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汉语约量结构“X把”与“X来”的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语约量结构“X把”与“X来”的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把”与“来”是汉语中两个最常用的助词,与前边的“X”构成“X把”和“X来”的结构表示约量范畴。“X把”与“X来”在表量上有一定的差异,或多于前边的X,或少于前边的X,在语言教学中,要分析“X把”与“X来”的结构差异、语义差异和地域差异,以区分两者的差别。

一.“X把”与“X来”的结构差异

“把”与“来”在结构的搭配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吕叔湘先生认为:“‘把’在组合方式上跟‘来’很不相同。”[1]

1.1只适用于“来”而不适用于“把”的结构

(1)“数词+量词+来+名词/形容词”的结构。例如:

①你们给我一个月不过十三块来钱。(曹禺《日出》)

②秦汉林随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两根生锈的钢筋支起两根角钢作为床架,上面铺了三块大约六寸来宽的木板,木板上放着一只小枕头。(安安《春毒》)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

第一,数词可以是末位为一到九的多位数。进入结构的量词必须是度量词,非度量词不能进入。可以说“五斤来米”、“六寸来宽”,不说“五张来纸”、“六本来书”。“来”之所以只适用于度量单位,因为度量单位表示的是连续量,从一斤到五斤,是通过一克、一两这些较小的单位逐渐过渡而来的。类别词(非度量单位)表示非连续量,从一个跳到两个,从两个跳到三个,没有中间的量。

第二,“X来”不能独立成句,“来”后边的名词/形容词必须出现。例如,能说“十三块来钱”,不能说“十三块来”;能说“六寸来宽”,不能说“六寸来”。

(2)“数+来+量+名”的结构。例如:

③金俊文和十来个打墓人,胸前挂着红布条,在金家祖坟那里按辈数排好的地方,已经把弟弟的墓坑挖好了。(路遥《平凡世界》)

④在离原西县地界大约十来里路的地方,一个大村庄外的场地上正有集会,黑压压挤了一大片人,看来十分热闹。(路遥《平凡世界》)

这种结构的“来”的后边必须带量词。熙先生说:“由‘来’组成的系位组合是粘着的。”[2]意思是由“来”组成的系位组合数词必须带量词。如果“来”的后边是光杆量词,“来”只能用在量词的前边。如③“十来个”不能说“十个来”。如果“来”的后面既有量词,又有名词,“来”有两种语序:既可以用在量词的前边,也可以用在量词的后边。如例④的“十来里路”,也可以说成“十里来路”。

1.2只适用“X把”而不适用于“来”的结构

(1)“数+把+量+名”结构。例如:

①这种人一天总得喝百把杯茶或咖啡,幸而只在舌头上搭个转就吐出来,不咽下去,否则非泻肚子,失眠不可。(钱钟书《猫》)

②清理帐目,才明白赔蚀本金将近万把块钱,惟一办法又是典田还债。(沈从文《王谢子弟》)

这种结构中的“数”限于位数词“百、千、万”,前边含“一”,但不出现“一”。

(2)“量・把+名/形”的结构中。例如:

③他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外套,损失了个把老婆才不放在心上呢。(钱钟书《围城》)

④丈把大的地方也想砌屋。(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

第一,“把”直接放在量词的后边,量词前边虽然隐含数词“一”,但一般不出现“一”。量词可以是物量词,也可以是度量词,如“个”“里”等。

第二,“把”后边可出现形容词。形容词一般限于无标记形容词“高、远、长、厚、宽、重、粗”等,不能出现与此相对的“矮、近、短、薄、窄、轻”等有标记形容词,不能说“丈把小、斤把轻”等。

(3)“把”用在动量词的后边。例如:

①不常去,也就去了次把。(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②北京我就去了回把儿。(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动量词限于“下、趟、次、回、遍”等,其它动量词不能进入这种结构。

二.“X把”和“X来”的语义差异

“把”和“来”虽然都是附着在数词和量词之后,表示约量范畴,但所表示的数量在语言学界一直存在着“稍大或稍小”不同的观点。例如胡裕树在《数词和量词》一书中说:“‘千把块钱、一千来块钱’可以是一千之内,也可以超过一千。”[3]刘月华等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一书也说:“‘来’表示接近前面数词所表示的数量,可能略多,也可能略少。”[4]但是二者表量多少是有差异的。邢福义在《事实终判:“来”字概数结构形义辨证》一文中认为:“‘X来’表示‘左右’的意思,即其中的助词‘来’同样帮助表示左右上下的意思。”[5]

2.1“X来”的表义特征

“X来”所表示的数量少于“X”,理由如下:

第一,从“来”表示约量的来源看。“来”最初表示“以来”的意思,语法化为表示约数的语法成分,大约产生在唐末五代。例如:

①近代有进禅师,楚州龙兴寺僧也,持涅经一千部如台山志远禅师边受《法花》三味,如道场求普贤,在院行道,得见大圣,如今廿年来也。(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②过八个州到五台山,计二千九百九十来里,……过魏府到镇州,五百来里。(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例①“廿年来”表示由远及近的时间义,“廿年”是时间的上限,表示“从廿年前到现在”的一段时间之内;例②“二千九百九十来里”表示在“二千九百九十”的数量之内或接近这个数。

从例①的表时段的“以来”到例②的表示概约数的“来”,词义由实到虚,由表“时段”演变为表概数,由于“以来”或“来”表示由远而近的时间义,引申为“向近、向内”的约数义,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的数量小于前头的X。正如吕叔湘所说:“‘来’的最初的形式可能是‘以来’……如果意识到‘来’是‘以来’的意思,那就会觉得数值是往小里去。”[6]又说“‘来’表示大概的数目,一般指不到那个数目,有时也指比那个数稍大或稍小。”[7]刘坚、江蓝生认为“‘来’最初的意义只是表明一个数量的范畴,即不超过某数(等于某数或比某数略少)”[8]。

第二,从“来”在近代汉语概数词体系中的分工看。“来”表示的概数与其它表概数的词是互补的:表示“超过”用“余”或“有余”,表示“或多或少”用“许”,表示“不足”用“来”。例如:

③前后左右相随步军计二百来,虞侯之人有余,门头骑马军八十疋许,并皆着紫衣。(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④陶铁僧道:“从小里,……罪过员外收留,养得大,却也有十四五年。”万员外道:“你一日只做偷我五十钱,十日五百,一个月一贯五百,一年十八贯,十五来年,你偷了我二百七十贯钱。”(《警世通言》卷三十七)

例③中“来”与“有余”“许”互补;例④证明“来”是表示比前边的数量稍小的概数很有说服力。陶铁僧说的是“十四五年”,而万员外换个表达方式就是“十五来年”,是没有超过十五年。到了现代汉语里,“多”取代了“余”,“左右”取代了“许”,“来”保留原义,这样一来,“来”与“多”互补,“十来个”理解为“十个或不到十个”更有道理。如果理解为“左右”,一方面整个概数系统“来”与“左右”的功能重合,另一方面造成与“多”的相对应的缺位状态。

第三,从“来”使用的语言环境看。所表之量是多于X还是少于X,受制于句子的管控。一般说来,使用“来”的句子中可以受往小、往少里说的副词修饰,或前后有表示少量的词语或语境照应。例如:

⑤其中有个老李带来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十来岁的小姑娘,长大也不会来认这笔帐。(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⑥真要凑上三四十块,再加上刘四爷手里那三十多,和自己现在有的那几块,岂不就是八十来的。(老舍《骆驮详子》)

例⑤、⑥前后有语境的照应。例⑤的“十来岁”就是指前面的“八九岁”;例⑥的“三四十”加上“三十多”,总共不足“八十”。这些都说明“来”所表示的数量是“向近、向内、接近”的,是表示量少的标记词。

2.2“把”的表义特征

一般认为,“把”是用在数词“百、千、万”和量词“丈、里、斤、个、块、次”等后构成“X把”的结构表示约量或表示大概的数量。“X把”所表之量是“一量左右”,“斤把”是“一斤左右”,“个把月”是一个月左右。笔者认为“X把”所表示的量是超过“X”后的约量,但这种“超过”的量是有限制的。理由如下:

第一,从量词的性质看,这种带“把”的量词都是物量词和度量词,物量词可直接显示事物的三维空间,度量词直接显示事物的数量。表示三维空间也好,显示事物的数量也好,所表示的量是一种确定的、完整的“量”。如“个把”是以“一个”为计量单位,所表示的量是确定的、完整的。“斤把”是以“一斤”为计量单位的,所表示的量也是确定的、完整的。集合量词虽然是计量成组或成群的事物,但用在“把”的前边已构成了一个整体,如“双把鞋”、“套把衣服”中的“双”、“套”是一个整体单位,也是表示确定的、完整的量。因此“把”前的“X”所表示的数量必须超出“X”本身,是“向远、向外、向多”方向发展的,“把”是足量标记词。需要指出的是,“X把”表示的约量是超出“X”的近距离约量,即距离X所表示的量很近,“斤把”是一斤一两至一斤二两之间,但不会超过半斤。再看其它例句:

①此刻,干部们像是悟过来了,一个个又说:“就是,呼伯分析得对,走就让他走,一个老鼠屎还能坏锅汤?走他个把人也没啥了不起……”(李佩甫《羊的门》)

②而我虽然呆在家里,除了摔破个把碗,再没犯过别的错误,也还是个没人要的胖子。(王朔《空中小姐》)

例句中的“个把人”、“个把碗”都是表示超过“一个”的约量。正因为如此,“X把”后边所带的名词表示的事物大多是不可以分割的事物,如“人”、“碗”等。

第二,在“X把”前后的语境中可以出现表示足量的词语。例如:

③那个髻子足足要梳个把钟头,然后细匀铅黄、画眉、然后换上衣服、然后早餐。(苏雪林《棘心》)

④待我睁开眼睛一看,竟然已经睡了个把小时。(李宇明《汉语两范畴研究》)

例③中“个把钟头”前边有表示足量词语“足足”,所表示的量超过了一个钟头;例④的“个把”的前边有副词“竟然”、“已经”的制约,所表示的量超过了一个小时。

第三,“X把”后带的形容词主要是无标记形容词“重、长、高、深、远、粗、厚、宽、多”等。不能是有标记形容词“轻、短、低、浅、近、细、薄、窄、少”等,这说明“X把”所表示的量是向“多”、“大”方向发展,也就是说“X把”的所表之量是满足或超过“X”的。例如:

⑥炳坤趟着露水在尺把宽的地垄上走了几个来回。(孙志保《葵花朵朵》)

⑦箩筐里是栽香菇的火糠段垫底,铺上报纸,报纸上再摊层寸把厚的稻谷。(阕迪伟《寻找番薯》)

例句中的“尺把宽”、“寸把厚”都是表示超过“一尺”、“一寸”的约量。

三.“X把”与“X来”的地域差异

“X把”和“X来”在地域分布上是互补的,“把”一般用于南方方言,具有南味特征;“来”一般用于北方方言,具有北味特色。

3.1“把”具有南味特征

“把”也可以用于共同语,但前边的X限于准量词“百、千、万”和其它量词,以度量词“丈、里、倾、斤”和个体量词“个”用得最频繁,其它量词很少使用。构成的结构仅限于“X把”。而在南方方言中,“把”使用频率很高,地域分布很广。主要涉及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以及北方方言的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在这些方言中,“把”对量词没有选择,使用的格式也较为丰富,主要有以下格式:

1)数+把+量/名

“X把”是“把”的最基本的结构,“X”可以是位数词和个体量词。例如:

①伊条鲤鱼半把斤的样子。(湖南宁远平话)

②蓝子里还剩得十把个架架禽蛋。(江西萍乡)

③这点钱只买得了件把衣裳。(湖北英山)

在北方方言中,“把”不能用在系数词“一”和位数词“十”的后边,也不能用在“半”的后边,但在南方方言中能这样使用。如例①的“把”的前边用了“半”;例②的“把”前边后边用了“十”;例③的“把”的前边用了个体量词。

2)量+把+L

这种格式是在“把”后边附加表示约量的成分“大、几、仔、唧”等。例如:

④老王一天吃包把大烟。(安徽巢县)

⑤来了个把几人。(湖南常宁)

⑥我只走了里把仔路。(江西萍乡)

⑦打了斤把唧油。(湖南浏阳)

这些后附成分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独立使用,和“X把”一起构成约量结构,表示少量,这种少量带有说话人的主观色彩,是主观少量。

3)量+把+量。这种格式是在“把”后重复一个量词。例如:

⑧块把块钱,用不到哪里得是一块多钱,不知用哪儿好。(湖北英山)

⑨这肉煮好了,只坨把坨没煮烂。(湖南吉首)

⑩我嗌见过渠次把两次,记清楚喇。(南宁平话)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量+把+量”格式的后边一般可以出现名词,如⑧;也可以不出现名词,如⑨。“量+把+量”中间可插入“两”构成“量+把+两+量”的格式,如⑩。

3.2“来”具有北味特色

“来”表示约量用于北方方言,主要涉及东北官话、西北官话、中原官话。在结构上一般用在数词和量词的中间,构成以下格式:

一是“数+来+量”的格式。例如:

①七八十来个。(山西忻州)

②他拿来十来个鸡蛋。(河南洛阳)

③我六十多了,那会儿我十来岁那会儿。(北京口语)

其中数词有两种形式:一是系位组合,如①②;二是位数词,如③。

二是“数+量+来+形”的格式。例如:

④就是那个这么有这么宽儿,有两丈儿来长儿那种小绫子……(北京口语)

三是“量+来+名”的格式。例如:

⑤耳机,你知道这一面就这边这耳朵,我这耳朵已有毛病了,现在呆个来月就掏出就至少得说是这么大块儿,粘乎乎的掏出一大块儿来。(北京口语)

有些方言“把”和“来”都用,有的还可以连用。例如:两斤来沉/斤把沉(济南);斤把来沉/里把来路(洛阳);千把来人(山西太原);百把来个(南京)。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吕叔湘文集》(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胡 附.《数词和量词》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4]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邢福义.《事实终判:“来”字概数结构形义辨证》《语言研究》2011(1)1-10页.

[6]吕叔湘.《数量词后的来、多、半》,《吕叔湘文集》(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7]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江蓝生.《概数词“来“的历史考察》,《中国语文》1984(2)145-153页.

陈淑梅,黄冈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研究。陈曦,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09级学生。本文编校:张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