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凭借新载体 踏上新台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体育 校本教研 促进 教研组 建设
从2006年新课改开始实施以来,学校的体育教育步入了实质性阶段,新课程理念冲击着体育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强调“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因此,我们想通过新课改的东风,通过我校实际的体育校本教研来促进体育教研组的建设。
1.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聚集于课堂,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学研究;它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教师活动。其基本理念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
体育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我们体育教师的理念、观念不断更新,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的认识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还有不少东西要去研究、去反思。
2.通过校本体育教研促进体育教师的发展
2.1抓好校本培训,让体育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
2.2抓好校本教研,让教师体验教学相长之乐。加强备课组的课题研究。备课组的课题研究以“问题即课题”“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的小课题”为原则,大力加强新课程实施的小课题研究。备课组的课题研究不是要在教学之外抽出时间做专门的宏大理论研究,而是从课程的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留心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3.以校本体育教研为载体,构建体育学科能力
3.1设计与驾驭教学的能力:制订教学文件的能力,善于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力,正确示范、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
3.2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推动校园文化的形成,给学生造成自觉地、科学地进行锻炼的气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3.3开展学生课余训练的能力:在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学生体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包括科学选材能力,制订和实施训练计划能力,管理训练和组织比赛能力,协调运动员学习与训练关系的能力。
3.4把握显性与隐性思想教育能力:包括组织培养健全集体的能力,对学生思想发展分析及预测能力,对后进生疏导与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教育的能力等。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包括搜集整理文献,掌握科学研究全过程的能力,掌握运用基本科研方法的能力。
3.5开展卫生与保健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包括对学生体质进行全面的测量、统计与技能评价的能力,医务监督的能力,一般运动创伤和疾病的预防与处理的能力等。
4.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机制
在实施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按照《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表》,充实了符合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内容,用新课程标准评价教师的教学,在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等教学工作时,把新课程观念的体现放在重要位置;探索由教师、学校行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强调教师对教育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对学生予以考试与过程评价并重,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内容上,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信心等方面。
5.校本教研必须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全组老师同心协力、分工协作。同时还需加强学习,师生共同参与才能取得好成绩
5.1加强研究性学习,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课题研究能力。在研究性学习、选修课中,我们不仅仅按学生兴趣打打篮球,踢踢足球,跳跳健美操,而是从地区出发,从体育学科出发,搞了大量的课题开发、课题研究。我们的课题研究有:
5.1.1黄岩民间武术调查研究
5.1.2黄岩民间舞龙、舞狮研究
5.1.3黄岩乒乓球运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5.1.4黄岩足球运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5.1.5黄岩篮球发展史
5.1.6黄岩区晨练调查和研究
5.1.7黄岩民间游泳调查研究
5.1.8黄岩俱乐部的现状及展望
5.2研究性学习中,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愿组织3~5人为一组,选择课题,他们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如搞民间武术、舞龙舞狮研究的同学,他们曾利用星期天多次专访十多位民间武术人士,采访、收集资料;搞城区晨练研究的学生,他们早上5点就起床到公园去查点锻炼项目及参与人数,与晨练者交谈、交心,他们又上网查阅大量的资料,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最后撰写了他们从未参与过的课题研究报告。研究性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在2004年这一个体育研究性教学班中,20多人报名报考体育院校,其中15人录取,4人上了重点大学,进入浙江大学就有2人,占浙大体育系的1/25。
相信只要我们紧跟时展的步伐,正确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通过校本体育教研这一平台载体,脚踏实地地做好教研组的建设,在体育管理中大胆创新,从而使我校的体育教育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启泉主编.《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出版.
[3]毛振明.《对当前我国体育课程与教材理论的几点质疑》[J].体育教学,20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完善校本教研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