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爱玲《色·戒》的爱情观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爱玲《色·戒》的爱情观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色·戒》是张爱玲最为受人们关注的小说之一,其中以王佳芝为代表的女性在面对爱情时的抉择与行为,可以作为探索张爱玲爱情观的重要线索。

关键词:视角分析 出戏 入戏 爱情观

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写于1950年,她在卷首语写道:“这个小故事曾经让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写的过程中,丝毫也没有意识到三十年过去了,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果真是这样吗?本文将以小说情节为基础,并且结合张爱玲小说描写的小人物视角和女人在“出戏”与“入戏”之间的游走两个角度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探析

一.小说的小人物的视角分析

作为一个饰演“特务”的青年女学生,王佳芝有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不管是谁,她只是单纯地惧怕与死亡有关的任何场面,也怕身边的人被牵扯进去”、“她不忍看一个流血场面,或是间谍受刑讯,更触目惊心,她小时候也就怕看,会在楼座前排掉过身来背对着楼下”等,都表现出这个“特务身份的非特务”对于对于死亡的恐惧,不管自己还是他人,显然不具备“特务”能力。同时,小人物、小女人的本质也限制她成果扮演特务角色。女人是感性、敏感的,王敏感、多疑、细腻的女人心思,使她在与老易的接触过程中,戏与非戏的界限也逐渐模糊。当“易先生乘乱里向佳芝把下颏朝门口略偏了偏”的时候,敏感的她“立即瞥了两个黑斗篷一眼,还好,不像有人注意到”。而“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从“特务”的身份来说,跟老易在一起的行为、以及之前为此付出的所有都可以理解为为革命事业做的牺牲;但从一个“非特务”的女人角度而言,她对于与老易的行为自我解脱的理由就是这是有目的的,把之前的令她感觉后悔、受侮辱的感觉冲刷掉了,使自己之前的牺牲(如失去处子之身等)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所以她并没有做特务的潜质与能力,她的本质还是一个女人,年轻的女人,也浅浅地透出了这种行为给她带来的心理上的愉悦。“他像一条蛇一样慢慢地,不仅往我身体里钻,也往我心理钻”,到后来的时候,甚至产生“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的感觉。“那,难道她有点爱上了老易?她不信,但是也无法斩钉截铁地说不是,因为没恋爱过,不知道怎么样就算是爱上了”......这些想法都是王佳芝的“小女人”本质所使然的。

男主角易先生是政府的重要官员,虽然是“大人物”,但还是逃脱不了小人物的纷扰:他需要时时刻刻为自己的安全担忧,不知道自己将在什么时候与这个世界告别;他懂女人,知道“她这么个少奶奶会看上一个四五十岁的矮子”、明白“首饰向来是女太太们的一个弱点”;他很久不相信任何人了,不能相信也不敢相信;最后在逃脱之后,却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与她相爱。“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想不到中年以后还有这番遇合”......大人物最终还是落入小人物的“俗套”中来。

二.女人在“出戏”与“入戏”之间的游走

开始的时候,王佳芝在邝裕民等的鼓动下,真正走上“特务”之路的时候,她是存有担忧、畏惧的,也能够小心翼翼地分开戏与非戏。但慢慢地,王佳芝也开始爱上这个角色,“那天晚上微雨,黄磊开车接她回来,一同上楼,大家都在等信。一次空前成功的演出,下了台还没下装,自己都觉得顾盼间光艳照人。她舍不得他们走,恨不得再到那里去”,年轻小女人的虚荣、对于光艳照人的生活的羡慕与留恋,使她开始向往戏里的生活,这可能是她在戏里戏外游走的开端。后来,为了接近易先生,王佳芝与自己十分讨厌、但唯一因为嫖妓而有性经验的梁闰生“提前演习”,破了自己的处子之身。但由于易先生突然离开香港,这个牺牲似乎成为了无为的浪费,为此,她也十分生气、懊恼、后悔。但在与易先生接触后,她产生了“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也就是说,她之前在戏外因为无为付出而产生的羞辱感、悔恨感,现在却在戏内得到了合理的解释,也使她自己得到了释放与解脱。戏里戏外的界线进一步模糊。再到后来,老易给他买戒指的时候,她产生了“可惜不过是舞台上的小道具,而且只用这么一会工夫,使人感到惆怅”的感觉,这次分清了戏里戏外,却又对戏里的生活的逝去有不舍之情。在买完戒指后,“不免感到成交后的轻松,两人并坐着,都往后靠了靠。这一刹那间仿佛只有他们俩在一起”,这就使读者也无法十分清晰地辨别是在戏里还是戏外的王佳芝产生了这种情绪。“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但是“太晚了”,王佳芝因为戏里的经历,却在出戏后也发现自己模糊地在被爱,而在戏外的她也清醒地认识到“太晚了”,也就是说自己明白这种感觉的时候太晚了,没有机会继续了。在最终事发之后,看着橱窗中的东西,“只有她一个人心慌意乱关在外面”。“心慌意乱有对于这件事情后果的揣测的惴惴不安,同时也有对于老易的担忧。

王佳芝在“出戏”与“入戏”之间的游走,包含了她对于戏剧的热爱、对于死亡的恐惧,以及作为一个年轻女人对于易先生朦胧的爱。王佳芝与老易之间的感情,谁也无法说清楚有没有,或者有多深。感情这东西,并不是用手可以触碰到的。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王佳芝真正爱过老易吗?她最终被迫走向死亡,那么她对老易或真或假的付出值得吗?如果还有机会,她会不会选择继续跟老易在一起?王佳芝搭上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性命,似真似假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这些到底值得吗?王佳芝遭遇的戏剧化已经大大超出了舞台戏剧的冲突,人生的大逆转不过是在一瞬间,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舞台? 面对黑色幽默,张爱玲几乎寄予她对于爱情的全部悲凉的体认和人生荒诞的本质认识。没有答案。感情的问题不是可以用是或否来简单作答的,也不是可以解释清楚的。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因为,爱过就好。没有人能解释清楚。

而老易呢?他在最后甚至确认王佳芝是自己的一个红粉知己,却最终杀了她,“她临终一定恨他。不过‘无毒不丈夫’。不是这样的男子汉,她也不会爱他”,是不是就算恨,也要让他占满她的心?这个中年男人的睿智就显现出来了。即使爱,也是无奈的,可能在男人眼中,理性才是最重要的。老易跟王佳芝在一起享受了平凡人的快乐,很久不敢相信别人的人还是相信了她。不管结局怎样,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问不清楚,爱过就好。

作者借易先生颇有自我辩解又自鸣得意的台词说出:“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这里无不透出作者对爱情的彻骨感悟,对爱情渴求(色)的同时又对爱情深深的绝望(戒)。这是张爱玲从自身苍凉爱情的体验里留给我们的绝望答案。其结局无疑包含着作者对女性的同情,对女性所处地位的反思,也无疑是作者对爱情和人性的又一次深刻悲悯。

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爱过就好。既有感情解释不清楚,所以且行且珍惜感慨,但更多的,却是张爱玲站在女性视角上对于女性凄凉的启示和无奈的警告。女人是感性的,是根植于现实的,所以她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就会分不清戏与非戏,可能就会轻易带上感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爱过就好。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