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应用经济学》教学效率问题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应用经济学》教学效率问题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提高大学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应用经济学》是人文科学,其教学效率的实现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不仅要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更要具备学习的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应用经济学专业的教学效率,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其次要优化师生“教”与“学”的关系,还要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效率;应用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48-02

一、引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并正在步入大学教育大众化阶段。然而近十年来,大学生就业表现出就业率不理想、专业对口率不高、人才供求结构性缺口较大等现象,这反映出我国大学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科教兴国要依靠教育,大学教育既是接受专业教育的起点,也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提高大学教学的质量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生产出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效率的内涵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教学效率包括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两个方面的内容。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学活动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其教学的效率有不同的表现,实现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也不同。相比以获取新的规范性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阶段,在大学阶段的教学中培养学习能力和健全道德价值体系具有更加突出的地位;相比其他形式专业教育,大学教育既是学生获得专业能力的最主要和最重要阶段,也是进一步深入专业领域的启蒙阶段;相比其他专业的大学教育,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未来面临着十分鲜活的社会经济活动,从业环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时更强调对教材知识的创新性应用。因此可以说,只有一个能自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能进行研究性学习,并能以道德原则约束自己行为的人才能称为接受过高质量高等教育的人。在经济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变化速度加快的事实要求应用经济学专业人才要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集知识、技能与智力于一体,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大学阶段教学效率就是要以这样的人才要求为本,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在职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着力点

提高大学《应用经济学》教学效率的落脚点是改善学生学习效果,出发点是强化课程体系的引导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中间保障机制。因此,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以提高教学效率。

1.明确职业导向。大学是实现基础教育向职业教育转折的关键节点,也是从法律意义上的完全行为能力人成长为社会意义上的完全行为能力人的重要阶段,大学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以实现就业为目的。提高大学教学效率要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大学阶段学习目标的变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学习方法上的显著变化,以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逐渐清晰的规划。为此,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热爱激发起来,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能动性,从根本上改变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其次,职业导向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从入学到课堂再到实习的整个过程和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如果说“明确”解决的是学生“学不学”的问题,那么,“导向”解决的则是“学什么”的问题。明确职业导向重在“导”——要从制度设计上将学生“导入”科学的职业道路。教师在这个环节应该占据主导地位,着重于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在众多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课程中,囿于学时的限制,不可能展开全方位的学习,必须以学生职业为导向,形成主次区别的课程模块,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与未来职业规划最贴近的教学内容。模块化课程设计是一种更加积极的培养模式,被模块化的课程形成立体结构,之间的联系脉络更加清晰,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规划感的知识网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面对爆炸的知识和信息无从选择的茫然,提高培养学生综合学识素质的效率。

2.优化师生关系。强调民主的、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作为学生步入职业生涯的领路人,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相关的能力要求,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摆脱对教师的简单依赖。信息时代,教师垄断知识的局面已经打破,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着一个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转变知识传授的方法,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相关背景的历史文献的导读、现实应用案例的分析以及前沿发展动态的介绍,引导学生理清学习和研究问题的逻辑思路,鼓励学生追逐学习的深度,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提高学生从海量信息中甄别和选择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以问题为导向,自己调配各种资源,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探索解决的方法。通过在大学课程教学中无数次的规范性训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加深知识应用的体验,切实提高教的质量和学的效果。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科学研究精神的养成。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基于对学生的信任与肯定。要积极开发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必须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设计好教与学的衔接环节,改变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减少教师传授学时,增加教师引导学时,减少学生被动接受压力,加大学生主动探求压力,以核心专业知识为导向预设命题,积极开拓文献导读、案例搜索、学生讲授与老师讲评相结合、学生讨论、课题论文、专题讲座等更加开放的教学方法。

3.改革成绩考核方式。传统上,考试是教学活动的终点,是评判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长期以来也促成了学生的应试惯性。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引导学生自主钻研课程内容,强调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避免一张考卷定成绩,改变学生“考前背、考完忘”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习效率。要提高大学《应用经济学》教学的效率,首先必须丰富考试的形式,改良题型的设计,提高考试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映程度,弱化对分数的关注度,“倒逼”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切实地将课程知识内化于头脑;其次,将阶段性考核和综合性考核相结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组织阶段性考试,课程学习结束统一举行综合考试。阶段性考试是个性化的,反映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综合性考试是共性化的,反映的是学生学习结果的情况。这种“N+1”的考试模式既有利于各任课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相同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勇,杨今宁,“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基本内涵及其实施的必要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

[2]华坚,根据高校发展阶段特点实行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J].江苏高教,2012,(1).

[3]张静琦,孔署东,现行金融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举措[J].财经科学,2002,(2).

[4]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专业指导组.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C]//21世纪中国经济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2007.

[5]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作者简介:吕晖蓉(1974-),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