”情绪;要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看到,新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获得的;通过对比,学生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不同要求与不同学习方法。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分布区域,而高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在原有基础上适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否则学生就会渐渐感觉学习吃力,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及时进行适当的诱导和点拨,他们将很快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受益终身。

其次是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地理知识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联系交融,在讲课时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图表、地图册、挂图等,还要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身心愉悦。如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用来印证;“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及“大气热力环流”,又涉及物理理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知识解释等。这些让学生发现,原来各学科知识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知识有如此丰富的内涵。

比起其他学科,地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许多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教师在讲到大气逆辐射的时候,可以结合早春的寒潮到来时,如何防止作物冻伤等实例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经常是地理试题的切入点,也是调动学生情感的调料,而热点、焦点问题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载体。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并切实将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相结合,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分析、阐释和评价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可联系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优势。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问题,并意识到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一些传统的热点问题,如合理开发能源、优化资源配置(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峡工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农业”等问题,在学习时要求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这些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环保与发展意识。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

要做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与有机融合,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初、高中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拓展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知己知彼”。如:地球的运动及地理意义,在初中地理中学生只需简单地理解有关概念、特点和昼夜现象、四季的划分等意义。而高中地理教学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并且加入一些抽象的分析判断及计算题,知识显得琐碎而深奥,给了高中地理初学者一个下马威。教学时应在已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尽量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对难掌握的要细化、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晨昏线的判断与应用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教师通过多画图、多分析、多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判断方法。

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不是初、高中知识简单的罗列,而应把初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与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地理事实的空间分布,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结构变化地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都需要一定的空间位置来呈现。初中所涉及的区域地理是高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的出发点和归宿,许多原理内容的引入都要通过区域地理的具体案例阐明。原理掌握后,也需要通过区域地理的事实来印证,所以在学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时,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初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将两方面知识精练提出,重新剪裁,合理搭配,融合在一起。

中国地理分区包括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六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位置范围、人口和民族、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资源、经济、生态问题等方面进行讲述的。由于教材是为初中学生编写的,内容有些浅显粗略,这时应适时地把高中地理选修Ⅱ的内容融入教学中,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完整化。

在高中地理教学之初,不一定非要先将初中知识重新蜻蜓点水般地重新再讲一遍,因为初高中对地理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简单重复,往往突出不了学科重点,体现不出再学的必要性,使学生产生不了新鲜感觉,不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不科学,不利于高中地理的进一步学习。因此,我们不妨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将初中知识穿去,并适当地拓宽延伸。这样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容易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加深印象。

高中学习区域地理,着重地理事实的分布和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紧密联系,和初中学习有很大区别,不是初中知识的机械重复。区域地理的多重应用与考查,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学生较难掌握。初中死记硬背的地理表象没能形成空间概念,涉及某个具体地方,学生往往没有印象,更不能灵活地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因此,教师要将初中涉及的区域事实表象巧妙地引入。如在讲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时,可把初中的有关经线、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通过地球仪演示及板图画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这样在讲述地方时和区时的时候,学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区域空间定位的角度再次复习各地形区所在的经纬线、画出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再向外延伸一些相关的内容,如沿109°E作地形剖面图,指出所经过的地形区名称、典型农作物、地质构造与生态问题等。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联系。

要学好高中地理,正确处理初、高中知识的关系是关键。若不能实现初高中地理的有效衔接与融合,那么在高中有限的三年时间里,学生将中外地理融会贯通,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是不可能的。因此,将初高中地理有效衔接与融合是每位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初中地理老师如何搞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对于初中地理老师而言,未雨绸缪,提前为学生的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是非常必要的。我结合近年的地理教学实践深切地体会到,初中地理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定的尝试。

(一)对教学观念进行微调,一方面以中考指挥棒为导向,另一方面在适当的学习阶段把学生的地理基础打扎实,如七年级经纬网的学习,就有必要多进行强化训练。

在新的世纪,每个地理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注重课内而轻视课外,也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输入而轻视能力的培养。否则,把考试内容练了又练,考了又考,资料如山,题目如海,学生不堪重负。在教学中,我们应立足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和家庭,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在师德、师爱、师识、师艺方面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淡化功名利禄,提倡奉献,学习好、掌握好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知识更新,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育观念,适应新的课程设置,适应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是教好课的重要一环。

(二)紧密联系生活,让地理知识生活化。

实际地理教学要有成效,教师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环境开展教学。如在教学中以生活的实际问题设问举例,用生动的语言讲有关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利用情感的力量使学习深入和持久。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抽象、归纳、整体优化等思维意识,使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尊重真理,破除迷信,培养整体把握事物,由地理领域向非地理领域及向全局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地理教学中最好能培养学生画图的习惯。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填图、记图、读图的习惯,而且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习惯。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将一幅幅地图变成“意境地图”,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而且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和填图能力的提高,更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地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通过不同渠道对知识的吸收比率是不相同的:视觉83%、听觉11%、嗅觉3.5%、味觉1%、触觉1.5%。因而可以说,大脑中储存着的知识中,绝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与视觉有关的“图形信息”占绝对的比例,地理知识更是如此。因而当遇到地理问题时,若能提供一定的地理图像,使之与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一致或相近时,就能使新旧知识处于“共振”状态,置身于地理情景之中,激活知识,思维被最大限度地发散,起到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的作用。学习地理知识时穿插一些地图有利于活跃思维,提高思维的有序化程度,合理、协调地利用图像和图景,可以促进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从而灵活地分析地理问题,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

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养成画图的习惯,缺乏画图分析的习惯,究其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看,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地理课本文字传授,没有强调画图在地理课的重要性,或只是简单画一下草图,使学生缺乏画图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方面看,大概有以下两类:一是学生怕画图麻烦,只注重对地理知识机械的记忆;二是有画图,但不规范,不能正确地表达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画等于没画。图画不清楚,不该画的画了,该画的却没画,从而引起对知识的错误理解,久而久之就不爱画了。面对这些现象,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画图习惯。

1.在课堂中设置画图活动

地理绘图、绘画等是表达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是学习研究地理科学的重要技能。即使面对当今现代教育手段多样化、信息化的形势,传统的识图、绘图在教与学过程中仍是很重要的,也是活动课程的重要题材。因此,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画图活动,并且在实施这些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地理现象演示和实验。动脑是让学生回忆和想象,通常采用空间漫游法,让学生回想和再现观察的地理现象,逐渐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图像。动手就是手绘草图,通过绘草图的方式巩固观察和识记的结果,以达到精确化程度。实践表明,学生对观察内容掌握了多少、准确与否,绘一幅草图就一目了然,十分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动口就是评图,学生通过互评和师评来评价自己所画的图。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运动时,教师利用媒体或者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运动,然后,让学生用几分钟时间回忆刚才演示情景,并思考如何将立体图像变成平面图像。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绘草图。最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点拨和总结。除此,还可以经常组织图文变换的活动。如讲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文字描述画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这样的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明显作用。通过对地理事物生动直观的勾画,增强认识,印记牢固,便于掌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态描述表达能力,发挥绘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地理意识;活动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注意力欠佳、初学地理感觉枯燥无味的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开发智力,效果更好。

2.设立一本画图薄

让学生设立一本画图薄,要求学生将课本出现的图形和教师布置的画图收集在这本画图本上,教师定期检查,并将好的作品利用墙报展示出来。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过程和结果,还可以自然养成画图的习惯。

3.画知识联系图有利于知识系统化

利用地理图像理解知识、求解问题,地理图像能更明确直观地表达地理分布规律,还能从图像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如天体系统各层次的关系不易区别,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天体系统的层次框图。

由框图联系图可知,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属并列关系,而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则属从属关系。在每一单元章节学习后,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小结,画知识结构图块,有助于系统理解知识,巩固所学的知识。如画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的知识结构图块,这样学生能明确直观地了解本节课的知识联系。

4.在课外开展地图制作活动

在课外开设地图制作课外活动小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情况,布置小组成员绘制本校地理平面图;中国及世界区域地图轮廓的描绘;学校所在乡、镇、市的简易地图绘制。这些地理制作作品具有实用价值,可能是生活用品工具,也可能是教育学习用品。另外,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通过各种图形画图的训练逐渐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使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