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面面俱到了解“三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面面俱到了解“三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编的话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的患病率呈现出世界性的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三高”早已不再是个新鲜的话题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它的危害不小,但谈及防治常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知之甚少,他们或者掉以轻心、盲目乐观,或者担忧过度、惶惶不安,或者虽然很关注自己的健康,却不知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心脑血管问答

引起高黏血症的原因是什么?

红细胞比积血液中细胞数量相对增多。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减少,固体成分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

血浆黏度血液中除了细胞以外,还含有大量血浆蛋白。大分子蛋白质增多时,常与红细胞黏合成网状结构,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导致血液黏度增高。

红细胞的聚集性增高血液中的细胞应该是单个执行功能。当红细胞或血小板的结构出现某种异常时,它们就会聚集到一起,阻塞血管,形成血栓。

红细胞的变形性减弱人体内毛细血管是很细的,最细的毛细血管只能允许一个变形的红细胞通过。当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时,就会堵塞在毛细血管里,影响血流速度。

血脂异常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时,可以使血液自身黏度改变。另外,增高的血脂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进一步提高血液黏稠度。血黏稠度增高可促使冠心病的发生,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高黏血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健忘、眩晕、乏力、倦怠、肢体麻木等。

眼部症状病人表现有视力减退、视物模糊,严重者甚至可失明。

出血症状常见有鼻衄、牙龈出血和皮肤黏膜淤点、淤斑等。

血栓形成可发生在脑动脉、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并引起相应症状;也可发生静脉炎等。

高黏血症为何偏爱老年人?

老年人的血管壁弹性逐渐减退,管腔慢慢变窄,加上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性随着年龄增加也可发生改变,所以细胞容易相互紧贴靠拢,引起血黏度的增高,从而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同时,老年人血液黏稠度增高与血浆中所含的蛋白质(球蛋白、纤维蛋白)和脂质(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也有关。另外,当血液中含有较多的异物或代谢产物(如血管内壁脱落的上皮细胞、附着于血管壁内又脱落的类脂质等)时,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就聚集在异物周围,并把它们包裹起来,这样便容易形成血栓,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速度,加大血液的黏稠度。这些血栓如同埋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当栓子增大或突然流入一根较细的血管时,就可能堵塞血管,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梗塞性脉管炎等疾病。

高血症患者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日日多饮水早晨起床后、每餐开饭前1小时饮用一杯水,每天饮用不少于1800毫升的水,最理想的为20~25℃的白开水和淡茶水。

食物巧选择多吃具有清理血液作用的食物,如黑木耳、大蒜、洋葱、青葱、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萝、柠檬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等可对抗血液凝集;螺旋藻、香芹、胡萝卜、山楂、紫菜、海带、马齿苋、核桃、玉米、芝麻、苹果、猕猴桃等具有调脂作用;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有调节血脂的作用,此外,蔬菜中的粗纤维在肠道能阻止胆固醇的吸收,从而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多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如大豆及豆制品、禽蛋、鱼类。少吃动物内脏及动物脂肪,少吃油炸食物,它们的胆固醇含量都很高。晚餐不宜多食荤腥厚味的食物,平时宜吃清淡的食物,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吃甜食要适可而止。

锻炼常坚持散步、慢跑、太极拳、打羽毛球、爬山、游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体内脂类的代谢,从而改善血液黏稠度。

香烟当远离吸烟能使血液中氧含量大大减少,烟中的尼古丁也会使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减少血流量,降低血流速度,导致不良结局。

体检宜定期50 岁以上的人应该做血流变检查和血小板聚集实验,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栓塞性疾病的发生。

血脂为什么会升高?有什么危害?

血脂过高称为高脂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血浆中的脂质除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外,还包括磷脂、糖脂、固醇和类固醇,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它们是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需物质。当血脂过高时,可使胆固醇类物质沉积于动脉管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都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此外,高脂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乃至失明、周围血管病变、高尿酸血症。

在临床上,经常见到一些因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就诊的病人,或头晕、脑缺血发作、脑血栓等病人,他们的血脂异常升高已经几年甚至十几年了,却不放在心上。还有一些因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就诊的病人,他们从未查过血脂,对自己的血脂水平一无所知。血脂异常通常没有什么症状,而患者对它的危害性知之甚少,殊不知,血脂异常正是他们患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

血脂也分好坏吗?

血脂水平高并不一定都是坏事。血液中有两种主要血脂,即胆固醇(也称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其中胆固醇又主要以低密度脂蛋白(约占总胆固醇的75%)和高密度脂蛋白(约占总胆固醇的25%)的形式存在。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血管阻塞和冠心病、脑卒中的罪魁祸首,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则可以将低密度脂蛋白从血液中运回肝脏,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并防止它在血管壁沉积,高密度脂蛋白还可以携带血液中25%~75%的胆固醇,由此将过多的胆固醇从动脉粥样斑块中移走,所以被称为“好胆固醇”。

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时,一定要注意分别化验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血脂多高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目前,国内一般认为,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总胆固醇在5.18~5.72毫摩尔/升者称为边缘性升高。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测定结果,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1.70毫摩尔/升。

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固醇含量<5.72毫摩尔/升。

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低于0.9毫摩尔/升。

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是一回事吗?

总有人将高血黏度和高脂血症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并不是相等的关系。高脂血症是由于血液中脂质增加所引起的,也正是高脂血症的出现而导致了血液黏度的升高。但高黏血症和高脂血症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简而言之,有高脂血症的人一般都有高黏血症,而有高黏血症的人并不一定有高脂血症。

心绞痛“痛处”在哪里?

心绞痛属于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范畴。冠状动脉是心肌供血的动脉血管,它虽然不粗,但其循环血量很大,每分钟约250~300毫升。在剧烈的活动后,血流量可增加5~6倍。冠状动脉源源不断地将含有新鲜氧气和营养的血液提供给心脏,使心脏能昼夜不停地跳动。一旦冠状动脉硬化失去弹性,没有扩张能力或者能力减弱、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就会出现供血不足,尤其活动机体耗氧增多时血供不足的症状更为明显,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心脏缺血缺氧,引起心脏内代谢的产物积聚过多,刺激心脏内的感觉纤维并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的。疼痛多在胸骨后也可见心前区,放射痛可至双肩(特别是左肩和右肩内侧、手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肩胛、胸背部、颈、咽、颊、下颌部、舌、鼻、耳垂,部分病症可局限于左肩、左臂,也有局限于下颌部,而容易被误诊为牙痛。心绞痛发作一般可通过口含硝酸甘油缓解。若长时间不能缓解,往往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可能。

心肌梗死的抢救“黄金时间”有多久?

冠状动脉如果阻塞90%以上,随时都会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直至咽部或在心前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或为紧缩感、烧灼感,向左肩、左臂放射,常伴濒死感。疼痛多见于右胸、下颌、颈部、牙龈、上腹部,罕见于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疼痛时间一般持续30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约1/3突然发病而无先兆症状,2/3患者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主要有:突然频繁发作心绞痛,原有的稳定性心绞痛性质发生了改变,如程度加剧,发作变频,持续时间延长,变为不定时发作,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等。此类疼痛常伴心功能不全,心电图有缺血性ST-T变化,或伴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室颤等。

心梗发生后要立刻送往医院,时间就是生命。动物实验发现,从某根血管的梗死开始到该血管供给的心肌开始坏死大约需要一小时,1~3小时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心肌纤维的变化,6~12小时就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心肌梗死。从症状出现开始,1小时内溶栓,1000位病人中有35人可以得救;间隔2~3小时,可以挽救26位患者的生命;间隔4~6小时,可以挽救19条生命;7~12小时可以挽救16人的生命。可见,随着时间的延长,可以挽救生命的病人逐渐下降,因此,在发病后1小时之内抢救,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心脑血管疾病爱“纠缠”谁?

40岁以上的血压异常,血脂和血糖较高的人,尤其是男性。

工作紧张繁忙,精神压力大,经常感到疲劳的人。

饮食生活没有规律,经常熬夜的人。

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中年人。

缺乏体育锻炼的人。

肥胖者。

长期吸烟、酗酒的人。

经常食用油腻、过甜、过咸食品的人。

性格过于激动和好胜心强的人。

老化的血管很危险

人体的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着。从心脏输出的血液通过动脉将氧分和营养输送到全身各处,一氧化碳和代谢垃圾则从身体各个角落由静脉输送到心肺等处净化,或运送到肾脏等器官排除体外,如此新陈代谢,维持着人的正常生命。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如果患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身体血管的老化进程就会进一步加快。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血液污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心脑缺血引发的相应病变。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脑缺血性病变(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脑出血。血液污染后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第一杀手。在世界范围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而导致死亡比例占全部死亡人数的52%,远远超过第二位死因的肿瘤(占24%)。据统计,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总人数达260万,平均每天7123人,每小时就有300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了生命。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呈年轻化,胆固醇升高是主要原因。所以,心脑血管专家发起号召“全民开展一切围歼胆固醇的战役”。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每一个组织,每一个细胞的存活都离不开血液的供应。血液带来营养,带走废物。输送血液的管道就是动脉,动脉在我们的体内四通八达,无处不在。因此,一旦动脉发生病变,从头到脚,全身所有器官都有可能受累。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简单地总结起来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血管壁本身的问题。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都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如高血压、病毒、细菌及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攻击,使内膜变粗糙,凹凸不平,纤维断裂,失去弹性;血液污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个主要因素,血脂升高,血黏稠度加大,血小板在损伤处粘附、聚集,导致血流速减慢,血管腔变窄,管壁变厚,继而血管发硬发脆,最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尤其是心脏。如果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出血、脑梗塞等。

血管“衰老”四原罪

高血压

血压是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血压高,意味着施加于血管壁的压力就会加大,从而加重血管的负担。持续受到高压,血管老化会加速。

血压为什么会升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原因:一是血液流动不畅;二是血液量的增多。

如何预防和改善高血压?肥胖的人要减肥;不要摄取过多的盐分;饮食要有规律;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要养成运动的习惯;要排遣精神压力;要戒烟。

高血糖

将食物中的糖分分解变为能量,是胰脏分泌的胰岛素的功能。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足时,或分泌量足够但胰岛素的作用不好时,糖分就不会被充分利用,多余的葡萄糖分滞留在血液中,导致血糖升高。高血糖的状态如果听之任之,血管就会受损,血管老化加速,越细小的血管受到的损失越大,结果血管堵塞和破裂的危险性就明显增高了。

高脂血症

血液中有四种脂肪,分别是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质、游离脂肪酸。其中关系到血管老化的是胆固醇、甘油三酯。

血液中55%是血浆,血浆中含90%的水分,其中溶解了蛋白质、糖分、脂质等。另外45%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形物质。血液中存在过多脂类物质,就会改变血液中有形物质的性质,使血液黏稠度提高,血流越发不顺畅。为了输送这种黏稠的血液,心脏必须“加速”运输,结果导致血压升高。

吸烟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全世界公认的结论。香烟到底有什么害处呢?医学专家提出,它与各种健康问题几乎都有关联,而它促进血管老化的危害尤为严重。研究发现,每吸一支烟,血管会保持收缩状态30分钟,而吸烟之后的加速度脉波的波形呈尾部下降型,呈现与血管老化较快的状态同样的波形。每一次吸烟,尾部下降型的波形会持续30分钟,因此,吸烟多的人实际上等于自己持续加速血管的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