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建立保障体系与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建立保障体系与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瘦肉精”、“毒韭菜”事件,再次敲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警钟。从这些事件中不难看出,虽然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但由于当下所处发展阶段和公共管理基础尚待完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农业标准、技术服务、农产品质检及认证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及流通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46-2

农产品质量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近几年,我市积极探索实践,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总体看,这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加快建立健全相关体系,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重大任务。

1 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按照省农委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目标要求,丹东市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措施,大力推进数量农业向质量农业的转变,围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不断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已对1850万亩食用农产品产地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价,科学划定了无公害农业生产区和污染整治区,制定了产地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下简称“三品”)质量标准要求,围绕我市粮果菜、肉蛋奶等大宗食用农产品生产,制定并下发了89项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开展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市粮果菜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150万亩,占种植业生产总面积的50%。全市种植业安全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到132万亩,占生产总面积的40%,安全农产品质量认证9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8个、绿色食品认证51个、有机食品认证10个。加强质检体系建设,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和部分农贸市场蔬菜质量开展了例行检测。开展了农业投入品市场专项整治,由农业、公安、工商、质监和动监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农资打假专项行动,进一步净化了农资市场环境。建立了农产品安全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并下发了《丹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一是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农产品没有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二是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速度慢、规模小,无公害农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品种少;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IS09000和HACCP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少,只占注册登记企业的9%;四是全市农业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监管手段不强,监控范围小;五是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尚未建立。

3 解决思路与对策

3.1建立健全标准化实施保障体系

3.1.1建立农业标准体系强化农业质量标准意识,加快农业质量标准的修订速度,在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建立一套符合我市实际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相关方面的技术规范,使全市农产品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有相应标准可依。同时要加大宣传和技能培训力度,形成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到位、农户生产技能过硬的良好势头。

3.1.2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要加速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并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点,从而形成市级检测中心与县级监测站和产地、市场监测点配套的检测体系,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3.1.3建立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以市、县、乡现有的农业科研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为依托,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这个核心,制定农业科研计划和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研究力度,以及对相关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范的推广力度,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发展。

3.1.4建立农产品认证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是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必要措施和有效手段,也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有效载体。要大力推行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包括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并对认证实行统一归口管理,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3.2加强农产品生产及流通全过程监督管理

3.2.1加强产地环境监测丹东市完成了农产品产地环评任务,为今后发展安全农产品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还应加强以农业用地、农业用水、农业大气为重点的农业资源管理,保证可持续利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2.2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各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布国家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目录;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及时查处经营剧毒、高残留农药和禁用肥料等行为。农资经营者和农产品经营单位要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同时,销售者应提供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报告。

3.2.3加强生产过程监督严抓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落实。科技服务队伍应把粮果菜、肉蛋奶等大宗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以作业历的形式下发到农民手中,同时加大指导力度。各基地要建立详细的土壤、大气、肥料、农药、品种、灌溉、农产品生长时期、加工包装环节、产品销售流向和市场信息反馈等档案记录,逐步推行产地编码和包装标识制度,在产品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时,能够方便地查明原因,确保系统的溯源性。

3.2.4加强农产品认证与管理要积极组织认证培训,深入企业和农户了解情况,宣传认证的意义和所带来的效益,提供全方位服务,协助企业和农户解决认证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指导其完备认证材料,履行认证手续和认证程序。

3.2.5加强市场流通管理为适应农产品质量监管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农贸市场应定期自检,确保上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亦需对蔬菜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蔬菜开展例行检测,规范生产者,约束经营者,引导消费者。同时,各县(市)区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设备,定期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监测,指导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3.3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量大、面广且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政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经费的投入,成立相关组织机构来制定发展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包括标准体系的建设、标准制订修订与标准的推广示范。要把该项工作纳入到各级政府目标管理当中,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确保规划任务的顺利实现。各级农业部门和相关机构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确保农业标准化的顺利实施。

3.4多元化投入机制

增加资金投入,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证。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渠道融资格局。今后应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三品”推进项目、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政府重点项目进行资金扶持。要把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食品安全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结合,采取项目捆绑的办法,多渠道增加投入。各级金融部门应加大信贷资金扶持力度,有计划地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金融和农户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