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起笔生花满庭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起笔生花满庭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课的成功导入能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职业学校,巧妙设计课堂教学导语正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好语文的重要措施。本文将从语文导语设计的主要方法这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语文课 导语设计 情境渲染 知识启迪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精美篇章。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薄弱,对各科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巧妙设计课堂教学导语正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好语文的重要措施。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一下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导语设计的主要方法。

一、以“导”激“情”,情境渲染。

1、摹实境、调激情。

就是指让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

这是《我的空中楼阁》一课的教学导入: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们自己为自己建一所房子,你们想把它建在哪里?

学生:(略)

教师:它可能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在郑愁予达达马蹄经过的江南小镇;或是像海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意栖居,或是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心情、情趣。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心中的小屋是怎么样的,作者在他的小屋里寄寓了什么样的心情?

这样的导课颇具启发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方面是动了脑筋的。如此,让学生参与进来,对于学生感受美以及作者如何表现美都很有帮助。

2、讲故事、增趣味。

即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与课题紧密相联的典故、传说、历史故事等,导入对新知识、新课题的讲解。如教《愚公移山》时就可从小李白“铁杵成针”的故事导入课文,授《廉颇蔺相如列传》前让学生先听一听卞和与和氏璧之间的故事等。这样能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故事之中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借教具、助领悟。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相、FLASH动画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具分为视觉型教具、听觉型教具、视听型教具。

其中,视觉型教具如挂图、模型、实物、幻灯片等。视觉性教具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因此在讲说明文时,就可使枯燥的讲解生动化。例:在讲《巩乃斯的马》时出示幻灯片,千姿百态的马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自然会大受感染,对这篇课文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听觉型教具如录音(朗读音频、相关乐曲等),一般适应于散文、小说、诗歌的讲授;视听型教具如录相、FLASH动画等。

4、述背景、补信息。

即介绍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让学生了解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信息,让学生理解文意,拓宽视野,与作品产生共鸣。 比如,在讲授杜甫的《登高》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杜甫的困苦境遇,有助于学生感受诗中画面的悲凉,深切体会诗人深广的忧思。

二、以“导”启“思”,知识启迪。

1、设疑问,引悬念。

提问式导语,也叫“问题引路”。 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我在讲《游褒禅山记》一文时,先板书的名句:“无限风光在险峰”。再用“为什么说‘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一触及文章主题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未知寻根究底的欲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摸索”出答案。这是一个“有疑则思,进而解疑”的过程,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梦里寻她千百度”的执著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2、温旧故、引新知。

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来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战胜遗忘,又能让学生信心十足获取新知,可从知识点入手,也可从题材、内容、风格处着眼。如教授《呱……呱……》,可以这样导入:“我们以前学习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这篇文章中,史铁生写道,在他面临心理死亡的时候,是地坛拯救了他,特别是那些自由自在的“小昆虫,蜂儿,蚂蚁,瓢虫”让他懂得生命的忙碌与快乐。在一个人最失望最痛苦的时候,往往是某一件事,甚至某一个物象击中了他的灵魂,让他得以重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篇外物拯救灵魂的故事。”接着板书“呱……呱……”。这一导语自然流畅,既引导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知新之趣。

3、析标题、明重点。

文章的标题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有的简洁明了,有的隐晦难懂,有的意味深长……标题是文章之眼,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在讲授《简笔与繁笔》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先慎先生写的《简笔与繁笔》。从文题上看,这是个并列短语,很明确地提示了本文的内容――谈写作中的繁简问题。这是个并不新鲜的话题,那么周先生为什么还要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他在文中提出了哪些鲜明的主张?我们可以通过理清文章的局部及整体思路,解决上述两个问题。”这样通过释题引起学生注意,进而探清教材的中心内容。

4、作比较、难化易。

即通过比较同一题材的课文来深化认识,将课文的难度降低,这不同于“温旧故引新知法”,前者主要是从课文与课文的相异点着眼,后者则从它们的相似点着眼。

如:教授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时,可从周敦颐的《爱莲说》和的朱自清《荷塘月色》导入,先请同学们回忆这两篇文章中荷花的象征意义,接着顺势导入:“如果说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是抚慰心灵的舞者,那么,季老笔下的荷花则应该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我们现在先看季老的生平经历……”在讲授其生平同时可适时地与周敦颐、朱自清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就对超然豁达的季老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容易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彻悟生命。

总之,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体现这些要求,教师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师应该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示范课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真正掌握导入类型和运用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导入的作用,并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灵活处理,使它们成为一个紧凑有机的统一体,方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绚丽多彩,充分展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董远骞.教学的艺术[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2] 唐文中.教学论[M].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版.

作者简介:陈丹飞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年8月6日 职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